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2022-11-08彭钢
彭 钢
(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 南京 210024)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在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位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位置,对提升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贡献份额最大、所占比例最高,是直接关系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奠基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是我们回应新时代需求、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化,二是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变化,三是从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到社会全面进步的变化。沿用上述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即从量到质的转变、从不充分到充分、从不全面到全面的转变,从根本上缩小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状态,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不到位的状态,育人模式和育人方式不科学、效率不高的状态,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追求的是公平的教育质量、全面的教育质量、可持续的教育质量。对义务教育而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尽可能减少和缩小区域、城乡位置不同,条件、生源、师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要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优质程度,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真正办出学校的特色、品质、文化。对江苏的学校而言,全面达到办学标准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概念中原就具有的“内涵”“特色”和“文化”的更高标准。
教好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每一所学校都要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江苏的学生而言,不仅要达到学业水平的质量(目前已经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要达到身心健康的质量;不仅要达到“智育”的较高水准,而且要有文化、有涵养、有道德;不仅要能够走出国门,成为具有国际理解和国际情怀、世界眼光的人,而且应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的“有根”“有魂”的人;不仅应教好每一个生活、身心发展困难的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而且应教好每一个天资聪颖的天才儿童,让天才能够成为天才,而绝不能把天才教为庸才和蠢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更加突出学校教育的育人价值,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是育人的方向问题,要回归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国家意志,即义务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核心要义。要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先是健康后是学业,先是习惯后是品性,先是成人后是成才,先是自主后是创造,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要体现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即突出后小康时期的物质丰裕基础上的品格提升和社会实践的问题,公平时代的正义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技术时代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问题等。
其次是育人的重点领域问题。全面提高质量,要以人的高品质为核心,尤其是以师生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为追求,着眼于逐步改变学校教育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从以“分数”为语法的话语方式和生存方式中解放出来。突出育人的重点领域为课程、教学、评价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基于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抓住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这一主线,建构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特色和品牌;形成支撑育人方式改革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全面推进基础设施、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的专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再次是育人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生动发展、幸福成长。要彻底改变“多慢差费”“投入高、效益低”“拼时间、拼体力”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多样化的学习为中心,以丰富的学习经历、学习体验和学习实践建立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共同成长的学习文化和教学文化。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推动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深化改革。要建立全面保障义务教育提高水平和质量的机制,要把教育投入的重点和资源有效配置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品位和质量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要有效增强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活力和动力,使社会各界能够也愿意关心、支持、助力本地区、本社区的义务教育的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还学校专业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应有权力和职能;要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编制和教师待遇,建立留守乡村教师和终身从教义务教育教师的激励制度、奖励制度,建立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考核、晋升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