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生沉迷手机的一点思考

2022-11-07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徐洪英

华夏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学生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 徐洪英

一、前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沟通工具,手机使人与人之间的快速沟通变成现实;作为支付工具,手机借助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银行支付等软件,将各种支付方式集合到一起,让人们的支付更加便捷。整体而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认为,手机同样可以作为承载娱乐属性的工具,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手机当中可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但是试想下,一旦它到了学生手中,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被错误观念误导,从而沉迷于手机的各种虚拟世界和娱乐世界不能自拔,那么他们便很容易在人生中最关键的这个时间段走偏。

作为一名教师,身负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每当看到新闻当中或者身边的学生因为沉迷手机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精神状态变差,和家里的长辈关系紧张等各种负面案例时,我总是感到痛心疾首,冷静梳理与思索后,我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谈谈对学生沉迷手机的一些思考。

二、身边的事例

班上有一位文静乖巧的女生,初中前两年成绩一直在中等偏上,按照这个状态直到初中毕业,她能考上不错的高中。然而去年暑假结束回到学校后,我发现她上课时注意力不再集中,经常打瞌睡,作业的质量也大不如前,早晨上学迟到,甚至不交作业逐渐成为常态。对此变化,我没有直接找她,而是先找到她的父亲了解情况,沟通后发现该学生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她父亲表示她在家的时候几乎一直抱着手机看,吃饭、睡觉都不肯放下。为此事,甚至和父亲大吵大闹,还离家出走过。于是在课余时间,我找机会和她谈心,从交流中得知,去年暑假期间,因为查阅学习资料的需要,她使用了奶奶的手机。开始只是想用来辅助学习,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她逐渐沉迷于抖音视频、QQ聊天、游戏等多款手机APP不能自拔。她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于是在协商之后,该学生答应手机由老师保管,她表示从今以后不再沉迷于手机,尽快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然而,在后续的一段时间中,我继续暗中观察,她的表现开始时有所转变,态度端正了、学习也努力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好。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她又开始在课堂上瞌睡,学习成绩更是止步不前。之后,我请她的爸爸在夜里悄悄再关注一下孩子睡觉时间,结果发现她夜里还在玩手机,手机竟然是孩子偷偷新买的。孩子的爸爸又开始打骂,父女关系一度降到冰点,她沉迷手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显然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正确的,会导致恶性循环。

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这也是我们所有成年人都需要思考的。不及时制止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孩子的人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除了这位女生,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沉迷手机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宋代诗人陆游曾在诗中说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诗句告诉后人们,大学问家、大科学家的成就均非一蹴而就,而是源自少壮时期就不遗余力地学习。手机可以让一个本来努力学习的青少年停止学习的步伐,它带来的危害从一个人的学生生涯映射到他今后的几十年的人生路途,将会被逐渐地放大!

三、沉迷手机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首先,沉迷手机会最大程度地削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毋庸置疑,每个人一天当中分配出来的精力本就十分有限。作为初中生,他们本应将一天中的时间切分为学习、体育活动、休息等几块,然后合理安排以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课业会逐渐加重,此时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从而为后续学业更为繁重的高中做准备。而他们一旦沉迷手机,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必定不是家长所期望的仅仅查阅学习资料或者仅仅一二十分钟。当一个人沉迷于一件事物的时候,他压根不会察觉到时间的流逝。在他们眼中,可能游戏尚未尽兴两小时就过去了,更严重者甚至一天花三四小时。本来在学校学习一天之后,他们还需要回去做作业。沉迷手机之后,回到家首要事情已经变成了玩手机,分配到做作业上的时间每天都会所剩无几。作业不做,怎能巩固知识?长此以往,学习热情削减、学习成绩下降在所难免。

其次,变得叛逆、脾气暴躁。这绝非捏造,学生一旦沉迷手机之后,将会对其他事情变得毫无兴趣。他整天脑中所想,均是手机世界给他带来的一些临时的刺激。一旦失去了这种虚拟世界带来的刺激,他瞬间会感觉变得没有依靠、会变得特别敏感。别人在和他沟通的时候,一旦有不合他心意的事情,他会变得对别人很不信任、很容易发火。我们在新闻上看到学生因为沉迷手机,而家长又想强烈管住他,一下子强制收缴他的手机,引起学生自残、伤害家里人等事例,让人觉得无可奈何。2020年滁州就有一位男孩沉迷手机,在父母收走手机之后,便用跳楼的方式来威胁父母,实在让人痛心。所幸在民警的及时干预和心理疏导下,该男孩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再次,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一直沉迷于手机的学生,必然会碰到网上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初中生尚未成年,判断是非能力本就有限,久而久之,他们被不良信息诱导的概率会大增,从而做出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比如,曾经发生过有学生长期观看网络主播一掷千金的事情。有些学生家里可能本就不富裕,父母省吃俭用维持家用,并且尽一切努力给他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他通过短短时间很可能就打赏主播几万块,将家中一年的收入都打赏出去了,给家庭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世界很大,许多坏人通过各种不良手段从别人手中掠取财富,我们从道义上要谴责这些人。而因为他们使沉迷手机、受不住诱惑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也遭受了苦难。如果不能肃清这种歪风邪气,这是社会的悲剧。

最后,沉迷手机更会给学生来社交障碍。沉迷手机,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完全是因为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一直受到这种快乐带来的刺激,他们就很难从别的途径获得这样的刺激。作为一名初中生,他们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在初中阶段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然而在手机上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的都是虚拟的社交。白天晚上都在想手机里面的事情或者玩手机,他们就会拒绝正常社交,这将会对他们的正常社交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当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社恐”群体和“宅男”“宅女”群体。莫说学生,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在网络论坛、聊天群中侃侃而谈,而到了现实社会,和人面对面时却羞于表达,羞于表现,这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之道

还记得我在读大学时,魔兽世界这款网络游戏风靡全世界,中国的各个年龄阶层沉迷其中的大有人在(虽然不是手机,但是“魔兽世界”当年让很多人沉迷的效果绝不亚于现在的手机),其中包括了很多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当时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因为上高中的儿子沉迷‘魔兽世界’,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苦恼不已。在痛定思痛之后,虽然他自己本身工作很忙,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登录儿子的账号,把他儿子本来要在游戏中做的事情都做掉。一开始他儿子因为他爸爸帮忙打怪、打副本又能得到想要的装备很兴奋,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儿子忽然发现自己不玩这个游戏似乎损失并不大,反而因为游戏里面的东西不是自己玩的成就感越来越低。然后就放弃了游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当然成绩突飞猛进。”这位父亲的做法不是一种万金油,但确实也是一种方式。

学生沉迷手机正成为家长和老师教育学生最头痛的问题。理论上“一刀切”方式固然会有成效,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从根本上否定学生使用手机并不切实际,还应从制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我以为,换几个不同角度去思考实施,也许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第一,校园禁止携带手机。这是每一所中小学校都可实施的一项措施,因为目前已经有政策支持了。教育部在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已经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国家层面也意识到手机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危害并出具了相关条例规定,作为学校更是要认真贯彻。毕竟在初中校园,学生携带手机是没有任何必要的。学生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均在校园当中,一直都处于班集体当中,一般无使用到手机的情景。即使有急事需要和家长联系,也可以通过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帮助,不存在无法联系的情况。他在学校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完全不要被其他的事情所影响到。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许多成年人也极容易沉溺手机构建的虚拟世界中。2020年3月深圳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急诊科先后接诊了两名重伤男子。而两人摔倒的原因,均与下楼梯时分心看手机有莫大关系,所幸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新闻中有这种一边看手机一边下楼梯直接摔下去摔成重伤的,也有成年人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酿成车祸的。诸如此类的案例无一不在佐证着成年人自身也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更何况学生呢?有些学生为何“名正言顺”地说要玩手机,理由其实也简单:凭什么爸爸妈妈可以一直看手机、却不允许我看?作为父母,当你想管孩子玩手机的事情的时候,被孩子用这样的理由堵回来,你将做何感想?所以笔者以为,作为家长,同样不能沉迷手机,并且要以身作则,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出表率:在闲暇时间内可以寻求其他娱乐,比如体育运动等活动。假如家长确实也有些上瘾,最低的底线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沉迷手机。毕竟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家长沉迷手机带来的影响会比孩子的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大。

第三,转移注意力。除了手机,学习之外还可以有很多活动做。老师和家长不能让学生以为初中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毕竟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各种各样的,除了学习之外,他们当然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兴趣爱好不是那种带来负面影响的,这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甚至在以后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将成为很有趣的一环。除了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种团体类活动,培养他们与人沟通、与人协作以及其他各种能力。这将会比他们沉迷手机要好得多。我有一位朋友,在下班之后喜欢宅在家中,几包零食在手,同时观看手机、电视——按照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可称之为“宅女”。这导致她体重日渐增加,也不擅长与人交流。经历了多次相亲失败后,在家中长辈不断和她交流以及鼓励下,她认识到她需要做另外一件事情来转移她对手机、电视的痴迷。她选择了长跑,一段时间后加入了跑步小组,经常和人一起约长跑。现在她已经可以轻松跑十公里以上,整个人变得阳光许多,更加健谈,身材也苗条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收获了她理想中的爱情。

第四,走进孩子的内心。老师和家长得认真学习研究一下心理学,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孩子。应该让孩子慢慢地减少使用手机时间,而不是一下子完全断了手机,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直接否定孩子玩手机,孩子肯定是不愿意并且强烈反对的。在孩子面前肯定“适当的手机娱乐放松是可取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逆反心理。当孩子每做一件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赞扬和肯定,让孩子在生活中因为进步而得到精神奖励的乐趣。

五、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享受便利的时候,我们也要时刻思考,思考新事物的出现是否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智能手机正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文中所述的一些危害、解决方式等,是在遇到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的真实案例后,对这个问题的自身的一些思考。我认为这必定不是某一个老师所遇到的问题,而是我们千千万万老师以及家庭共同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含苞待放的年纪,他们的成长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来避免他们被错误的东西吸引从而沉迷其中。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也是对中国的未来负责。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共同努力,发挥家、校、社三方力量,为学生营造出最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向未来的路走得更加坚实。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