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2-11-08◎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过程

◎石 莹

(沛县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600)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的数学教育不能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仔细,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地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合理的规划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包含很多层面,例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特别是在初中数学的几何学习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发散式学习,利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对题目进行抽象性分析,具体来说,创新性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理念,从而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到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将这种思维过渡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减轻学习的负担,使学习不再成为自己的累赘,有序、快乐地进行合理学习

此外,具有良好思维逻辑的学生,可以更快地接纳新的知识,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技术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培养出更多的教育型、科研型、技术型人才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对此越来越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为教育的事业打下基础

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程度还处于小学阶段,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上升,学习数学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让其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是从细节开始,给学生一点一点地讲解这种教授模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课下他们更多的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三、如何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首先,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授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了,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感相反,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或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听得一头雾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初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当学生落下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讲授新知,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听不懂,那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一节课听不懂,两节课听不懂,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和其他同学就会产生差距,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不自信,甚至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寻,利用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研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几个要用到的图形,将他们裁剪下来,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将图形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规律,相比较教师口述枯燥乏味的知识而言,学生们更乐意进行动手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到答案,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乐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想要拥有高效的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养成学生创新性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择优进行表扬,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肯定,对于那些不敢或是怕自己回答错的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中呈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场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讲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数学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照座位进行分组,并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求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互相说一说这些正方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同学们看到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利用我们学过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写出边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那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教师可通过这种问答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分布下去,让学生们在思考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在同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在这个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获得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会进行反思“这个学生说得对不对?我的想法和他的怎么不一样?我和他的区别在哪里?他注意到了什么?我在这个地方缺少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发生很大的跳跃,从而有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逻辑的发展,也培养了他们乐于思考的能力

最后,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想法学生在初中阶段,大脑会飞速的发展,能够快速地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并且产生自己新的认知价值观由于教师与生俱来的严肃形象,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不敢质疑教师,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出现错误学生也不敢指正的现象,这会导致学生不进行思考就全盘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力,还致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犯懒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教师不是不会出现错误,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论是谁,遇到错误的时候都要及时地给予指出,帮助其及时改正教师要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给学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说话,积极踊跃地发言,对课堂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借此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平常的生活,将学生带领到学习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内容中提出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课本知识的讲授,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在教学的同时,多关注一下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给予他们帮助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身体茁壮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主观性强、思想意识独特、叛逆严重的特点若是在开展教学时,未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这种情绪对于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严重的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体现出教导作用,并按照教学内容,制定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以此来唤起学生隐藏的潜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制定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接着,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随意挑选出几名学生,让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将他们最终得出的结果书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则要认真观察,将存在问题的地方记录下来,上一名学生写完以后,教师针对结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能推动其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制定出难易适当的问题,在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为他们后续阶段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对问题设置进行充分的运用,能真正呈现出数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挑选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目标数学具有“笼统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应该让他们知晓各个重难点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或者是学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第一时间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才能够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而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

比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以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全等三角形接着,教师应该让学生分析全等三角形的主要特点,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但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进行斥责,而是要寻找其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够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成长教师教授完新知识后,要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脉络,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他们后续阶段的成长和发展打牢基础

结束语

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探究式学习,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学生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