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前牙根管类型的CBCT分析

2022-11-07黄崇上王琎童锦发朱慧勇

浙江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切牙尖牙前牙

黄崇上 王琎 童锦发 朱慧勇

根管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然而,其仍有10%~15%的失败率[1]。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清晰了解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普通的口腔曲面体层片(口腔全景X线片)和X线根尖片受投照方式影响,清晰度低,伪影多,干扰大,不利于临床准确判断细小根管形态及重叠根管。而口腔科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多层摄影的方式,避免了重叠结构的干扰,清晰度高,能够从三维结构上体现根管数目及走向,可为医师的根管治疗决策提供巨大帮助。本研究采用CBCT对健康下颌前牙进行观察,并进行根管系统类型的统计分析,以期为下颌前牙的根管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至2020年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并行口腔CBCT检查的患者533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根管发育完成;(3)未行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4)无根尖吸收;(5)根管影像清晰,无钙化;(6)CBCT 扫描质量高;(7)下颌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均存在。本研究经杭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2LH001)。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CBCT影像均由专业放射科技师采集,应用Sirona Orthophos XG 3D(德国西诺德公司)扫描机,扫描条件为60~90 kV,3~16 mA,扫描层厚125 nm,重建图像分辨率为160/100 μm。2名分析人员采用Sidexis XG软件独立进行所有患者资料的数据采集,包括各下颌前牙根管数目、根管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等。对比2名分析人员的统计数据,有差异的数据由第3位分析人员共同参与判断。下颌前牙根管类型采用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2],分为8型,见图1。

图1 下颌前牙根管类型示意图[Ⅰ型(1-1型):从髓室到根尖均为1个根管;Ⅱ型(2-1型):2个独立的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下段合并为1个根管;Ⅲ型(1-2-1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随后分为2个根管,在牙根下段合并为1个根管;Ⅳ型(2-2型):从髓室至根尖均为2个独立的根管;Ⅴ型(1-2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下段分为2个有独立根尖孔的根管;Ⅵ型(2-1-2型):2个独立的根管离开髓室,接着在牙根中部合并为1个根管,到牙根下段又分为2个独立的根管;Ⅶ型(1-2-1-2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中部分成2个根管随后融合,最后在近根尖处分成2个独立的根管;Ⅷ型(3-3型):从髓室到根尖孔均为3个独立的根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颌前牙根管类型 533例患者的下颌前牙根管类型为单根管或双根管,其中Ⅰ型根管占绝大多数(91.5%),其次为Ⅲ型根管(7.7%),Ⅱ型根管和Ⅴ型根管也有出现,但占比较少(0.4%)。其中,下颌侧切牙出现非Ⅰ型根管(即双根管)的概率(14.5%)略高于中切牙(6.2%)和尖牙(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3例患者的下颌前牙根管系统类型见表1,典型CBCT根管影像见图2。

图2 典型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根管影像(a:Ⅰ型根管;b:Ⅱ型根管;c:Ⅲ型根管;d:Ⅴ型根管)

表1 533例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系统类型[颗(%)]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类型比较 不同性别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类型比较,女性双侧下颌尖牙出现Ⅲ型根管的概率高于男性(P<0.05),其余牙位各根管类型出现概率在不同性别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类型比较,发生下颌前牙双根管的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类型比较[例(%)]

表3 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前牙根管比较[例(%)]

2.3 下颌前牙双根管的对称性分析 本组患者中共发现下颌前牙出现双根管101例,其中下颌前牙中单颗牙出现双根管15例,双侧下颌中切牙同时双根管7例,双侧下颌侧切牙同时双根管33例,双侧下颌尖牙同时双根管3例,双侧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同时双根管13例,双侧下颌侧切牙及尖牙同时双根管7例,下颌前牙全部双根管6例,其他情况(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三组前牙中至少发现一组为一侧前牙存在双根管,对侧同名牙为单根管的情况)17例。在中切牙、侧切牙、尖牙3个牙位中均发现,当一侧下颌前牙存在双根管时,对侧同名前牙多数也为双根管,左右两侧同名牙双根管检出结果呈对称性(均P<0.05)。

3 讨论

下颌前牙体积较小,临床医师多认为其外形及根管简单,在临床操作及研究中关注不多。然而,近年来,关于下颌前牙双根管的报道逐渐增加[3]。术前使用CBCT预判根管系统、术中使用显微镜探查等方式,均有助于复杂根管的根管治疗过程[4]。本研究纳入了533例患者资料,利用CBCT进行了下颌前牙的根管系统分析,以期为下颌前牙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对国人下前牙根管系统的统计分析显示,下前牙双根管发生率约10%[5]。本研究中,下颌前牙Ⅰ型根管发生率最高,占比91.5%,其次为Ⅲ型根管(7.7%)、Ⅱ型根管(0.4%)和Ⅴ型根管(0.4%),其余根管类型未发现。下颌侧切牙出现非Ⅰ型根管的概率(14.5%)略高于中切牙(6.2%)和尖牙(4.8%)。下颌前牙双根管发生率与李明霞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略低于刘晓静等[7]的研究结果。同时,本研究结果与马来西亚人群中的下颌前牙双根管发生率基本一致(下颌中切牙5.1%,侧切牙12.3%,尖牙6.1%)[8],而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下颌中切牙35.5%,下颌侧切牙39.5%)[9]。这可能与种族以及地域不同相关,有学者认为史前人类迁移至世界各地,因生活环境如天气、温度、营养、激素分泌等不同,导致遗传表型进化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不同人种间下前牙区牙根形态及根管系统出现差异[10-11]。

分组分析显示,女性下颌尖牙出现Ⅲ型根管的概率高于男性,而中切牙和侧切牙的根管类型分布与性别无关。既往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女性出现下颌切牙多根管的概率高于男性[12],有学者认为根管类型分布与性别无关[7,13-14],也有学者认为男性下颌侧切牙出现多根管的概率高于女性[15]。出现这些研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量差异、地区差异及人为分析差异等。性别与下颌前牙多根管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下颌前牙根管类型分布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20~60岁人群中下颌前牙发生多根管的概率相对较高。有学者统计发现,下颌前牙多根管发生率与年龄有相关性,中年多根管发生率高于年轻人及老年人,并认为这与继发牙本质的沉积有关[6]。既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并不矛盾,研究差异可能与纳入人群的年龄分布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萌出并建立咬合,牙本质出现二次沉积,因此年轻患者通常表现为粗大的单根管,而老年患者则表现出更加狭窄的根管。同时,一些病理性改变如咬合创伤、牙周病、龋病或修复治疗,也会刺激牙本质沉积,导致根管形态发生变化[16-18]。下颌双根管出现比例较少,但若出现,则对称出现比例较高。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13,19-20]。这提示临床医师工作过程中,应利用此规律,对可疑根管仔细探查,以免遗漏根管。

综上所述,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概率约为10%,以双根管为主。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高于中切牙与尖牙。本研究显示根管类型分布与性别有关,与年龄无关,其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下颌前牙多根管发生具有对称性,临床工作时应提高警惕。

猜你喜欢

切牙尖牙前牙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猫的对峙
成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面积锥形束CT研究
吸血鬼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