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谍画:另类的报效祖国
2022-11-07东方
东方
两宋时期,朝廷和金、辽、元等北方草原政权之间矛盾不断,除了战场和朝堂上的正面对抗,还有隐藏在暗处的激烈谍报战。
作为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汴梁(今开封),一度会聚了大量间谍。为了肃清间谍,皇帝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抓捕间谍。
当然,大宋朝廷并不是只知道被动防御,在肃清国内间谍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间谍打入敌方内部,进行离间、策反、招抚,甚至行刺、暗杀。北宋名将、种家军开创者种世衡就以善用间谍著称。他曾派一个叫王嵩的和尚进入西夏实施反间计,成功离间了西夏皇帝李元昊和其手下重臣野利兄弟,最终导致李元昊诛杀野利兄弟,为北宋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
不过,绝大多数间谍的任务还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收集信息、刺探情报。为了全方位获取敌国的情报,大宋朝廷招募了一些专业人士,他们精通番语,熟悉地形,具有地理知识,精于计算。
此外,还有一类技能也备受青睐,那就是绘画。当时,要想了解敌方将领、地形图、鞍马装备等具体信息,最佳途径就是找人把这些画下来。这些绘画作品被稱为“谍画”,是一种特殊的宫廷绘画,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是肖像、鞍马和山水。
肖像画
南宋学者王明清在其著作《挥麈录》中,就明确记载了宋徽宗年间一次外交谍画事件。
宣和初年,宋徽宗想攻打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朝中大臣的意见并不统一。就在大家争论不休时,一个情报人员说辽国皇帝有亡国之相,潜台词就是宋朝将取得胜利。宋徽宗听后,立马派画学正陈尧臣带人乔装成外交人员出使辽国,画下了辽天祚帝的肖像,宋徽宗一看,果然,“虏主望之不似人君”,于是发兵攻辽。
把谍画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在北宋消灭南唐之前,赵匡胤暗中准备了南唐名将林仁肇的画像,并把它挂在一间豪宅里,然后告诉南唐使臣,林仁肇早已暗中归顺北宋,这座豪宅就是他家。南唐使臣回国后禀报了后主李煜,李煜信以为真,毒死了林仁肇,从而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鞍马画
南宋画家陈居中的《柳塘牧马图》,乍一看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牧马图,事实上却记录了金国最新军事行动的机密信息。画面左侧一位白衣男子席地而坐,四个侍从随侍左右,仔细看这几个人的发型,头顶光秃秃、耳后两个小辫子,正是典型的女真人形象。白衣男子望着的方向,50多匹马正在多名马夫的驱赶下冲入水塘。
从马背上的人向前低伏到快要紧贴马背的身体,和马匹周围因奔跑而产生的放射状水波,不难看出,马匹冲入水中的速度非常快。马群分成两个方向,成一定的阵型游向各自彼岸,显然这是一场正规的军事训练。
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北方草原的女真人不擅水战,为了入侵南宋,很可能苦练水战。画家发现这个重要情报之后,为了便于携带,将其绘制在扇面上,传递回朝廷。
山水画
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出使辽国的陈尧臣,除了画下辽天祚帝的肖像外,还绘制了一路上山川要塞的地形图进献给宋徽宗,而这正是谍画中的另一大类——山水画。
这类山水画跟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有很大不同,不讲究艺术性、美观度,也没有什么构图、意境,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写实、详尽,例如《峻岭溪桥图》。
南宋画坛盛行截景式构图,描绘景物时很少画全景,而是描写片段细节。而《峻岭溪桥图》完全不同,画家以俯视的角度罗列出山脉群峰,画中没有一丝云霭遮挡,也没有任何虚实变幻,一峰一岭都清清楚楚,从艺术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任何美感。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曲折的山路,由远而近,从丘陵地带蜿蜒伸进山脉腹地,很可能就是画家为行军打仗所作的谍画。
因为这些风格特殊、作用也特殊的绘画作品,不少宋代宫廷画家都成为御赐的间谍,出色的甚至被赐予武官的职位,也算是另类的报效祖国了。
(摘自“宝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