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022-11-08关莹洁

电脑迷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员农产品农民

本刊记者 关莹洁

伴随农村改革发展大潮,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在新近发布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2020)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1.9万家,其中县级及以上示范社达16.8万家。农民合作社实现稳步发展、遍地开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明显。各项目指标显示,我国农民合作社走上了依法发展的快车道。

合作社年度《报告》发布

日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在京发布《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2020)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度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下称国家示范社)样本在基础实力方面,成员出资总额均值为600.4万元,经营收入均值为1 514万元,可分配盈余均值为230 万元,成员数量均值为245个;在发展活力方面,69.94%的理事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上,聘用技术、销售等工作人员数量平均为13.96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平均为778户;在创新能力方面,拥有注册商标数量均值为1.18个,拥有专利数量均值为0.52项,拥有农产品质量认证数量均值为2.23项,24.63%的国家示范社兴办了产后加工业务,10.56%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国家示范社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报告》分析了2020 年度的国家示范社样本数据情况,并从基础实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3 个维度对样本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发展指数测算。根据发展指数得分,《报告》对排名前300 位的国家示范社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104家、中部地区130家、西部地区66家。从省份分布看,湖北55家、山东29家、河南29家、江苏23家、安徽和陕西各17 家,这6 个省份国家示范社入围数量靠前。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涌现了许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案例。

合作社共享的环节与形式

伴随农村改革发展大潮,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合作社不但将更多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带动规模经营,提升生产利润,还能帮助地方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单家独户解决生产经营中“办不了”或“不划算”的问题。

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下东门村,村党支部领办蔬菜种植合作社,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带头流转土地、带头种植新品种、带头推广新技术。村民加入合作社后,化肥、农药、种苗、地膜全由合作社代购送到棚里,党员技术员进棚指导,商家来地头收购,从种植、管理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党员跟踪服务。合作社可以在农资采购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加强数据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解决市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不同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在北京,大兴区庞农兴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庞安路西瓜专业合作社入选了2021 年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合作社依托品牌、产品评选活动,以及农民丰收节、农民艺术节、西瓜节期间举办的各类展销、推介活动,为农产品搭建平台,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其提高品牌和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将大兴区优质农产品通过合作社渠道推向全市乃至全国市场。

各地尝到甜头后,近年来还出现了抱团合作的“巨无霸”式合作社联合体。上海浦东新区近日就发布3 年行动计划,明确组建25 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的出现,直接稳定了农业各垂直领域的产、供、销,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搭建了农民合作社与大平台长期合作的基础。

事实证明,办好农民合作社可以解决农业经营上存在的生产规模小而散、土地零散破碎、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

合作社培训的知识与体系

合作社在带来更大规模的共享合作之外,还带来了更专业的技术培训。

初期,培训内容以农业技术为主,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公司等多方参与,讲的都是农技知识。社员还可以到优秀合作社、高科技公司参观、学习。许多社员在经过培训后,很快就将学习的技术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并获得了成效。

“老师强调,合作社不能一‘合’了之,购销、种收、田间管理等都要统一,才能见到规模效益。”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大受启发。培训结束第二年,该合作社就初步实现了供种、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购“四统一”。当年小麦平均亩产提高约150千克,社员平均增收近万元。

在中后期,合作社的培训内容不但包括农业技术,还有品牌流通、金融政策和法律常识。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日前就组织召开了一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规范管理培训会,解读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工作要点,并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开展财务规范管理提出了要求。无独有偶。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组织辖区内的蚕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了相关蚕业法律法规培训。培训以《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指导,从法律层面为茧丝经营者解读了相关问题,对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另外,及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数字化水平、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合作社人才队伍也十分必要。去年,北京市大兴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联合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组织了多期线上线下“短视频+直播”培训,使生产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这些“新农具”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合作社电商的应用与创新

农民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部分合作社通过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GPS、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提质增效。

在农业生产方面,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不少农民合作社已经习惯使用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一喷三防”作业服务。灵璧李清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日常还使用GPS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指标测量。灵璧光灵家庭农场等合作社进行节水灌溉作业则使用数字化智能伸缩喷水器等。这些新装备的实施,在农业生产中不仅精准,而且生产效率较高。

在农产品销售上,合作社的数字化,可以减少、缩短农产品供求链中的多重环节,与单位、居民直接进行供需对接,大大拓宽利润空间。部分社员通过开通天猫店铺、邮乐购、抖音小店等线上店铺和直播带货,年销售收入超过1 000万元。一些较有规模的农民合作社则选择与大平台长期合作,通过大型生鲜电商分割市场蛋糕。这种面向企业客户的发展路径逐渐放弃了和生鲜电商争夺线上零售市场的份额,却能享受到规模化物流的红利。

以蔬菜为例,上海本地菜在蔬菜基地的出产价格在每千克4~6 元。倘若快递出去,5千克蔬菜需要产生1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货值和物流价格比达到2∶1。每卖出5 千克售价68 元的大米,甚至需要倒贴15 元的快递费。于是当地6 家合作社抱团取暖,社员因此获得了在整个流通环节中更大的议价空间和底气:只要每月发货量达到2万单,每单首重可以享受3 折的价格。这样一来,即便社员将蔬菜促销还包邮,也依旧有赚头。

合作社“合”出好“钱景”

“多亏有了合作社,咱才告别了穷日子。”河北省兴隆县大杖子镇农民算起了去年的增收账:不算别的收入,仅靠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去年,镇村里的合作社聘请了技术人员教社员山楂树修剪技术、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让山楂卖上好价钱,合作社组织农民们不再用木杆打,而改用手摘的方式采收山楂,提高品质和品相。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社,农民们从“一家一户面对商贩”变成了“合作社对接市场”,提高了议价权。去年山楂下树的时候,价格从原来每千克几角钱上涨到4.2元。山楂、板栗等山货“卖货难”问题解决了。同时,合作社之间做好了产业衔接,农产品可以卖给兴隆县栗满乡板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一来,除了山楂,板栗、核桃等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也随之拓展开来,销售范围远至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了,大家都挣到了钱。

收获季节,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下东门村众鑫达蔬菜种植合作社也迎来了一派热闹景象,下东门村村民一天要采摘黄瓜750余千克,按平均3元/千克的价格,毛收入就2 000 多元。在家一年种植蔬菜的收入,不比在外打工的少。有村民还通过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建起了黄瓜冬暖式大棚,一年可收获黄瓜15万千克,除去种子、肥料、种苗、棚膜、棚体维修等费用,每年净收入30万元左右。今年刚开年,就有村民买了一辆价值16万元的轿车。

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阿米雪乳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里,现代化的酸奶、酥油等奶制品加工设备应有尽有。长期以来,该公司以“公司+基地+生产合作社+牦牛养殖户+饲草料种植基地”的产业化融合经营模式,使周边的草原牧民在家门口就得到了稳定的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除了对困难群众的直接帮扶外,公司每三天就向合作社收购一次牛奶、牛肉等农畜产品。有了企业当靠山,老乡们的东西有了销路,也越来越信任合作社,都愿意主动加入合作社。

新春伊始,安徽省合肥市蜀源原种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迫不及待举办了第三届分红大会。该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生产,分季节种植原种水稻、油菜花和豆类等作物,不仅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优势农产品品牌,还使合作社社员腾出时间来干副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在分红大会上,42 名社员人均分红300 元和5 千克原种稻米,分红资金共计12 600 元,社员们戏称拿到了“年终奖”。

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步伐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宣布,202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重点打造100 个左右流通服务强县,建设乡镇综合超市1 000 家,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1 万家,合作社的春天来了。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2022年更要着力做强做优流通服务主业,在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上赢得新优势,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在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方面,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在优化农资供应和服务方面,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推广;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方面,拓展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将更多脱贫地区农产品卖向全国。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将形成对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放眼全国,千千万万个合作社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各种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在西藏改则县,牧民不用再过艰苦的游牧生活,这是因为合作社统一管理草场、统一放牧牛羊;在新疆库车市,广阔的棉花田里机声隆隆,这是棉农在用合作社采棉机采收棉花;在四川眉山市,柑橘又迎来丰收,这是当地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农机、劳务等入股合作社发展起来的水果产业项目……正是由于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合作机制,农民合作社生产规模才会越来越大、专业化基础越来越牢、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带动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K

猜你喜欢

社员农产品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让文学激扬青春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人民公社女社员
农民
农产品争奇斗艳
同劳动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