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国内夏粮收购展望

2022-11-07张春良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麦临储主产区

张春良 赵 佳

一、国内小麦年度产不足需,政策性库存量同比下降

近年来国内小麦产量虽处于历史高位,但不利天气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质量情况;与此同时,食品安全要求严格对小麦的质量整体要求明显提高,制约有效供给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3.54 亿亩,比2020 年增加283 万亩,同比增长0.8%,扭转了面积连续4 年下滑的势头;小麦总产量为2739 亿斤,比2020 年增加54 亿斤,同比增长2.0%。在不利天气、全球地缘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粮食安全备受关注,国内各环节市场主体均不同程度提高粮食库存水平以保障安全,这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通市场粮源供给数量以及间接扩大需求。近年来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数量明显下降,甚至未启动托市收购,导致政策性小麦库存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22 年1 月5 日国家临储小麦开始投放市场,其中不宜存的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000元/吨,等级价差40 元/吨;宜存的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350 元/吨,等级价差40 元/吨;仅限面粉加工企业参与竞买,且对数量和用途有一定程度限制。2022 年以来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投放数量同比下降明显,且投放市场时间较短;2021 年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自5 月上旬暂停投放市场,而2022 年国家临储小麦自4 月中旬暂停投放。国家临储小麦停止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制约粮源供给,但更多对市场主体购销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凸显出国家希望小麦与玉米之间保持合理的价差。据统计,截至5 月中旬,主产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4200 万吨左右,同比下降700 万吨左右;从国家临储小麦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苏皖豫地区剩余库存数量4000 万吨左右,鲁冀地区剩余库存数量不足150 万吨;从国家临储小麦年份分布情况来看,2014-2018 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2000 万吨左右,2019 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600 万吨左右,2020 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600 万吨左右。

二、国内制粉需求整体平稳,小麦饲用需求同比大幅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1/22 年度全国小麦消费量14535 万吨,较上年度下降193 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量925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0 万吨;饲料消费及损耗量3500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00 万吨;工业消费量1100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50 万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2022 年国内小麦消费量为1.38 亿吨,较上年下降6.7%,其中小麦饲料消费量为2158 万吨,较上年减少34.6%。2022 年以来国内疫情覆盖区域较广,持续时间较长,餐饮业堂食情况不佳,面粉集团消费量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粮源采购成本高企叠加下游市场需求 “量价” 不给力,加大面粉加工企业生存难度,面企开工率普遍偏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国内生猪存栏量为42253 万头,同比增长1.6%;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量为4185 万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1-4 月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8969 万吨,同比下降0.8%;其中,猪、蛋禽、肉禽饲料产量分别为4100 万吨、1039 万吨、2701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2%、2.9%、1.5%。《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 预计2022 年国内生猪出栏量为6.94 亿头,同比增加3.4%,猪肉产量为5450 万吨,同比增加2.9%,猪肉进口量为251 万吨,同比下降32.3%,猪肉消费量为5691 万吨,同比增加0.6%。国内小麦与玉米之间价差的大幅逆转很大程度上制约饲料加工企业使用小麦的力度。

三、政策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生产成本同比明显增加

2 月22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正式发布,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是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 重点提到的内容之一,是继2013 年之后,时隔九年,再次明确提及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农业农村部3 月1 日发布的 《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提出,要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 年将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2022 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2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 最低收购价为每50 公斤115 元,较上年提高2 元。土地租金、种子、农药、化肥、柴油、人工费用等各类种粮成本不同程度上涨,导致小麦生产成本较上年大幅增加。

四、国际麦价大幅飙升,内外价差倒挂制约国内进口

美国农业部6 月全球小麦市场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22/23 年度小麦产量为7.7343 亿吨,全球2022/23 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2.6685 亿吨;其中中国2022/23 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950 万吨,5 月预估为950 万吨。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预计2022/23 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将会下降至7.76 亿吨,较2021/22 年度的7.80 亿吨降低400 万吨或0.51%。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次发布的2022/23 年度全球谷物产量预测,预计下一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7.84 亿吨,较2021 年的创纪录水平减少1600 万吨,这将是四年来首次下跌;预计2022/23 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将达27.88亿吨,同比减少0.1%,这也是20 年来的首次收缩。加拿大统计局发布播种意向报告,预计今年加拿大所有小麦播种面积为2503.1 万英亩,同比增加7.2%,比五年平均高出4.1%,这将是九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是因为春小麦和杜伦麦播种面积增加,而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截至2022 年5 月12 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7 月合约期价报收于1170 美分/蒲式耳,较上年同期的729.75 美分/蒲式耳,上涨440.25 美分/蒲式耳,涨幅达60.33%。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研报显示,考虑到地缘政治演变、需求持续增长以及仓储空间有限,未来十年内所有主要农作物价格将会进入新的价格区间。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和加工商之一的ADM 公司称,由于美洲谷物减产与俄乌冲突的叠加效应,农产品供应紧张态势将持续数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国内小麦进口量仍将高位运行,进口来源国和进口小麦品种将更趋于多元化,国际小麦价格明显上涨可能抑制国内小麦进口量;预计2021/22 年度国内小麦进口量为820 万吨,同比下降223 万吨。5月9 日广州市花国储粮油收储有限公司委托销售6000 吨2019 年入库加拿大小麦,全部成交,底价3450 元/吨(价格类型:围包散储、仓库堆边交货),成交价3540-3560 元/吨;佛山市顺德区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委托采购6000 吨2021-2022年产澳洲标准白麦,全部底价3480 元/吨成交(价格类型:仓库车板交货)。

五、新麦产情影响收购格局,惜售抢购加剧市场竞争

在国内陈小麦库存数量呈现持续下降且小麦年度产量连续两年不足需求量的情况下,品质间以及区域间结构性矛盾加剧,主产区新季小麦产质量情况备受关注,这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麦市购销格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2022 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5380 万亩,小麦产量有望达到1.37 亿吨。2022 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2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 最低收购价为每50 公斤115 元,较上年提高2 元。由于国际粮价涨幅明显、国内陈小麦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新季小麦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以及玉米市场价格高企,持粮主体新麦心理销售价格预期较高,这将很大程度上制约新麦上市流通量;多元市场主体抢购、储备小麦刚性轮入将使得新麦收购价明显高开,托市收购难以启动,市场购销博弈将较为激烈,“卖方” 市场氛围将较为浓厚,新麦收购周期将拉长,疫情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流通效率以及提高流通成本,区域间结构性矛盾或加剧。由于国家临储小麦库存数量处于近年来低位,加之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导致麦市供需格局趋紧,在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小麦与玉米之间关联度明显增强。主产区新麦收购价高开幅度以及产质量情况将影响后期价格走势以及运行空间,在新麦质量正常的情况下,新麦市场价格大幅高开将很大程度上制约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新麦市场价格高开高走空间将缩窄;若新麦质量不佳,饲料加工企业入市收购力度将加大,品质间新麦价差将扩大,新麦市场价格上行空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2 年主产区新麦市场或呈现 “收购价高、波动幅度大、阶段性行情机会多、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 格局;在内外价差倒挂制约小麦进口力度以及优质小麦进口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品质好的国产优质小麦或有增值空间。在国内麦价高位运行且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大的情况下,建议粮食经营主体充分做好夏粮收购调研工作,掌握新麦产情以及下游市场客户需求,与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多沟通其心理预期,多元主体预期将很大程度上主导市场收购格局;与此同时,市场经营主体要抢机遇、抓质量、控成本,提高市场灵敏度以及研判能力,加强市场风险控制,把握阶段性市场机会。

猜你喜欢

新麦临储主产区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乡市农科院:加快创新 做强“农业芯”
加快创新 做强“农业芯”
技术获得感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需求
数字
数字
《花乱开》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
去年粮食主产区秋粮收购总量超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