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助力养老迈向“享老”

2022-11-08策划本刊编辑部魏星

电脑迷 2022年10期
关键词:奉贤区养老农村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记者 魏星

如何安置、赡养农村老人,使得他们获得更好的照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迫使人们寻找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成为农民自行探索发展的一条新道路,成为人们可以安心、放心、舒心养老的一个新选择。

农村养老现状

人口老龄化呈现“城乡倒置”现象。根据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0年我国乡村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23.81%,比城镇高出近8个百分点。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农村60 岁及以上人口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将升至37.7%。

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2021 年年底,中国老龄协会在京发布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一方面指出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也强调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市场养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农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数量明显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仅留下老人独居在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道路便越走越窄。而农村老人习惯在乡村生活,多数不愿跟随子女进城养老,加之常年的节俭意识,更不愿意花钱进养老机构,因此,农村年轻人比重低于城市,老年人比重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城乡倒置”现象。

在这一系列背景下,集低成本、非营利、多元参与、灵活多样等优势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成为我国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2012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的要在农村探索并推行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意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扎根于农村传统的非正式互助网络,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组织力量,将以居住在自己家中的(准)老年人为主的各类农村人力资源有序组织动员起来作为主要行动力量,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金互助、服务互助、文化互助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已经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基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优势,解决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举措。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发互助阶段(2008年之前)、政府主导的互助幸福院建设阶段(2008—2017 年)、由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向重视互助服务供给的转型阶段。呈现出三个主要态势:从某个村、组织、群体的模式探索到以区县为单位的体系建设,从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性互助服务到面向所有老年人的适度普惠性的互助服务,从一元组织体系“单兵作战”到多元组织体系“协同合作”的态势转变。

目前,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资金、运营、服务等。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基金会、村集体、抱团共兑等;运营主体主要包括村两委、老年协会、社工机构和社会企业等;服务内容包括助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要素搭配方式,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而“村级主办”的互助模式是当下农村养老探索发展道路中的首选。

“村级主办”是指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

农村互助养老的核心在于村民间相互信任,农村血缘、亲缘、自治以及邻里守望为互助养老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互助服务”就是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

农村互助养老面临的困境

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待提升。互助养老并非无私奉献、无偿服务或免费服务,错误的认识致使互助养老服务呈现内容单一、随意性较大、可持续性不足。侧重服务层面的互帮互助,对互助服务的组织建设和资金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目前农村互助养老仅仅局限于老年人互助领域,对以互助养老为基础,进而带动经济互助合作的认识不够。

资金投入不均衡且来源单一。与城市相比,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投入总体不足,且以民政拨款为主,偏重硬件设施投入,互助组织建设和互助服务开展均缺乏常态化的经费保障。直接来自内部成员的互助资金缺乏,且互助组织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外部资金动员能力不足。

农村互助养老相关组织功能尚待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功能有待拓展,对社员的养老服务保障关注较少。草根互助组织大量存在,但缺乏有序有效的组织管理,动员能力不足,服务能力有限。村两委以及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老年协会虽然对当地村民的动员能力较强,但缺乏专业化的技能和运营经验。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需错位且质量不高。总体来看,我国农村互助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供给滞后于潜在服务需求。互助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失能老年人最需要的生活照料、康养护理等服务开展得较少。同时,互助服务缺乏风险防范和纠纷调解机制,制约了服务双方参与的积极性。

民间互助养老组织和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和运营。民间自发成立的互助养老组织缺乏政策规范和扶持,或难以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或无法申请政府建设补贴、床位补贴、水电优惠等。已建成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大多以村委会管理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助餐、生活照护和康护保健等专业性服务能力不足,设施空置率高。

如何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与难点,互助养老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

弘扬互助文化,建立现代乡村互助共同体话语。互助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应当守正创新,积极构建现代互助文化,通过重新弘扬农村集体主义和互助互援精神,创造机会让各类农村居民积极奉献社会,助力农村社区互助共同体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互助养老工作的领导作用。

多渠道筹资,增加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支持。建立农村互助养老多元经费筹集机制,按照“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给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动员多方进行资金互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农村基层互助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支持。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划拨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

延伸拓展功能,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力量,在妇女组织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地区,可以直接依托妇女组织开展互助服务。制定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指导农村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支持其在农村互助养老中发挥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生活服务功能拓展,试点探索“服务+生活+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社,在拓展互助养老服务、提高村民福利福祉的同时,推动村民进行农业经济合作。

加强规范指导,提高互助养老的服务质量。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村互助养老的定位、内容和实施路径,以及各级各类互助服务规范、标准、要求,推动互助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培育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队伍,将农村互助养老护理员纳入各地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计划。探索建立时间银行互助积分制度,建立劳动积分和爱心积分,增强互助养老护理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投入到互助养老服务中。

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农村互助养老设施的功能。规范民间互助养老组织的有序发展,以“以奖代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给予水电或租金优惠等形式,鼓励民间互助养老组织到民政部门备案,或者通过成立互助组织联合会的形式,将这些小型组织纳入联合会的统一管理之中。研究出台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的改造和功能提升办法,改造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将其交给有运营资质的企业或社会组织运营,开展文化娱乐、助餐、生活照护等服务。对由民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给予与养老机构同等的床位及运营补贴。

相关链接

上海奉贤:走出一条农村互助式养老的新路子

为响应农村老年人“最后一公里”的养老服务需求,上海市奉贤区于2015 年起深入调研,结合郊区“远、散、弱”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通过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以“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的原则,为本宅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提供“饭堂、客堂、学堂、厅堂”的“四堂间”服务,打造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驿站。

其中,便民“饭堂”,实现小圈子用餐;休闲“客堂”,实现小邻里联系;快乐“学堂”,实现小班化学习;自治“厅堂”,实现小区域议事。

2018年起,奉贤区着重加强对“四堂间”服务标准的探索,研究出台《奉贤区扶持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新创建点位一次性补贴5万元,运营点位每年补贴5万元,经费纳入区、镇两级财政预算,“四堂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同年,奉贤区携手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究出台《奉贤区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创建和运营评估办法》,明确“四堂间”创建和运营的基本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四堂间”的标准化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为了激励“四堂间”更好地运营管理,奉贤区还采取“四堂间”星级评价,获得五星级的“四堂间”,能够获得平均奖励金额的180%。

截至“十三五”末,奉贤区已创建500家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覆盖了全区所有的村委。2019年,奉贤区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重庆铜梁:农村互助养老让老人“空巢”不“空心”

在铜梁区兴红村互助养老点,现场老人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玩棋牌,有的躺在按摩椅上小憩……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幸福的氛围。“大家聚在一起不但能够相互照应,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休闲娱乐。”“生活比原来丰富多了。”正在做手工的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针对农村老年人口较多、养老服务需求巨大,但缺乏养老设施及养老服务的情况,铜梁区以村组片区为单位,整合利用村级活动中心、闲置校舍、民房、农家大院等农村闲置资源建设互助养老点,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聚会交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打通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

铜梁区将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重点民生实事高位推进,目前,铜梁区已形成“345”运行格局,即搭建起区失能照护中心,镇(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站“三级”设施体系,每个村有一个养老服务站,1~2个院坝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服务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制度的“四有”互助模式,实现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五助”服务机制,累计服务超过8万人次,基本实现辖区养老全覆盖。K

猜你喜欢

奉贤区养老农村
上海奉贤:科技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
弘贤育德做先锋 五育并举促成长——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实践探索
薪火少年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少先队创新特色项目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养老更无忧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