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观视域下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新向与再构

2022-11-08程单剑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史观立场理论课

程单剑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确立正确的党史观

正确党史观的确立,事关对党史问题的基本认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界也较为关注党史观问题,其提出反映了人们对党史问题的不断深入,也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与宽度。

(一)党史观的提出

学界对党史观的研究较早,如对毛泽东党史观的研究,“毛泽东的党史观是指毛泽东关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观点”。此时,学界多从个人史的视角去解读党史观。有学者认为,“党史教育是中国革命建设科学教育……突出了三代领袖党史观的共性,尤其突出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党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官修党史的重要特质体现在正确的党史观上,“以官方的名义编写出版或者能够代表官方立场,有比较正确的党史观”。

党史观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与承续性。“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科学的党史观的基础上……对党的历史予以新的阐发。”同时,党史观作为体系被提出来,“建党70周年,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观体系得到初步奠定”,亦有研究者提出并概括分析了陈云的党史观,并从观点、意义、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党史观。学者对党史观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如胡乔木“其历史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党史观”。党史观的发展性与承续性是显存的。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是中央层面提出党史观的要求,为党史学习提供方法依据,也为思政课教学指明方向。有学者主张从宏观与整体的角度把握党史观,“深入理解他的大历史观、大党史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实、未来之所以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就是将党史放到民族复兴史与人民奋斗史中。

毫无疑问,党史观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对历史的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党史观。它的认同功能和批判功能,是党辩证分析自身历史的结果”。有学者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就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与党的历史上的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的党史观”。这里认同功能与批判功能,是科学的党史观的重要内容。

(二)党史观的释义

党史观包括党史理论、观点、方法等。有学者认为,“坚持科学党史观,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者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党史观”。

其一,党史理论。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研究历史是学习理论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从历史中来。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历史,才能深入掌握党的理论”。党史理论体现了理论与历史的结合。

并且“通过新的理论的提出,逐渐改变了原来公式化、教条化的研究模式,从对政治的被动依附中逐渐独立出来……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党史以研究党的活动为主体,研究党领导各革命阶级、阶层以及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斗争,研究党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发展变化,研究党的组织怎么发展、建设、巩固和壮大”。党史理论是党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观点认识。对党史问题的观点认识是党史观的基本内容。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为了总结经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增长才干,使我们更好地前进,而不是为了别的。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党史观点必须做到有出处、有依据。

党史的观点认识是具有政治性的,通过认真学习党史,可以回答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挑战,澄清他们造成的混乱,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正确的党史观点可以回答误解,团结力量共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其三,方法与立场。首先,立场问题是界定党史观的主要标准,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依据。“对于党史,站在不同的立场,就必然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我们写党史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这就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培育学生的人民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培育大学生的人民立场、爱国情怀、高远的人生境界,直至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生发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强烈责任感”。人民立场的认同与恪守,是学生形成共产主义信念、迸发社会主义责任感的前提。

同时,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的方法,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关于党史研究的方法,首先要坚持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唯物史观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党史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新向

在思政课教学中体现党史观的内容,思政课教育主体更加注重新理论的补充;教育客体更加坚持对正确立场的固守;教育介体更加关注科学方法的指引。

其一,思政课教育主体,更加注重新理论的补充。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课,而理论具有很强的发展性。这种理论发展性,表现为对理论问题的认识,坚持与时俱进,以发展的视角审视理论的演进过程。因而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发展性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讲授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为主,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发展性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基本要求,是对当下中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不断补充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成长。

其二,思政课教育客体,更加坚持对正确立场的固守。培育学生人民立场,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场坚守,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要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具有“‘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以这三种形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人民立场是这三种形态的连接点。我们执意构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本性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的重要考量。

坚持科学评价党史人物的价值。党史人物是党史事件的主角,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所涉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就包含了众多党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党史人物需要把握客观的、辩证的观点,既不全盘肯定或否定,搞脸谱化、‘扣帽子’,也不能得出‘坏人不坏’‘好人不好’的自由主义的结论。”同时,对革命领袖的认识要科学准确,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因而我们“对革命领袖人物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要坚守立场,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引领自身发展,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作用。

其三,思政课教育介体,更加关注科学方法的指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实事求是,有利于增加教育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体现在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上。当前改革开放事业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攻坚克难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撑,为我们团结共进提供必要的政治保证。

坚持以大历史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方法。何为大历史观,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大历史观’,是黄仁宇先生提出来的。就是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作出一定的预测”。亦有学者从经济视角研读大历史,“中国大历史观是什么样的……而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的大历史只有两段。一段是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自守状态;另一段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迫打开国门,从以前小农经济、闭关自守的状态进入了商品交换、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历史观具有“逻辑比较”与“预测”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做到“逻辑比较”,才可以避免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真正理解“历史的本然”。

坚持以两个历史决议为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我们将两个历史决议作为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两个历史决议是对党史问题的权威释读。中共党史研究被要求严格遵循党的历史决议而不允许背离党的历史决议。不背离历史决议是党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同时,以两个决议为依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以我们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为总的依据,但又不只是重复其言语,而要在组织材料和论述上有新意”。

三、党史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再构

思政教学是与时俱进的,思政课随着思政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党史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势必进行一定的再构,实现“历史”与“教育”的关联、“现实”与“历史”的关联、“问题”与“解惑”的关联以及“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一) “历史”与“教育”的关联

我们“不需要把它们当作真理和教条来讲述,而是当作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可能性来陈列和对比。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把知识当作现成的东西来接受”。也就是说,历史真正走向学生,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有学者将此概括为“教育关联”,这种“‘教育关联’,即将课程中的观念、文本、教师、学生、媒介等诸多因素组合为动态网络,进行课程结构的内在联系建构”。

这种关联要不断加强,而不能弱化。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真有教育,真有陶冶公民的教育,无论如何,本国史,须是极端重要的。不幸而中国的现教育,只求能升学乃至留学,以习得一门技术为生。于是而本国史之在各级学校里,遂至绝不占到教育意义上的地位”。对自己历史的审视与重视,是国家“真有教育”的根本体现。注重对国史、党史的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 “现实”与“历史”的关联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理论根据,并结合历史与现实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针和任务。“现实”与“历史”的关联,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针和任务的重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历史是其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观照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历史中汲取思政要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将现实与历史相关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鲜活丰富的主体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及其细节变化的研究,又有必要深入探究如何基于历史与现实构建应然”。基于现实与历史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方向。

(三)问题与解惑的关联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解惑。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显存,是历史的事实,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伤害是巨大的。历史虚无主义从问题出发,旨在解构我们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历史观上瓦解主流思想意识,使得学生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需要更加重视影视作品和网络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正确性,进行严格把关,以免让不真实、不准确甚至不正确的党史观影响广大的在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学生输入正确的历史观,正面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重点,在于对中共党史的重新解构,往往以反思党史的名义出现,歪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历史。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问题”与“解惑”相关联,将历史问题给予科学解惑,使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之惑、汲取前行之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破解历史之惑,瓦解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阵地。

(四)“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坚持用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关联,培育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结构都是由语言系统、实物系统、操作系统、情感系统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法”。这里强调唯物,就是强调将理论与实际相关联。

理论与实际的关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在以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观照新时代;教学技巧上关注受众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细分与圈层定位;在教学模式上侧重互动模式的设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代入感;在教学考核上偏重考核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史观立场理论课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