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脱贫攻坚之胜利 扬乡村振兴之风帆
2022-11-07龙圣锦黄子睿
龙圣锦,赵 睿,黄子睿
(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地宣告,我国实现了全面脱贫的伟大全面胜利。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必须将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加以巩固和推进,同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促进乡村的持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乡村的全面振兴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发展,改善乡村宜居宜业的环境,使农民富裕富足的生活。基于现实语境,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战的成功只是乡村发展某一阶段的终点,而不是乡村发展的终点。相对的,我们应当以乡村脱贫的成功为起点,继续努力,进而实现彻底的、全面的乡村振兴。为了深入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必须有计划、分步骤、重点地努力实现和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机制。首先,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必要性;其次,优先以重点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工作试点,总结优秀经验;最后,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辩证分析客观国情,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1 深化认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必要性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贫困永远的远离我们而去,当前,我们有一少部分干部对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着懈怠的心理和态度,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完成了,不需要再把此项工作抓得这么紧,可以放松一下了。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整体性、根本性的成就,但在某些地区仍可能发生因种种原因所导致的返贫或出现新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当前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在持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不甚乐观。因此,我们脱贫攻坚战一线干部还必须坚守阵地,细致认真地做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安排,有针对性地做好当地的扶贫及乡村振兴工作,一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农村优势产业为出发点,努力提高脱贫地区的经济水平,在结合客观情况的前提下和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脱贫攻坚胜利向乡村振兴工作的有过渡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战的延续,脱贫攻坚战是解决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与城镇同步奔向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容貌焕然一新,要在巩固脱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一方面,脱贫攻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没有脱贫攻坚的巩固我们取得的成果将会丢失,我们巨大的付出也将付诸东流;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直接体现,而乡村振兴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需求,乡村的振兴首先是经济的振兴,经济振兴的前提是乡村的脱贫,也就是说,乡村的振兴是在乡村脱贫基础上的振兴,没有乡村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无稽之谈。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赋予了新的内涵、提高它的层次。深刻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以长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们的动力所在。没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就缺乏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意义与价值的认知,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影响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影响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2 纲举目张 优先确保国家级贫困地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在以往的扶贫、脱贫工作中,占全国贫困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人口比例的国家级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地区是脱贫攻坚战的核心阵地。面对片山僻壤、地瘠民贫的贫困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摘掉了这些地区的穷帽子,啃下了硬骨头,让特贫乡村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由于这些特贫地区的贫困状况已经持续了上百甚至上千年,积弊日久,社会经济基础薄弱,虽经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广大扶贫干部不懈努力实现脱贫,但这些地区往往也最容易因为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各种原因重新返贫。因此,防止脱贫地区返贫、继续实施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是全面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工作重点。
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发展的客观情况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因为脱贫攻坚的胜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松懈下来。接下来,我们要在脱贫过程中已经取得胜利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为乡村持续、高质量健康的发展提供前提。其中,实现巩固国家级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就关系到巩固全国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的全局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首先面对的问题是保护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不让脱贫人口再次受到贫困的侵扰。目前有些地区虽然已经达到了脱贫的标准,让生活在该地区的群众避免了极度贫穷,但是因为恶劣的地理环境、欠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本身薄弱的物质基础等因素,都让巩固脱贫成果困难重重。为了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切实保障脱贫人口的生活,党中央对摆脱贫困的县制定了相应的优惠帮扶政策,为其设置了五年的过渡期,保证脱贫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首先,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给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各省确定的重点帮扶县全面支持,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做铺垫。其次,巩固脱贫成果除了靠政策,更离不开乡村本身的发力。各乡村要依托本村特有的地貌环境和人文历史,制定符合自身客观情况和独具特色的产业计划,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并健全分益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最后,要使农村全面振兴,不仅要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同时要提高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民自身权益的维护,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当前我们必须以国家级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地区为工作重点,着力于实现巩固国家级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并形成长效机制。以点带面,补齐短板,辐射全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而与全国的脱贫攻坚地区的工作形成联动,共同推进人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3 形成联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能单纯地认为我们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而是要将其理解为新阶段的初始、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如何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的人文环境、治理能力以及精神风貌等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显然,在脱贫工作取得胜利的前提下,实施符合国情并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现阶段的不二选择和必然需求。经济是基础、设施是保障、文化是内涵,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文化、乡村风貌、乡村设施、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振兴,使贫困地区的“软”、“硬”实力均取得双丰收,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乡村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乡村振兴要依靠乡村本身。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要根据本身所处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历史,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地区产业。乡村产业的发展,难在持续稳定,重在群众受益。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乡村间的差异和特点,慎重选择符合本村客观情况的产业,不可盲目模仿其他地区乡村的成功产业,切实做好产业布局。同时,要做好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工作,做好产业升级,推动市场经济下品牌化的推进,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联农带农、入股分红、期权激励等机制来提高乡村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进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物质改善。
其次,乡村振兴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更是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文化振兴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使脱贫地区能以积极状态去打造美好生活,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文化振兴推进阶段,不仅可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通过激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从“要我振兴”向“我要振兴”的思想转变,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人翁意识。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文化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努力。一方面,在兴修新文化设施的同时也要翻修已经旧化、老化的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借此来提高乡村文化的感染力,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最后,更要重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乡村文化发展新局面。
接着,乡村振兴是乡村的绿色发展,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存。无论是脱贫攻坚战抑或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绿色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一方面,乡村脱贫脱的是经济发展薄弱的贫,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乡村经济,就离不开优秀产业的带动。而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在考虑经济效应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这些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进而走绿色减贫之路。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是广大乡村。而乡村的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绿色道路。同时,我国乡村多分布于崇山峻岭、山川溪流之间,而保护好乡村环境就意味着乡村可以借助其依托的环境来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反作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然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的领导先锋作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民自治的优势,加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共同促进乡村的发展。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并充分理解党中央的相关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并将相关指示转化为符合地方乡村特色的政策。其次,要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最后,在乡村振兴中,乡村各个方面的振兴是一个整体,不应割裂开来,在这之中,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但要注意到的是我国的脱贫标准其实并不高,也就是说,即使是脱贫后的村民,其收入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收入来说,还是较低的。不过收入过低的问题虽然是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但其并非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指标,乡村振兴是经济、物质、文化与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贫困有赖于“生活环境”、“思想精神”和“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因此,在乡村振兴中,除了将乡村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同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外,还要将乡风乡貌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将日常行为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将村规民约同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同人才振兴结合起来,使乡村在思想、道德、文化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实现提升,依靠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0]同时,乡村振兴仍然是要以经济建设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稳住农业的基本盘,同时在产业兴隆之上推进文化昌盛与生态优美,又通过文化与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业、服务业,从而形成多元化乡村产业振兴。完善乡村治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自2018年以来,我国的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然而,实践中出现了将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脱节的做法,没有看到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的促进作用,没有看到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与老少边穷地区的地位,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偏颇问题。针对诸如此类的种种缺陷,我们应当予以纠偏和回应,科学地巩固扶贫成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