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任务与实践创新
——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2022-11-08柴耘
柴 耘
(南京市教育局,江苏 南京 210008)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把教育事业放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突出位置,坚持质量为本、均衡为重、创新为要、文化为魂、队伍为基,致力办人民满意的“首善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鼓楼特色、努力满足群众需求的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之路。
一、“首善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首善教育”体系建设,指的是以兼顾公平与卓越为原则,制订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厘清每一个学段的质量标准,明确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放大每一所名校的办学优势,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善教育”的核心主张体现了教育的人本关怀,彰显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观照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首善教育”的高质量建设,要从提升教育发展的“标准度”“创新度”“识别度”和“满意度”等四个维度加以理解。
(一)维度一:“首善教育”发展的标准度
鼓楼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需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鼓楼的“首善教育”应表现为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教育特色发展亮点频现、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教育价值导向卓越高远。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项工作,都要用最高标准要求,以最佳状态投入,拿最强业绩展现,勇攀高峰、永立潮头。
(二)维度二:“首善教育”发展的创新度
高质量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是以创新的方式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而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是教育创新的关键环节。鼓楼教育顺应教育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智能+教育”,让智能化供给的数字教育资源满足个性化、泛在化学习需要,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推动区域内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人文的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维度三:“首善教育”发展的识别度
鼓楼教育区域位置优势显著,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应以“美”为特征彰显教育发展的识别度。首先,政府应加强教育整体规划,加大经费投入,让每一所学校用空间、场景、装备等诠释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彰显教育的空间之美。其次,鼓楼教育赓续一代代教育名家、一所所教育名校的气质与气韵,梳理与萃取文化之根、文化之脉,表达教育的文化之美。最后,鼓楼教育人呈现出的“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以及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的精神境界,显示教育的精神之美。
(四)维度四:“首善教育”发展的满意度
把造福百姓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鼓楼的每一个空间都是学习的场所,每一所学校都有适合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实现师生幸福指数保持全省领先,基本形成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良好教育生态,使人民群众对鼓楼教育的认可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首善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面向新时代,鼓楼区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区内需求,锚定“江苏最好、全国首善”目标定位,聚焦立德树人、育人方式改革、教育生态优化和学校办学活力激发,全面全方位打造“首善教育”发展体系。
(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首善教育”的育人体系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好人民满意“首善教育”的第一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健全“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聚焦育人方式改革,构建“首善教育”的质量体系
坚持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办好人民满意“首善教育”的第一要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益。按照新时代“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的育人要求,以“首善”的意识、“首善”的标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推动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率先推动育人方式改革在鼓楼见成效、出成果。
(三)聚焦教育生态优化,构建“首善教育”的治理体系
坚持把依法治教作为办好人民满意“首善教育”的第一方向,构建和谐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将“双减”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探索推进家校社协同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家校工作机制,有效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格局。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努力构建“为儿童学习”的教育新常态,促进每一名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聚焦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构建“首善教育”的保障体系
坚持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首善教育”的第一责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创新办学模式,着力在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优质覆盖率上下功夫,力争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区覆盖。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结构,确保教育投入总量适应“首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学校自主发展战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打造更加多元、更具特色的鼓楼学校亮点和品牌。在深化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基础上,探索建立“区内管、集团统、学校用”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大教师流动比例,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保障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首善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创新
紧扣“首善教育”体系建设,鼓楼区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协调多方面力量,激活教育变革相关因子,不断探索新时代教育改进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一)坚持教育优先,牢筑发展之基
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四个优先”: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规划、优先留足教育发展空间、优先满足教育资金需要、优先考虑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科学制定规划,将教育事业纳入《南京市鼓楼区总体规划(2013—2030)》、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鼓楼区规划、鼓楼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鼓楼区“十三五”“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首善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有效奠定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基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稳步增长,做到总量有增加、来源更广泛、投向更精准。“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新建并交付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8 所,增加教育用地16.06 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4.09 万平方米,完成校舍提升改造面积71560 平方米。
(二)坚持优质均衡,提升发展品质
各类教育保持优质、优势发展,全区90%以上学校拥有市级以上各类荣誉,80%的学校达到省定优秀标准,85%的中小学校参与了国际合作交流。加快学前教育的优质普惠发展,以“活教育”“课程游戏化”为统领,聚焦儿童发展,深入推进“增量、创优、普惠”三项工程,省、市优质园占比82.3%,在省市优质园就读的幼儿占比93.17%。加快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建新校、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加入名校集团等方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对铁北及滨江片区的辐射,加快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十三五”以来,共实施名优校办分校12 所,组建并完善9 个幼教发展共同体、7 个小学教育集团、3个初中教育发展联盟。2021 年5 月,《关于进一步深化鼓楼区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集团以外学校全部纳入集团管理,建立集团领衔学校群,形成立体化、多层次、渐进式的集团发展态势。
通过教师流动促进师资均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校长流动占符合流动条件人数的比例超过15%。坚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公办热点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2013 年至今共拿出4594个热点公办学校空余名额进行电脑派位。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优质创新发展。我区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连续10 年位居全市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排名前三。加快推进高中教育的特色多样发展。我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层次和质量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高考成绩连创新高,区教育局连续多年获得南京市区级教学管理奖一等奖。
(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发展内涵
以学生为根本,持续促进全面发展。坚持教书和育人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建立“1 +4”鼓楼德育引领模式,出台《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鼓楼区关于提升家长科学陪伴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意见》,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南京市鼓楼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三年规划》《鼓楼区“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建设计划》《鼓楼区学校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科技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艺术以及科技综合素养。目前,全区100%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现有2 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2 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8 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 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7 所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3 所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7 所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鼓楼区被评定为南京市劳动教育实验区,5 所学校(幼儿园)被评定为南京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单位。
全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出台《鼓楼区学校推进“双减”工作行动计划》《鼓楼区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整合社会课程资源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鼓楼区关于落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教师工作提升“双减”质量的实施意见》《鼓楼区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文件,强化综合研究,强化增值服务,提升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水平,重构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取得积极成效,鼓楼“双减双强”的工作经验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
贯彻落实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要求。研制《“幼小科学衔接”课程指导纲要》《小学(幼儿园)入学适应期(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成立区“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室,组织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宣传月活动,探索学业质量非纸笔评价制度,促进衔接期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师德提升,明确“做精神明亮的鼓楼教育人”为师德教育主题,通过“鼓楼师德讲坛”“鼓楼教师读书会”“鼓楼教师志愿者联盟”等一批精品项目为鼓楼教师师德建设搭建平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支持、引领、激励教师的成长。启动“三优”工程,深化“三名”建设,从2015 年开始每年拿出1000 万奖励名特优教师,名特优教师或区级骨干教师在学校、学科实现了全覆盖。全区现有专任教师 7403 名,其中区级骨干教师占比超过35%,获得国家级荣誉的教师5 名,省特级教师52 名、正高级教师27 名、市学科带头人225 名、市优秀青年教师473 名,荣获南京市“陶行知”奖校长16 人、“斯霞奖”教师27 人,名师的数量和占比在全省均处于领先水平。
(四)坚持改革创新,积聚发展动力
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加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2021 年5 月18 日,鼓楼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暨鼓楼区“四个全域”教育推进会,发布了四个不同学段的“十四五”内涵发展规划,成立了3 个学前教育研究所,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劳动教育、阅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5 个内涵发展研究联合体。学前教育以“课程游戏化”研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活教育思想”的研究,改革成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小学教育以“为儿童的学习”教改主张为引领,进一步构建鼓楼小学教改体系。中学教育以课程研究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形成高品质共同发展的新样态。“活教育思想”和“为儿童的学习”已成为鼓楼教育的自我表达。近年来,鼓楼区除获得6 个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外,还获得39 个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立项13 个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7 个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8 个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2 个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项目。深入推进自主发展,《关于促进鼓楼区学校自主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从管理团队、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程改革、文化建设等五个维度制定发展举措,打造学校发展的更多亮点和特色,持续落实“一校一战略、一校一品牌”战略,在全区形成“多元互动、和而不同”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区校共进教育生态。
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全区所有中小学100%建成智慧校园。以“深化互联网+办首善教育”为发展理念,用有深度的技术推动有温度的鼓楼教育。2020 年8 月,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深入探索基于教学工具和资源的知识学习与问题探究新模式、基于“鼓楼e 学校”的线上与线下学习融合新模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新模式、基于智能教室、学科工具等资源的跨学科学习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师专业研修新模式、构建备课、教学、学习和管理一体化工作智能平台等六大实验区任务。成立“鼓楼e 学校”,建立了“鼓楼教师在线”“宝爸宝妈学堂”“双线课堂”等在线辅导和互动平台,依托区内名特优教师数量优势,为学生答疑,为家长解惑,线上答疑全学科全学段覆盖,线上课堂总点击量达数亿次,“停课不停学”期间常态化服务学生达42 万人,“宝妈宝爸学堂”成为知名品牌。
四、“首善教育”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
虽然我区在“首善教育”高质量建设工作中作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经验,但是对照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需求,依旧任重而道远,我区将着力以创新推动鼓楼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更加着力在实处、细处、深处发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二)创新推进管理方式改革
通过教育局主动服务二十条的进一步落地、学校自主发展智慧平台的进一步落实,继续深入推进学校自主发展战略,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打造更加多元、更具特色的鼓楼学校亮点和品牌。创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大鼓楼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集中推出一批新时代鼓楼教学改革好成果,全力打造教学改革鼓楼范例,把鼓楼的改革经验、改革成果推向全国。
(三)创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全程、可持续地开展对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的评价。推进评价从“为评而学”到“为学而评”的转变,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统筹各年段各学科各领域学业质量标准,完善学生情感、态度、习惯、兴趣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丰富评价方式,积极推行自我评价、增值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