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姐姐,不是妈妈
——家庭角色错位听障高中女生的辅导案例
2022-11-08王小倩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温州325000
◎ 王小倩(浙江省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温州 325000)
“老师,这个周末我过得太难了,我妹妹真的太烦了。”某天上午课间休息时,满面愁容的欣欣(化名)向我倾诉。
欣欣,女,18 岁,现就读于某特殊教育学校,长相甜美,性格文静,听力受损,但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两年前从普通学校转入特殊学校,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是个细心、体贴的姑娘。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我们约定午休时间在咨询室详谈。
一、收集资料,确定咨询目标
午饭后欣欣准时来到咨询室,她的表情看上去比上午放松了很多。我们之间有了以下对话。
师:听起来妹妹的某些行为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能具体说说说吗?
欣欣:还不是因为她做作业的事?她总是不写作业。(摆出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
师:总是不写作业?
欣欣:对啊,她每次总是偷偷看电视,发现妈妈回来就赶紧关掉电视写作业。她还和妈妈顶嘴,我真的感觉管不住她了。
师:听起来你好像很无奈。
欣欣:是啊,她都不听我的了!每次我说她,她只会“哦”,一边“哦”一边翻白眼,就这样。(翻了个白眼,同时撇着嘴巴“哦”了一声)她不仅“哦”我,还“哦”妈妈。(有气无力地摇摇头并叹了口气)您说怎么办?(睁大眼睛,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我仔细打量着欣欣,她的脸色有些苍白,头发松松地随意绾在脑后,因为刚才情绪有些激动,头发显得有点乱。此刻的她,完全不像一个高中女生,更像是一个心力交瘁的中年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我将话题引向欣欣的家庭。从谈话中得知,欣欣是长女,家里还有一个小她八岁的妹妹。因为小时候发烧,欣欣的听力受到影响,读小学前,父母经常带着她去杭州做语言康复训练,到读小学时把她放在了奶奶家。奶奶是一个重男轻女观念极重的老人,和妈妈关系很不好。欣欣的父母长年出外打工,直到妹妹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才带着妹妹回到老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姐妹俩。爸爸现在仍然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每年回来一两次。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周末有时也要上班,于是妈妈便让欣欣管着妹妹,所以才会发生因妹妹不写作业而吵架的事。
我让欣欣写出妹妹的那些让她感到很烦的行为,她很快写出以下几条:和妈妈、和自己顶嘴;边看动画片边写作业;做事不认真,这么大了自己的衣服都找不到,每次都让妈妈给她找衣服;花钱大手大脚,不替父母考虑。
之后,我让她按照十分等级给妹妹的这些行为打分,分数越高表明让她烦恼的程度越强烈。她给第一项打了10 分,给其他项打了5 分,并表示特别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解决妹妹和自己顶嘴这件事。鉴于这次咨询时间已到,我们商定下周同一时间再来咨询。
处于初、高中阶段的学生,遇到烦心事往往更愿意向好朋友诉说,但欣欣中途转学,手语不熟练,平时和其他同学交往较少,为了不让口语表达能力减退,她更愿意课间时和老师沟通。第一次咨询时,我尽可能共情她,让她尽情倾诉心中的烦闷。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欣欣及其家庭中存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情景再现,觉察问题根源
第二次咨询,欣欣提前来到咨询室等候。简单询问了上周特别是周末她在家和妹妹相处的情况后,我提议她把和妹妹吵架的场景在咨询室里再现出来。
我先简单介绍了空椅子技术,然后拉过来两把椅子,一把代表她,另一把代表妹妹,告诉她可以根据两人吵架的实际情况摆放椅子。最后她只用了一把椅子,她说和妹妹吵架时自己是站着的,而妹妹是坐着的。
为了让她更客观地观察自己和妹妹吵架时的情形,在争取她的同意后,我用手机录下了她模拟的吵架过程,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分钟。模拟表演结束后,她很认真地观看视频,并用右手虎口处压住自己的脸颊。
咨询片段:
师:看完感觉怎么样?
欣欣:妹妹很不懂事,不写作业。我明明为她好,爸爸妈妈也是为她好,她还……
师:我听到你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对妹妹说了四次“我是为你好”,在你们家除了你,还有谁会这样说?
欣欣:妈妈。
师:妈妈都是怎么说的?你能不能再现一下?
(欣欣这次同样只用了一把椅子,她说妈妈一般是坐着的,妹妹是站着的。之后开始角色表演,我用手机录下了全过程。表演结束后,我让她仔细观看视频。)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和妈妈说话的内容相似?
欣欣:(脸一下子红了)好像是一样的。
师:感觉怎样?
欣欣:感觉我像妈妈一样。
师:事实上你是妈妈吗?
(欣欣不说话,只是看着我。)
师:你不是妈妈。
欣欣:(声音大起来)我妹妹有时候也这样说。
师:妹妹说的是事实吗?你是妈妈吗?
欣欣:我不是妈妈,可我是为她好。(语气中有些不情愿)
师:(用妹妹的口气大声说)我又没让你为我好,你干吗管我?
欣欣:(有点儿激动)妹妹也是这样说的。
师:(用妹妹的口气说)你又不是妈妈,你只是姐姐,你凭什么管我?
(欣欣不说话了。)
师:听到妹妹这样说时,你有什么感受?
欣欣:很伤心,因为我是为她好,她却这样说我。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伤心和失望,你觉得妹妹不领你的情。
欣欣:是啊。
师:假如你犯错了,班主任批评你,你感觉如何?你们班同学像班主任那样批评你呢,你会接受吗?
欣欣:(很认真地思考了约一分钟)不会接受,我会不舒服。
师:为什么?
欣欣:因为他们只是同学。
师:对啊,因为同学就是同学,不是班主任。如果他们以班主任的身份批评你,你会不舒服,不愿意听他们的。
欣欣:(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很认真地点点头)嗯。
师:如果姐姐去做本该妈妈做的事,那会让妹妹感觉怎么样?
欣欣:不舒服。
师:对,所以妹妹才会说“你又不是妈妈”。事实上你是谁?
欣欣:我是姐姐。
师:对,你是姐姐啊。姐姐和妈妈是不同的,妈妈的责任是管教女儿,姐姐呢?
欣欣: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妹妹的榜样。
师:你说得真好,姐姐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星星一样在前面引导妹妹就可以。所以,你接下来可以怎样做?
欣欣:不去管妹妹。
师:不以妈妈的身份去管妹妹,把妈妈的责任还给妈妈,你只需要担负起姐姐这个角色应该担负的责任就可以了。之前你承担了太多不该你承担的责任,所以你会觉得很累。
这次咨询过程中,我灵活运用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感知第三立场等咨询方法,并借用视频录像的形式,让欣欣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对比自己和妈妈的做法,发现其中的关联,寻找问题的根源。之后,我通过扮演妹妹的角色以及产婆式的追问、重复和具体化,让她意识到烦恼的根源在于角色错位。
三、家庭系统排列,巩固正确观念
和前两次一样,第三次咨询欣欣仍然是提前几分钟来到咨询室。
我询问她做回姐姐的感觉,她说还是有点儿难,仍会忍不住去管妹妹。这种情况我已经预料到了,因为不可能一次就能完全改变她已经形成的行为模式。这次我打算用家庭系统排列帮她巩固新的认知。
我先简单介绍了家庭系统排列,然后准备了三把椅子,其中两把放在爸爸和妈妈的位置上,另一把放在欣欣的后面,代表妹妹,让欣欣根据自己的感觉去移动椅子,也可以坐在不同的椅子上去体验其他人的感受。
她把代表爸爸的那把椅子往后拉了拉,说:“爸爸基本上不在家,所以他应该离我们远一些。”
之后,她站在爸爸的那个位置上,和代表妈妈的那把椅子在一起,眼睛望着妹妹这个方向。
慢慢地,她开始移动,来到母亲和妹妹中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她的神情越来越沉重,我问她此时的感觉如何。
“不想看到妹妹顶撞妈妈,我想保护妈妈。但是站在这里感觉很累。”
“站在这个不属于你的位置上,你感觉很累。”
她思考片刻,然后点点头。
“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她慢慢地站回到自己最初的位置。
“此时感觉怎么样?”
“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请你再看看爸爸妈妈,你心里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爸爸,您应该多管管妹妹,可以打打电话、发发视频,妹妹还是很怕您的。”
“爸爸听了后会做出什么改变?”
她把代表爸爸的椅子往前拉了拉。
“有爸爸帮助妈妈,我一下轻松多了。”
接下来,我带着她对她父母表达了感恩之情,将内心的真实感受做了陈述。
最后,我给她五分钟的时间去消化、整理这些感受,并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她说感觉挺好的,如果下次再想发火或者再想以妈妈的身份去管妹妹时,会想到今天的练习。之后,我们结束了本次咨询,并约定下周探讨欣欣身为姐姐该如何与妹妹沟通。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强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位置,一旦有人越位、错位、缺位,这个家庭系统就会紊乱,处在家庭中的人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通过前两次咨询,欣欣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角色错位,认识到自己无意间扮演了妈妈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帮助她看到角色错位带来的影响,我这次采用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让她感知到退回姐姐位置的重要性。
四、角色扮演,习得有效沟通模式
因为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我和欣欣商定将这次咨询作为最后一次咨询。按照上次的约定,这次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她习得和妹妹沟通的有效方法。
姐姐:洋洋(化名),你又在看电视。你作业还没写完就看电视,等一会儿妈妈就回来了。
妹妹:哦。
姐姐:你还“哦”,我是你姐姐,我是为你好,你每次都是这样子不听我的话,你气死我了。你不能这样和我吵架,知道吗?这样没礼貌。
妹妹:你嘴上说为我好,不还是骂我吗?你骂我,妈妈骂我,还打我。哼!
姐姐:我们为什么骂你、打你?你心里没数吗?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你还顶嘴?
妹妹:顶嘴怎么了?又没事。
姐姐:顶嘴没事是吧?你这样没礼貌。
妹妹:哦。
姐姐:我再告诉你一遍,你如果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听见了没?
扮演结束后,我让她谈谈妹妹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她表示能够体验到妹妹的委屈和气愤,开始有点儿理解妹妹了。
姐姐:洋洋,我看到你在看电视。
妹妹:嗯。
姐姐:你作业写完了吗?
妹妹:没有,我等一下就写,让我再看一会儿。
姐姐:好的,那你说过多久写呢?
妹妹:十分钟,我看完这一小段就去写作业。
姐姐:那我定个闹钟,十分钟后关电视。
姐姐:十分钟到了,电视你来关我来关?
妹妹:我关!
姐姐:好的,我就在旁边做作业,你哪里有不会的我教你。
妹妹:好的。
结束后,我让欣欣再次谈谈自己的感受,她说这次没有吵架,而且妹妹心甘情愿地去做作业,感觉挺好的。
开始时欣欣感觉有点儿困难,她总是会无意识地说出习惯性的话语,但她能够马上意识到这样的沟通无效,再次尝试时效果好多了。第三轮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我给了她几分钟时间,让她去总结一下新的沟通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我们一起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点:
(1)不带情绪,只说事实,如“我看到你作业没写完就在看电视”。
(2)要妹妹做的事一定要说得具体些,例如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3)尽可能让妹妹自己做决定。
最后她还补充了一点:“作为姐姐,我也要做个好榜样。”
这次咨询结束后适逢学期末,快放暑假了,考验欣欣的时机到了。我问她对接下来和妹妹好好相处有没有信心,她表示自己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她会把这些方法带回家,时刻提醒自己。
角色扮演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让当事人宣泄情绪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当事人修正对他人的认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通过前两轮角色扮演,欣欣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能真实感受到不同对话模式下妹妹的情绪体验;通过第三轮练习,她初步掌握了与妹妹的有效沟通模式。
五、个案反思
本次咨询是来访者主动提出的,所以咨访关系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而且来访者的配合度很高,这对咨询是极为有益的。
来访者的问题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很可能是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则有助于提升咨询效果。在实际给学生做咨询的时候,各种现实性的问题,如家长很忙、学生家离学校很远、单亲或离异家庭、家长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限等,使得我们很难邀请到家长一起参与咨询。在欣欣的个案中,她爸爸常年外出打工,她妈妈工作忙,根本不可能为了欣欣频繁地往来学校。而家庭系统排列可以在家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使用,为我们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关系引发的问题带来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