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电刺激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康复的应用

2022-11-06朱燕吉中磊张晶张加苗杨丽娟王坚青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宫颈癌膀胱血栓

朱燕,吉中磊,张晶,张加苗,杨丽娟,王坚青*

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它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髂总、髂内、骼外、宫颈旁及闭孔淋巴结)及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附件、主韧带、骶骨韧带、阴道上段和阴道旁组织),手术范围较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如疼痛、胃肠蠕动恢复慢、尿潴留、血栓形成等相对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临床治疗及就诊体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减轻患者术后不适,促进快速康复成为新的课题[1]。低频电刺激治疗是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神经或肌肉,继而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一种新型康复疗法。近年来,研究发现低频电刺激对镇痛、预防尿潴留、促进胃肠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2]。为进一步评价低频电刺激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康复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对其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2例,年龄38~65岁。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② FIGO分期在IA-IIA期[3];③ 均接受了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排除标准:① 有较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② 术前检查有血栓形成;③ 术前有放化疗病史;④ 既往有除剖宫产外的手术史;⑤ 术前有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25例:年龄(52.04±6.61)岁,Ib期14例、IIa期11例,体质量指数(24.00±2.69)kg/m2,手术时长(3.93±0.44)h,术中出血量(500±208)mL;试验组27例:年龄(52.52±7.06)岁,Ib期17例、IIa期10例,体质量指数(23.96±3.02)kg/m2,手术时长(4.02±0.53)h,术中出血量(505±265)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护理,镇痛泵及双氯芬酸钠栓塞肛镇痛、指导凯格尔盆底肌康复训练,术后保留导尿,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术后24 h那曲肝素钙抗凝治疗预防血栓。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BioStim ble型号的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患者平卧位,避开手术切口,分别于肚脐上方4寸(近中脘穴)、耻骨联合上方2寸(近关元穴)、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2 寸(近天枢穴)、二侧股动静脉贴上电极片,选择程序,电流强度以患者觉得舒适为宜,刺激频率设置为80~120 Hz。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2次、每次30 min,持续3~5 d,予以镇痛、促进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血栓形成。尿管拔除前3 d,同法低频电刺激腹部膀胱区连续3 d,每天1次,每次20~30 min,以预防尿潴留。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 于术后清醒、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价,同时对患者术后48 h内对镇痛药、镇痛泵需求进行评定[4];② 术后每2 h腹部听诊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此统计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询问并统计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5];③ 术后1周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有无血栓形成、术后第3天复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及血浆D-二聚体指标[6];④ 尿管拔除后比较首次排尿时间及检测膀胱残余尿量[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使用镇痛药物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进行评价,术后清醒时试验组及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48 h内加用镇痛泵及镇痛药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使用镇痛药物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血栓相关指标及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术后FDP及血浆D-二聚体指标对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术后1周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发现对照组发生2例小腿深静脉血栓,3例肌壁间静脉血栓,试验组仅1例,两组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术后FDP及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的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比较

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试验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比较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最早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 H于1997年提出[8],旨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使其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此后,快速康复外科在各临床外科科室得到广泛研究、应用及推广。近年来,其理念在妇产科领域逐渐得到重视。妇科手术中宫颈癌根治术是大型手术之一,手术范围大,术后恢复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成为当代妇科临床的一个新的课题。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寻找有效的非药物措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神经生物电刺激对盆底功能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恢复、尿潴留、镇痛等均有一定的效果[7,9-10]。

研究表明,术后疼痛可能与术中神经损伤、局部组织肿胀、神经末梢周围炎性刺激有关[11]。术后急性疼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延长患者出院时间,降低患者就诊满意度[12]。目前临床中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方式有多种,如镇痛泵、神经阻滞、止疼药等。而本研究发现使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镇痛泵及镇痛药物的依赖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低频电刺激对术后镇痛有一定的效果。这可能与电生理刺激促进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增加A-β纤维传输来抑制脊髓丘脑束疼痛信号的上传,从而减轻疼痛有关[13]。

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时,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释放各种炎症介质,伤害胃肠黏膜屏障,导致各类细菌、类毒素通过损伤的屏障进入人体血循环,进而诱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14]。同时,术中麻醉药品的使用抑制了胃肠蠕动,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又对胃肠功能的恢复产生影响。本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术后经过低频电刺激治疗,胃肠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胃肠道相关穴位,既可以促进腹部肌肉兴奋,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肠蠕动,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另外,低频电刺激可以兴奋胃肠神经,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15]。

据文献报道,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可能与术中盆腔相关神经的损伤有关[16]。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膀胱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患者膀胱支配神经,促进膀胱肌肉收缩、兴奋,提高肌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的恢复[17]。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FDP及血浆D-二聚体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创伤可以造成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凝集且增加粘附性,造成静脉血流缓慢,血液进入高凝状态,易使血管狭窄,形成血栓。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都会导致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18]。而低频电刺激可以促进下肢肌群的收缩,改善血流循环,加速血液流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19]。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结合血栓的发生率,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评价电生理对于预防血栓形成的价值。

综上所述,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给予的低频电刺激治疗有利于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有无临床价值,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宫颈癌膀胱血栓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膀胱镜的功与过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