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2022-11-08闫金红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闫金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阵地,高校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谋篇布局,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培养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新思想新理论高度自觉武装头脑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先后出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与根本方向,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认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牢记“国之大者”的政治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宗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在两个大局的影响之下,培养打造国之重器杰出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各级部门都必须遵循“四个服务”、牢记“国之大者”,将思想政治工作抓紧抓牢。践行立德树人宗旨使命,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广大学生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的能力,提升对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的特色与优势的全面认识。这对于党领导高校砥砺奋斗、办好人民满意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指导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坚持用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自觉承担起举旗帜、强理论、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职责。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用新思想新思维武装头脑,用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根基培养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把精研精析党的先进理论作为终身学习任务。坚持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体学、个人深入学相结合,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过程中系统把握科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和思想精髓,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以真学促真信,以真信促真传,聚焦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透过原著原文原理深切感受共产党的坚定理想信念、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争先、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四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与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诉求相契合,教育教学和管理保障服务等环节紧密配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启迪智慧、浸润心灵。使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真行,牢固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矢志奋斗的坚定理想。二是通过显性教育与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宏观覆盖与微观专项指导同行并用,因地、因人、因事制定政策调整方法。坚持守正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三是通过道义感召升华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宣讲等环节,讲好中国故事,从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中汲取营养,激励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浪潮中,在矢志奋斗、奉献社会中增长智慧与才干,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以新机制新方式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集科学性、协同性、渗透性、创造性为一体的系统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增强立德树人价值认同,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加快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布局,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能。

(一)坚持“马院姓马”,大力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学科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推动理论入耳、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 、讲透、讲活”。加强理论学习和阐释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价值功能,在抵御国际意识形态入侵渗透时发挥先锋军和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实现各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规范、现代化,从教学与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宣传等领域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固城堡。对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核心宗旨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方向明则步履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关键是要建好主阵地、拓宽主渠道、壮大主力军。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听,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

(二)善用“大思政课”,增强多方主体协同合作相互支撑的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开阔思路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方向指引。“大思政课”之“大”已经超出了思想政治学科和专业系统的范围,是指全党全社会各方参与的社会大课。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互相支撑,形成合力,实现学科内外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一是构建起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和延伸,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作育人效应,从建设高质量体系角度出发高点谋划、高位推进,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最后一公里,不断催化二者同向同行。二是打造从课堂思政课向课外思政课和社会思政课拓展,从线下思政课向线上思政课延伸。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拓宽育人渠道,增强思政元素供给,通过开展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工作,推进党政军企育人资源与高校互动共享等活动,形成多方参与,形式灵活多样的思政育人共同体。三是引领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结构学生的心理活动、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有针对性地分层逐级制定思想教育方法和思想引导形式,避免无序化、成人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有效接续,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三)强化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力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育人育才的主力军,《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充实优化兼职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党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开展“大思政”、构建“大格局”的抓手,可见党对这支队伍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凸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理论知识丰厚、数量丰富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需要建设一支可敬可信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学中牢记“六要”“八统一”,永远保持政治清醒和工作热忱。除此之外,教学队伍、科研队伍、管理和服务队伍都分别承担符合自身角色的育人使命。要坚持全员育人,构筑规范明晰的主客体和空间域,严格把握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治关、师德关和业务关,完备监督和考评方式,健全队伍成长激励机制,激发积极性、创新力、能动性,提升思政教育学科广度和学术深度,增强学科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三、以新常态新效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保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既要重视内部规律,又要做好制度规范建设,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保障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要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明确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使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堡垒。以党建为思想引领的工作主线,全方位凸显党对高校的领导职责和领导能力。打牢师生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根基,引领广大师生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激励师生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深化顶层设计,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在构建教师工作大格局中主动作为,不断提升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把好合力育人方向。高校党委在学校的政策制定、财力供给、队伍配备、资源建设等方面为思政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要彻底扫除落实盲区,重点抓好全媒体、课堂教学、学生社团、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重点阵地建设,切实把责任链条拧紧拧实,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理直气壮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质量提升思政工作新成效。

(二)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保障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从七个体系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部署。从课堂教学、课下培育、校外实践等环节出发,盘活育人资源、汇集育人要素,从完善体系、扩展渠道、创新载体等方面推动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构建“大思政”格局,要充分调动高校所有部门和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建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加强校内校外联动,让“大思政课”成为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的一门社会大课。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效果评价,除了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的课外实践以及日常行为表现进行道德考量。要运用系统观念,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上下齐心,练好内功,突破深层次瓶颈,健全保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合作、相关部门及个人各司其职、全社会有序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技术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高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平台。新形势要求思政工作者贴近学生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运用互联网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担当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为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扩展渠道资源,强化优质内容供给。通过举办“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大学生优秀网络作品推选”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建设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和小程序,巩固思政工作坚强阵地保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支由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为主要力量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立网络社区、贴吧等,守护共同网络精神家园。节假日期间,利用多媒体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参观网上革命纪念馆、思政微课等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监管治理力度,坚决抵制各种不文明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高校思想工作网络文化新阵地,将思政工作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理论拓展到实践,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