APP下载

浅议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2022-11-08林旭升陈晓丹刘杰轩吴思颖揭阳海事局

珠江水运 2022年1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林旭升 陈晓丹 刘杰轩 吴思颖 揭阳海事局

随着互联网生态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络生态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信息传递、思想引导的重要途径,特别在社会各类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和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网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型的网络社会生态下,如何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海事队伍思想建设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网络理解为一种工具、途径,而是应当从网络整体环境对海事队伍建设的影响来思考,主动研究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如何更好从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上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积极融入网络社会生态,占领重要的思想建设阵地。

1.网络社会的特点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1 网络社会的特点

网络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颠覆了传统的社会信息交互活动方式,各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网络社会里实现了深度融合,打破了各种信息媒介的壁垒,联通了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关系特点。一是网络社会的广泛性。网络社会中信息的呈现、交互是多样性的,任何个体只要接入网络就成为网络社会中的成员,从社会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革新来看,随着移动网络、网络设备的高度普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覆盖。二是网络社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社会的发展消除了社会中各个群体、个人之间的信息门槛和信息壁垒,通过加入网络社会,任何个人和群体都得到了信息创造、参与和广泛传播的能力。三是网络社会参与者的多元化。网络社会对参与者没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只有信息过滤能力,这就天然形成了网络社会参与者多元化的特点,任何个体或群体都可能成为网络社会的参与者,多元化的参与者带来的必然是多元化的网络社会。站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必须从网络社会的特点出发,把加强规律研究作为基础工作。

1.2 网络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从网络社会的特点来看,网络生态已经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群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展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在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形成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是网络社会的广泛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更加复杂,在对象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不是主动选择的对象,而是无差别的,直面社会各个群体、个体;在时空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将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政治思想工作天然地跨越了地界、国界,思想、信息交流的即时性更加突出。二是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以思想引导、思想交流、思想斗争等同一时空交织、不间断交织在一起的形态,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完全控制人们快速接触信息、传播信息,这需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渠道、内容、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适应网络社会高速变化的形势。三是网络社会参与者的多元化,冲击网络思想政治建设的唯一性,网络社会人人都是参与者,在网络社会中,个人或任何群体、组织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思想,组织自己的言论,思想政治工作在争夺话语权上比传统方式更加复杂困难,比如近年来崛起的各种自媒体,短视频发布者,都能对人群思想造成影响。

1.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社会的特点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天然地在思想意识引导上有先天的优势,也是当前社会思潮主导权争夺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揭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意识形态阵地寸土必争。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投影,网络空间的阵地争夺也会直接反应到现实社会的中人们的实际反应中去,网络安全事关政治安全,在网络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时代,占据网络社会思想政治优势地位,就是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二是发挥好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因素。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互联网的正确运用,可以充分用好网络社会的特点,积极宣传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立场、主张,扩大社会覆盖面,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能力。三是抵御不良思潮的冲击。网络社会的特点,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获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伴随着不良信息和西方价值思潮的入侵,不正确的思想借助网络社会进行传播和渗透更加便捷,各种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不断滋生,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2.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网络主要活跃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

网络社会主要参与者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键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1年12月,20岁至60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70.9%,以中青年为代表的网民占据了网络社会参与者的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占据38.2%网民数量的20岁至40岁的青年,日平均上网时长高达5小时以上,青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青年群体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很强,乐于进行各种思想的碰撞和探究,但是受制于阅历和政治成熟度,往往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且青年对挑战性的事物具有天然的热爱,作为上网成员的主力,青年人群在网络社会活动中,必然会接触到各自不良思潮和西方输出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源于西方的互联网络,西方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形成成熟的价值和文化传播体系,占据国际社会舆论优势地位,面对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形势,一方面经过西方敌对势力炮制,把反动的思想包装成反权威、反专制、反社会不公的信息,极易引起青年的关注,煽动青年走上错误道路;一方面西方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通过互联网腐蚀青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急需创新,在理念和运作方式适应网络社会中青年的胃口,帮助青年抵御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入侵,并引导好、教育好青年。

2.2 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需要完善

网络社会的特点,形形色色的信息突破了原来的壁垒,充斥网络空间,各种正确和不正确的信息鱼龙混杂,一些负面的信息和不正确的思潮更加迅速、更加容易渗透进人群之中,一个不良的信息从引爆、发酵到广泛传播,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而且这种不良信息制造成本有时可以低到几乎忽略不计,这种完全开放、互动性强的社会信息传播形态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思想领域的高度开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另外,网络社会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特点,也导致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作用,老百姓对于任何不接地气的思想政治形式有着天然的排斥心理,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必须坚持紧密联系群众,建立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规范和载体。

2.3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惯性理念、方式和手段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发展,许多时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停留在典型学习、组织活动、召开会议等传统手段。在高歌猛进的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背景下,促进了网络社会中快速交互的信息和多种多样的思想表达形式,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个时期以来,作为非专业网络技术部门的海事管理部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活动研究上投入不足,甚至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因理念问题,有时候徘徊于主流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简单套用传统手段到网络中去,空洞的说教和艰涩的理论灌输,内容单调晦涩,形式贫乏单一,造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明显,如果不能建立一支符合网络工作的素质和网络工作能力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将陷于被动中。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争夺关键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建设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建设,首先必须夺取思想阵地,夺取思想阵地首先必须占领关键高地,占据有利优势地位,青年就是网络阵地的关键,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研究青年入手,把青年所思所想融入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中去,建立得到青年人肯定和欢迎,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文化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阵地矩阵,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社会的基础。一是要在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过程中务必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作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根本指南,用这些思想武装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发动青年。二是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青年有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特点,对“假大空”有天然的反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接地气的内容阐述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科学解析、批驳网络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和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包装言论,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青年明辨是非,激发青年积极探求强国真理。三是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务必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青年是最热血的群体,爱国主义是最具感召力的旗帜,要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设更多思想文化精品占领网络阵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磅礴力量,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思想上带领好青年、保护好青年。

3.2 强化网络管理和规范,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工具,比如各种传统媒体、组织活动等是牢固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的,工作对象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单向传递。在网络社会中,参与者都是相对平等的关系,并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任何参与者都有信息创作、传播和交流的权利,信息的载体也更加丰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丰富更加符合网络社会语言的载体就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网络社会管控的立法和行为规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原来2016年《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提供法律保障,也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但在细化落实上,还需要持续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支持制度。二是要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同公民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建设结合起来。网络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有极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起到了关键重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把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具有普适性、层次高和科学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在各个群体倡导建立符合正确价值观的道德标准,形成结构合理,针对性强的社会主义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体系。三是提高网络社会管控力,支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诠释了当前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投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管控功能,通过机制建设和技术投入,加强对信息的甄别、过滤和筛选,建立各层级、各系统的网络管理机制,对不良信息要发挥斗争精神加强管理引导和清除;要加大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投入,丰富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立一批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产品,组织网络参与者,特别是青年人主动参与制作、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参与者自觉完成精神洗礼。

3.3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海事部门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专业部门,网络技术人才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并不丰富,为符合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需要一支专业性强、网络敏感性高、综合素质好和具备良好网络思想政治水平的工作队伍。一是坚定不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拓展党史教育成果,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海事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引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符合海事实际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为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打下基础。二是要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盘活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加强他们的网络信息素质培训,提高信息筛选能力、网络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积极促进理念的转变,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网络工作技巧、能力。三是要优中选优。挑选具有良好政治理论水平,立场坚定又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培养出一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分类分层级建立网络评论、研究、管控、引导等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库,满足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形成海事系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坚力量。

网络时代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改变,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时代网络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抢抓机遇,牢牢占领网络社会思想政治阵地,建立符合网络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网络意识的全局意识、全新理念,不断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保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为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