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22-11-08李喜中
◎李喜中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中心小学,甘肃 陇南 746041)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向学生讲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能见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虽然数学科目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只要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时期,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特别是寻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时,学生就会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深奥,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进而理清学习思路,寻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讲解教材知识,而是把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知识的点点滴滴,教师需要将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种教学模式既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还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有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核心,开展生活化教学更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部分教师的教学非常枯燥、乏味,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的认知过于片面,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区别对待学生,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所以,学校需要重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培训活动,促使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相互学习与沟通,有效获得教学经验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把学生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融合,利用他们生活当中的事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章“桌子有多长”这一知识时,可以凭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导入环节演示课件:动物校园购买了许多新桌子,长颈鹿回到家以后兴高采烈地讲给鹿妈妈听,鹿妈妈问长颈鹿:“学校买的新桌子是多长的?”长颈鹿摇摇头回答道:“我不知道桌子有多长”次日,长颈鹿就去问好朋友斑马,斑马回答说:“这非常简单”话音刚落,就开始测量……
教师:同学们,假如长颈鹿来问你,你会使用什么办法说明课桌的长度呢?
学生开始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同学们,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学习测量的知识吧!
……
当教师讲解基础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测量自己的书桌、铅笔、椅子等物品,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与探究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分组活动,发现学生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讲解问题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测量得更加精准,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任务
(三)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有效利用他们感兴趣、有探究欲望的事物导入课堂,并与数学知识有效融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并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年级上册的“前后”这一课时,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准确判断自身前后的位置顺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性格、年龄等特点结合教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在课前可以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一年级十二班的数学教师,在我的前面是一年十二班所有学生,后面是多媒体黑板”然后教师再邀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以及前后位置都是哪几位同学当学生介绍完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名称——“前后”教师提问:“我写完这两个字以后,发现自己的介绍不对,我的前面才是黑板,后面才是学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在让班级所有学生起立,面向教师,并说一说自己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向后转以后,自己的前面、后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换一个方向以后,再看一看自己的前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总结出“自身站的方向不同,前后就不同”教师提出几个有关生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你家在学校的前面还是后面?”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教学互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不断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二者紧密相连
(四)应用生活化教学,使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使用题海战术巩固课堂所讲解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强烈,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但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作息时间表”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每天什么时间起床?”“每天什么时间洗漱?”“每天什么时间上床睡觉?”学生对时间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他们就会开始陷入思考,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讲解教材当中知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作息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归纳到表格当中,每天根据自己制作的时间表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重视
(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案例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气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渗透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把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数学知识充满趣味,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击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经过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都能够获得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