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2022-11-07黄涛
黄 涛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是以呕血、黑便等症状为临床表现,且具有起病突然、病死率高等特点[1]。现阶段,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采取输液、输血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对症方法,可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减轻病情,但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的效果欠佳,且治疗周期长[2]。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应属于“血证”的疾病范畴,其发病主要与外邪入侵、劳倦饮食、体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临床治疗可采取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原则[3]。三黄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材组成的汤剂,具有清热泻火、止血化瘀等功效,且具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临床常用于治疗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以下报道为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进行研究,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9月—2021年9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年龄38~71岁,平均(54.53±10.32)岁;男性24例,女性10例;出血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食道出血7例。试验组年龄39~72岁,平均(54.68±10.53)岁;男性25例,女性9例;出血原因:急性胃黏膜病变1例,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食道出血6例。2组基础资料,经计算比较,P>0.05,提示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而2组间具有可比性。此研究被鹰潭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内镜检查证实;中医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5]中胃肠积热型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及体征者;发病时间为12~18 h者;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者;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采用的三黄泻心汤过敏者;合并其他出血者;心血管系统疾病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均予以禁食、禁饮、绝对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根据其病情予以输液或输血治疗,维持体内离子平衡,予以患者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382,规格:40 mg)40 mg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40 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泻心汤,其组方:黄芩10 g,三七粉(冲服)10 g,甘草5 g,栀子10 g,小蓟 15 g,黄连10 g,大黄10 g,地榆15 g,牡丹皮10 g。加水煎至 300 ml,150 ml/次,2次/d。1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2组临床疗效主要是从中医症状、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及凝血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定指标主要包括中医证候积分、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治疗前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2组胃脘痞满、精神疲乏乏力、胃脘灼热、口苦咽干、便血等症状进行评价,每项0~7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明显;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分别取2组约5 ml静脉血,予以抗凝处理后,将其置于离心装置中(3000 r/min,10 min)离心后,取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FIB、D-D水平及APTT、PT。
1.4.3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大便隐血检查连续3 d为阴性,且黑便、呕血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隐血检查连续3 d为弱阳性,且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临床总有效率=1-无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各项证候积分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门静脉 脾静脉血流量与治疗前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水平比,治疗后2组降低,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门静脉 脾静脉血流量比较
2.4 凝血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FIB、D-D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高,2组APTT、PT缩短,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例,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疾病、食管疾病等因素导致机体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发生出血的一种病症,且多发于男性。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主要是通过保护胃黏膜、减轻出血部位症状等途径进行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但其在应用中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复,且易发生较多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主要是由脏腑发生病变,导致其功能失调,使得气火逆乱,血不循经,进而损伤经脉,引发血溢于脉外的一种病症,因此,临床对患者辨证时可以瘀、热、虚为重点。三黄泻心汤中黄芩、黄连、三七粉可发挥泻火燥湿、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大黄可发挥泻热通肠、活血化瘀等功效;栀子可发挥泻火除烦、凉血解毒功效;甘草可发挥调和药性、清热解毒等功效;牡丹皮、小蓟可发挥通血祛瘀、解毒消痈等功效;地榆可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以上诸药协同共行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化瘀止血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各项证候积分、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与杨婷[8]研究结果一致。血浆FIB、D-D、APTT、PT均为凝血功能指标,其中血浆FIB、D-D水平升高,血浆APTT、PT缩短可提示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病情好转。现代药理学表明,三七中的三七素可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并使得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还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改善凝血功能,发挥止血的作用;甘草中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促进血小板数量增加,进而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促进其恢复[9]。由以上得出的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血浆FIB、D-D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治疗后血浆APTT、PT,试验组比对照组短,表明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岳丽军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降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