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与发展
2022-11-07王芳
王 芳
(甘肃省武山县水务局,甘肃 武山 741300)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是改善民生和科学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的必然要求。为此,规模化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实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项目是推进社会主义系农村建设,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过程中,可选择采取多元化的科学运行管理方式,明确运行管理要点,梳理运行管理难题,全面发挥整体建设成效,尽可能的为广大居民提供优惠便利并确保饮用水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从而维持农村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推动建设新农村。
1 农村自来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特点及特性
1.1 运行管理特点
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中包括对水质安全和管网分布等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全面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管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多个层面确保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改善整体的运行管理效果。为了更好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供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必须全面夯实自来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1.2 特性
第一,地位重要,需高度重视。农村自来水工程可起到保障群众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群众性强,需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农村自来水工程遍布各乡村地区,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需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是一项群众性强的事业。
第三,具有垄断性,需政府加强宏观管理。自来水工程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影响,大多具有垄断性,因此,必须在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下才可有序进行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保护群众生存条件服务的公共水源和设施。
第四,公益性较强,需政府扶持。农村自来水的工程建设是公益设施,服务对象是农村收入较低的群体,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需要政府的补助扶持。
2 农村自来水工程分类
2.1 适度规模集中供水
保障农村自来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就是各地区开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该模式在特定时期属于准公益行为,一般由乡镇政府与邻村建设,政府财政拨款,满足临近农村居民用水。
2.2 中心区域供水工程
该模式的整体管理力度较高,要求村民居住地较为集中,距离城镇水厂的距离较近。具有满足城镇机关和工业企业用水的双重优点,还能照顾附近的农村,供水规模较为合理,属于市场化行为。
2.3 偏远地区供水工程
偏远地区的自来水供水工程尤为重要,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偏远地区居民生活的基本饮水安全需求,工艺流程简单,规模小分布量多。
3 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运行管理措施不当
自来水工程建成后因缺乏投资主体而很难完成工商部门的注册,导致没有明确的水价收费标准,水厂无法持续运行。
3.2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大多数农村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不愿进驻管理。现阶段我国尚未重视农村自来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工作,使得大量工作无法运行。同时,受农村人口分布范围广、地理因素恶劣、经济水平低、不愿支付等因素影响,更是增加了农村专业化供水的难度。
4 发展对策
4.1 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
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村水厂的具体管理归属于哪一部门,将农村水厂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确保可以专班、专人管理,将农村自来水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各村委会应制定自来水的用水守则,使整个水厂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落实岗位责任,做好成本核算
应选择有一定文化,懂技术,身心健康,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定职定责,落实岗位责任;要进行技术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农村自来水厂管理必须单独立账,进行成本核算,组织农户安装水表,计量收费,引进企业管理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更利于以后发展。
4.3 加强供水安全管理
水源地就是农村自来水工程的源头,其水质和水量关系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供水水平。因此,应加强管理,单独划分保护区,竖立警示牌,保证水源安全,若条件允许可采取封闭式管理。同时,制定完善的水质检测制度,可及时发现水质变坏和水源污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