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关于大学思政课建设的思考

2022-11-08肖育苗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大学

肖育苗 杨 欣

(1.三亚学院 健康管理学院 2.三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青少年时期的精神成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播种出苗期、生长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它们大致对应于幼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对应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学段,面对处于孕穗灌浆期的大学生开展大学思政课意义显著,为此,探讨建设大学思政课的独特意义,分析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大学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意义重大。

一、建设大学思政课的独特意义

(一)大学思政课直接决定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成败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处于基础地位,主要通过故事和生活场景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学生心中埋下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种子。中学阶段的思政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通过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思政课则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归宿,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道德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该阶段思政教育至关重要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往往影响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可以说该阶段思政课教育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思政课一体化的成败,或更上一层楼,或功亏一篑。

(二)大学思政课直接影响着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实现

培养时代新人是思政课的核心目标,小学阶段的启蒙学习立足于自发地激发道德情感,中学阶段的体验和常识学习侧重于客观地传授道德知识,大学阶段作的理论学习着眼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塑造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打下坚实基础。要成长为一名时代新人,必须经历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的培养,在自发的道德情感激发、客观的道德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持久的道德意志磨炼和自觉的道德情感塑造显得至关重要;而大学正是落实这一任务的时期,是自发的情感能否转化为自觉的情感重要时期,是道德知识能否内化为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能否外化为行动的必经阶段,所以说大学思政课直接影响着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实现。

(三)大学思政课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全面发展宗旨的达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小学和中学的思政课都服务于升学这个核心目标,教学着眼于分数,侧重于完成知识传递的功能,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功能严重弱化。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则重在培养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对理论的理解和践行为主,引导学生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真正着眼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个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心设置并不断加强大学思政课教育意义重大。

二、大学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学术界有很多说法和争议,但不论哪种说法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大学思政课也不例外。为此,在分析大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也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展开。

(一)授课主体的综合素质和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大学思政课普遍存在着师生比偏高、教学任务偏重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关注时事政治,研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并即时传达给大学生,学习内容较多。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专业、工作和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科研关注点需不断更新,科研压力较大。面对教学、学习、科研三大工作,部分教师未能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或者专注其一忘记其他,或者均有涉及但均需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同时,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显著,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队伍待遇,但总体而言,思政课教师的待遇和自我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授课内容的有效性和微观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大学思政课教学是依据教材进行的,目前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材尚未编写完成,为此,大学思政课内容与中学思政课内容的重复情况依然存在,而且大学思政课的几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内容重复,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大学思政课应突出主动性,授课时应着眼于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理性认识,注重道德实践。然而实际授课中,学生的学科背景不同,知识积累程度不同,主动性不足,大多数老师只能着眼于“是什么”的问题,依然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加强。此外,大学思政课授课内容相对宏观,倡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做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为此,教材内容多从国家、社会角度进行论述,但方向宏观的同时教材的微观性、趣味性略显不足,学生的接受度不高。

(三)授课方式的科学性与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大学思政课基本都是大班授课,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学科背景不同,课堂纪律较难管理,课堂进度不好把控,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较少,难以把握学生特点和心声,不利于师生亲密关系的建立,授课效果有待提升。加之,授课内容相对宏观化,学生兴趣点不高,授课方式大班化,学生参与度不高,为此,授课过程中大学思政课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课堂问答、专题辩论等翻转课堂方式应用较少,“一言堂”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明显不足。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思政课教师虽然积极利用现代网络开展思政课教学,利用大数据搜集学生学习资料,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但总体而言,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挂课现象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化授课方式的大数据功能严重弱化。

(四)授课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关注自我,个性明显,对于标准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直接接受,而是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经过思考、比较、鉴别再做出选择,这为大学思政课提出了挑战。同时,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网上冲浪时间长,信息渠道多元化,接收到的信息鱼龙混杂,需要慎思才能明辨,而大多数大学生阅历不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有待提升,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思政课教师宣扬的主流信息的信任度降低。此外,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对专业相关课程的关注度较高,而对思政课这类公共基础课的兴趣度相对较低。为此,对授课对象的沟通与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授课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改进大学思政课建设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元素,而大学思政课在授课主体、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新时代改进大学思政课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方能取得实效。

(一)重视主客双方,加强沟通交流

1.坚持双管齐下,增强教师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关键在于教师价值感、成就感、获得感的提升,首先,要靠教师内在的追求,如理想、信念、情怀等,其次,要靠外在的刺激,如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为此,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给思政课教师补好“钙”,为他们内在动力的调动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要通畅学历、职称晋升通道,给思政课教师充好“电”,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机会和平台,双管齐下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

2.加强沟通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性

当代的大学生个性明显,追求平等,注重表达。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关心学生,增强与学生沟通的意识,提高与学生沟通的频率,丰富与学生沟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反馈,使学生认清思政课在个人成长和成才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度与接受度。

3.加强思维训练,提升辨别能力

网络时代信息充斥,鱼龙混杂,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学生容易无所适从。为此,要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慎思明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信息,分析信息出现的原因及代表的意蕴,避免主观、片面、静止地看问题,从而少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授课内容

1.纵向有序衔接,横向资源整合

纵向上树立整体观,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纵向各阶段课程重点突出、有序衔接、层层递进,各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其中大学思政课尤其要注意与高中思政课的衔接,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同时同一阶段的课程之间也要加大整合力度,合理安排教学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有机体系,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综合育人

思政课不仅要着眼于知识传递,更应着眼于情感培养与价值塑造,为此,开展思政教育除了要主动开展显性教育,利用好思政课的主阵地课堂,还要积极开展隐性教育,利用好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专业课开展思政课程,显隐结合增强理论教育的效果。同时,还要综合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管理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3.加强理论教育,丰富实践教育

大学教育是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结合的教育。思政教育也是如此,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此除了开展理论教育以理服人外,更要结合大学生兴趣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长知识、提能力、塑价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宏观把握方向,微观激发兴趣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课程,传播主流价值观,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及世界命运,难免具有宏观性。但是面对关注自我、注重个人成长的大学生,在开展思政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角度找到切入点,使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与自己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主动接受教育,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三)改进授课方式,提升授课效果

1.结合学科背景,推广小班授课

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学科背景不同,课堂纪律难以管理,课堂进度不好把控,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较少,授课效果不佳。实行相似学科背景的小班授课,课堂内容的选择和课堂纪律的把控都相对容易,课堂交流的频率和机会都比较多,师生的亲密度比较强,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根据学生兴趣,开展翻转课堂

思政课教师要增强平等意识,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除了理论讲授外,还要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开展课堂问答、课堂讨论、新闻分享、课堂报告等翻转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授课效果。

3.不断与时俱进,占领网络高地

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新型授课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提升了思政课的传播度和覆盖面,但是学生的专注度和投入度不高,浑水摸鱼现象严重。为此,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开发并利用新技术,推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在线教学平台,增强学生对平台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提升平台的利用率,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之,大学思政课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至关重要,面对处于孕穗灌浆期的大学生开展大学思政课意义显著,我们要重视主客双方,加强沟通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式,提升授课效果,积极加强大学思政课建设。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大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