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伤害协议在中小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运用

2022-11-08侯瑞灵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东莞52305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口头辅导危机

◎ 侯瑞灵(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东莞 523057)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自杀、自伤人数不断攀升这一严峻形势,我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从不同的工作层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例如,2020年3月,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写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手册》,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写了《校园自我伤害危机干预工作指引》,深圳中学王新红和娄俊颖编写了《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简明实操手册》。这些工具书从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到具体问题的处理,给了一线教师明确的指引和实际的帮助。作为心理教师,我在校园危机干预实践工作中发现,不伤害协议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不伤害协议概述

不伤害协议,也叫不自杀或不自伤协议、安全性协议、生命安全承诺书等,是在中小学心理危机评估或者心理辅导中,发现来访学生有自杀、自伤想法或相应计划时,心理教师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与当事学生之间达成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做出自杀或自伤行为并积极向心理教师等寻求帮助的约定。不伤害协议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任何情况下不做出自杀、自伤行为的明确声明。例如,“我确定和承诺在心理辅导期间,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我都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第二,承诺每周按约定的时间与心理教师面谈。例如,“我承诺每周一下午5 点到心理室跟心理教师面谈。”

第三,出现危机情形时的应对说明。例如,“一旦发现自己情绪低落,难以控制自杀(自伤)念头、冲动行为时,我会立刻联系心理教师、班主任、家人、朋友或同学,或直接前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或班主任办公室,确保自己在那一刻不是一个人待着。若无法联系到心理教师或班主任,我会第一时间拨打危机干预热线请求帮助。我会提醒自己,我还有其他解决办法(找朋友倾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很关心我,他/她不希望我伤害自己。”

第四,协议失效时的说明。例如,“我清楚我的自杀、自伤行为将造成咨询暂时中断的结果。一旦我有自杀、自伤的行为,学校将第一时间启动危机干预紧急处理机制,通知我的班主任及家长。”

第五,来访学生和心理教师完成书面签字或达成口头协议。

二、不伤害协议的适用情形及作用

不伤害协议主要运用于有自我伤害风险的个案群体。例如,在每学期心理测评结束后的心理危机评估当中呈现阳性指标,或者是在日常的心理辅导中被发现有自杀、自伤的风险,以及近期有自杀、自伤未遂史,以上三种情形,均可以运用不伤害协议。

不伤害协议的主要作用是拓展牵绊来访学生的抓手,增加其活下去的理由,确保其生命安全。具体来讲,不伤害协议有以下作用。

(一)建立情感联结,提供支持通道

没有哪个人愿意放弃好好的生活想去自杀(自伤)。大多数有自杀(自伤)想法及尝试的学生会在咨询中提到“我实在想不到我还能怎么办”“也许死了就好了”“谁也帮不了我”等。而不伤害协议的签署,会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心理教师对其生命的关心、关注和关怀:“我的痛苦与艰难被看到了,老师理解我,他/她愿意听我说,愿意跟我一起想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这份联结感会增进心理教师与来访学生的关系,为危机干预及后续的跟进工作奠定基础。

(二)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危机状况

不伤害协议也被认为是一种自杀(自伤)评估工具,可用于在自杀(自伤)风险评估中收集关键信息。真正了解来访学生自杀(自伤)风险的人是他们自己,他们知道自己自杀(自伤)冲动的水平及自己控制这种冲动的能力水平。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签署不伤害协议的过程,探索来访学生的自杀(自伤)想法与自杀(自伤)计划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识别自杀(自伤)想法或行为的诱发事件,对自杀(自伤)风险进行评估。例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矛盾、焦虑心理,对一些约定表现出犹豫、神情不自然、目光转移,提出附加条件,或者直接拒绝接受不伤害协议等,这些表现都是评估学生自杀(自伤)风险程度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三)作为干预手段,拓展生命抓手

我国台湾地区将不伤害协议运用于校园抑郁与自我伤害的三级预防工作中,要求各级学校教师要与有自杀(自伤)意念的学生签订不伤害协议,效果较好。我们也可以借鉴该做法,将其运用于中小学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

第一,不伤害协议的签订能有效降低来访学生在近段时间内的风险,缓解心理教师的担心和焦虑,为后续的沟通处理赢得一个相对平稳的时空。

第二,不伤害协议能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心理支持资源,使学生明白,当自己控制不住有自杀或自伤冲动时,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第三,不伤害协议让心理教师与学生结成同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主动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三、不伤害协议的具体使用建议

(一)建立关系是前提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教师要充分运用倾听、共情等技术,让来访学生感受到心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相信心理教师愿意跟他一起面对和解决所有困难。不伤害协议的达成主要是希望来访学生在采取自杀或自伤行动前,考虑到与心理教师或身边其他重要他人的约定,想到这世界上还有自己未完成的牵绊,哪怕是瞬间的思考或停留,都有可能挽救其生命。

(二)遵循自愿原则

心理教师在讲解清楚不伤害协议的内容和作用后,会邀请来访学生签订该协议。但如果来访学生拒绝签署,则应尊重其个人意愿。一般情况下,如果来访学生不愿意签,可能是他认为这项协议没有用,也有可能是与心理教师尚未建立起信任关系,或者觉得自己无法做出不自杀或自伤的承诺。此时,心理教师不能强迫来访学生签订,而应帮助来访学生澄清他的担心,并强调不伤害协议签订的主要目的是在他做出最后决定前,给自己一个机会,与老师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如果来访学生仍不愿签订,心理教师可与学生协商达成口头协议。

(三)注意时间间隔

不伤害协议应明确有效期限,例如,承诺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不会做出自杀、自伤的行为。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情绪易冲动,时间间隔较长的话,协议就失去了约束力。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协商决定,灵活调整协议生效时间及采用多次签署的形式,使不伤害协议发挥最大效用。

(三)灵活使用口头或者书面协议

不伤害协议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在达成不伤害协议时,应根据来访学生的意愿及访谈评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哪一种方式。一般来讲,书面的不伤害协议更正式,也更清晰,但如果来访学生有顾虑,因怕被别人知晓而不想签署协议,或者是心理教师因事发突然未能及时准备好纸质的协议书时,可以达成口头不伤害协议,并请来访学生复述协议内容,以明确其清楚知晓相关内容。此外,还可以采用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相结合的方式。

(四)澄清协议关键

在个别案例中,来访学生会认为签订不伤害协议是因为心理教师或学校想推卸责任。对此,心理教师一定要澄清:不伤害协议是来访学生和心理教师双方共同做出的承诺,这一承诺能帮助来访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多种帮扶资源,促进其积极求助。

对于心理教师来说,这一承诺意味着在第一时间为来访学生提供帮助,包括搜集资料、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推测其自杀(自伤)动机、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调整其不合理认知、加强对其的生命教育等。师生双方须共同遵守协议,协同解决问题。

每一起校园自杀或自伤危机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虽然不伤害协议在中小学生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和干预中有一定的优势和效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众多自杀(自伤)危机干预工具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选用不伤害协议,或是将不伤害协议与其他自杀(自伤)危机干预措施结合使用,从而有效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口头辅导危机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口头作文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