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移动课堂”教学路径研究

2022-11-08周凤妮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资源

周凤妮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高校思政课要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独特教育资源,滋养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培养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是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要求我们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民族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靠建设者的艰巨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是其教育目标,培养“全面的人”是其教育的宗旨。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将其精准地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充实高校思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还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同时,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价值理念,是高校学生成长精神上的营养剂,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坚守初心和使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二)是培育堪当时代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史为鉴树立伟大的历史观,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高校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艰难探索中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显著优势的,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势力与我国的较量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的角逐上,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被各种各样所谓的新思潮所影响。通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中的各类生动的历史素材,可以使高校学生在深刻感知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中正确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移动课堂”的具体路径研究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移动课堂”中,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的目的是通过鲜活的历史资料及素材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课理论知识,并将其正确运用于实践中。因此,思政课“移动课堂”绝对不能摒弃理论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中要有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移动课堂”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本堂课教学中的理论目标;二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开展“移动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论教育目标,并针对思政课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的疑惑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和答疑;三是在“移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有理论上的拓展和升华,要让学生撰写相关论文,让学生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升华,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思政“移动课堂”中,必须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只有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合理地定位二者的功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将红色资源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二)达到“点”与“面”的结合

当前很多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制于资金、交通、安全、组织难度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地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即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思政课“移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此举虽有现实的无奈但对学生而言也有颇多遗憾。此举虽然能让部分学生有机会走进革命场馆,在具体的革命场馆和现实的革命遗物中增进其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培育出对党深厚的情感。同时还可以通过这少部分学生在校内开展宣讲,让更多的学生间接获得相关认知和感受。比如,当前我院已在黄兴故居、许光达故居、任弼时故居、杨开慧故居、雷锋纪念馆等多地建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我院思政课教师每年都会结合课程内容,采用“点”的组织方式,每个教学班选4—5个学生去这些教学基地开展思政“移动课堂”的教学,然后由这部分学生回到班级进行宣讲。但是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也了解到我院仍有很多学生希望亲身参与到此类教学中,以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因此,近年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们会采用“面”的组织方式,如组织我校所有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的党史宣传栏,使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点”的组织方式和“面”的组织方式既丰富了思政课“移动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尊重了思政课“移动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

(三)把握学期中与假期中的结合

思政“移动课堂”教学的时间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时间,可以依据学习的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由于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的教学多数需要在校外教学基地开展,近年来我校的思政“移动课堂”多安排在教学周的周末开展,但是对于一些理论难度较大、耗时较多、要求较高的思政课“移动课堂”活动的开展放在寒暑假实施,是比较科学的。在寒暑假实施有充裕的时间,学生能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走访调查对象,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形成最佳教学效果。

(四)实现校园内与校园外的结合

高校思政课“移动课堂”的开展要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场地。从我校的思政“移动课堂”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多选择一些革命场馆。湖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挖掘湖南的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搬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利用暑期考察,深入湘南和湘西的革命旧址,将其中的革命故事和思政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现场拍摄的方式,制作“向警予的成长”“通道转兵的意义”等系列微课,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革命旧址,与历史展开隔空对话将思政课堂搬到革命故居,让学生体会到了别样的思政课堂。

同时我们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移动课堂”教学中,对校内资源也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利用我校实习实训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各类宣传栏让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党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爱党爱校的情怀,使其更好地立足自身实际,巩固理想信念,扎实学好专业技能,投身交通强国的建设。

(五)搞好专职与兼职的结合

组织一次思政课“移动课堂”教学绝非易事,需要有详细的教学目标,基本的教学程序,涉及交通、人员、场所等事项,单凭思政课教师的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学校各部门从人员和物力上给予高度的配合。思政教育责任也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学院辅导员、学生工作者都负有教育的责任,因此在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时,要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充分动员校内的学生管理人员,热情邀请校外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和指导“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使教学组织从方案到实施都能更加完善,增强开展思政课移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考评结果与过程的结合

良好的思政课“移动课堂”效果离不开科学的考评机制。多年来,我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思政课课程标准中均明确规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占整个思政课教学20%的比例,并将其纳入思政课总体考核中,而“移动课堂”是当前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老师对思政课“移动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考核中注重结果轻视过程,在考核时更多关注学生调研报告交没交,至于报告质量较少关注,对于学生在参与思政“移动课堂”教学的态度及表现没有详细记录,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千篇一律,无法反映出学生在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上的高下,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在 “思政移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思政“移动课堂”的考评机制,将结果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评价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态度、能力,给出个性化的评价,量化各项指标,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思政移动”活动中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语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移动课堂”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中,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挂牌省内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交通行业实践基地,树立了自身的实践品牌,使思政课的理论生活鲜动起来,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国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