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甜玉米—蕹菜—辣椒土壤改良生产模式
2022-11-06卢绪梁赵俊杰李玉玲黄少华
李 英 卢绪梁 赵俊杰 李玉玲 黄少华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大棚甜玉米—蕹菜—辣椒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可以减轻连作障碍,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目前已在南京地区推广应用400 hm(6 000 亩)左右。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为追求高产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盐碱化,土传病害加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栽培室团队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大棚甜玉米—蕹菜—辣椒土壤改良生产模式。春季种植甜玉米,玉米采收后在秸秆保持绿色时直接使用灭茬机粉碎还田,可减轻肥料过度使用造成的连作障碍,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节约了玉米秸秆离田的人工费用;夏季种植蕹菜(空心菜)进行水旱轮作,减少田间病虫害基数;秋冬季节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种植辣椒,可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甜玉米每667 m产量800 kg,产值3 200 元,扣除生产物资成本1 000 元、人工成本500 元,纯收益1 700元;蕹菜每667 m产量4 000 kg,产值8 000 元,扣除生产物资成本1 500 元、人工成本1 500 元,纯收益5 000 元;辣椒每667 m产量7 500 kg,产值20 000 元,扣除生产物资成本5 500 元、人工成本5 200 元,纯收益9 300 元。该模式每667 m周年纯效益1.6 万元左右,在南京溧水、江宁、六合、浦口等地区推广后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已辐射应用400 hm(6 000 亩)左右。
1 大棚结构与茬口安排
采用8332 标准大棚种植,大棚长30~40 m,跨度8 m,顶高3.2 m,肩高1.8 m,拱管间距0.8~1.0 m,使用年限15~20 年。
甜玉米2 月底采用穴盘育苗,3 月中旬定植,6 月上旬采收结束后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蕹菜6月中旬播种,7 月中旬开始采收,8 月下旬采收结束;辣椒7 月下旬采用穴盘育苗,8 月下旬定植,10 月中下旬开始采收,翌年2 月下旬采收结束。
2 早春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糖度高、抗病性强、抗倒伏的优良甜玉米品种,如晶甜9 号、申科甜2号、中农甜488 等。
2.2 穴盘育苗 2 月底在温室内育苗,采用128 孔穴盘,填装泥炭∶珍珠岩∶蛭石为7∶2∶1的混合基质,装盘前预湿以便于后期浇透水。将穴盘整齐摆放在苗床上,装满基质后抹平并浇透水,使用128 孔压穴器压孔,孔深1.5 cm,每穴播1~2粒,覆盖基质后抹平,用地膜覆盖穴盘保温保湿,搭设小拱棚;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早晚覆盖小拱棚棚膜,中午揭开通风降低湿度。待甜玉米幼苗具有3 片真叶时定植到大棚。
2.3 整地施肥 每667 m施入腐熟有机肥1 000~2 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4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N-P-K 为15-15-15,下同)10 kg、尿素1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施用量比常规用量〔25 kg ·(667 m)〕降低60%,是因为蔬菜田肥料过剩严重,故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并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后期根据植株长势再进行追肥。大棚内深翻后做4 条畦,畦面宽1.6 m,畦上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定植前7 d(天)放下棚膜提升地温。3 月中旬选择晴天定植,每畦种植5 行,株距25~28 cm,行距45~50 cm,每667 m种植3 500 株,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定植后浇透水,第2 天再浇1 次水。
2.4 田间管理 根据植株长势及时追肥,第1 次在5~6 片叶时追施尿素8~10 kg ·(667 m),第2 次在10~11 片叶时(大喇叭口初期)追施尿素10~15 kg ·(667 m)、硫酸钾型复合肥5~10 kg ·(667 m),为防止养分流失,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地表撒施。结合施肥做好中耕培土,以防倒伏,每次施肥后及时浇透水,利于养分吸收。
2.5 病虫害防治 甜玉米病虫害主要有大叶斑病、小叶斑病、茎基腐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防治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可用40%氟硅唑乳油5 000 倍液,或430 g · L戊唑醇悬浮剂2 000 倍液,每隔7 d(天)喷雾1 次,交替喷施2~3 次;防治茎基腐病,可在播种前用35%咯菌 · 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拌种,每100 kg 种子用药剂量125~150 mL,生长中期可用2.65%恶霉 · 四霉素水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500 mL,每隔7 d(天)灌根1 次,连续防治1~2 次;玉米螟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 龄前可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或10%甲维 · 虱螨脲悬浮剂800~1 000 倍液防治,每隔7 d(天)喷雾1 次,交替喷施2~3 次;草地贪夜蛾在3 龄前可用4.3%高氯 · 甲维盐乳油1 500 倍液,或9.3%氯虫 · 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800~1 000 倍液防治,每隔7 d(天)喷雾1 次,交替喷施2~3 次;喇叭口期和吐丝期为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高发期,可用25 g · L溴氰菊酯乳油5 000 倍液灌心,每株灌药量10~15 mL;吐丝后7 d(天)内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对着花丝喷药1 次。
2.6 采收 为保证甜玉米的食味品质,一般在吐丝后18~20 d(天)、乳熟期采收鲜果穗。采收后应尽快出售或短期冷库保存。
2.7 秸秆原位还田 在不影响甜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在秸秆青绿时及早摘穗、随即还田、迅速耕翻。灭茬还田机的刀片与地面的间隙宜控制在5 cm 左右,秸秆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 cm。深耕25 cm 以上为好,土壤深耕后用旋耕机旋匀整平,旋耕深度10~12 cm。深翻时每667 m施入腐熟有机肥1 000 kg、尿素15 kg 促进秸秆腐熟,施肥后浇透水。
3 越夏蕹菜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速度快、耐热耐湿、品质优、产量高的蕹菜品种,如柳叶蕹菜、三叉蕹菜、竹叶蕹菜等。
3.2 整地施肥 蕹菜种植前,每667 m只需补充尿素15 kg 即可。土壤耕翻后做2 条大畦,畦宽3.5 m,中间沟深10~15 cm。
3.3 播种 采用条播法,每畦开16 条深3 cm 的条沟,行距20 cm,每667 m用种量10~12 kg。播种后覆盖基质或者细土,然后耙平、浇透水,畦上覆盖遮阳网,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揭掉遮阳网。
3.4 田间管理 蕹菜喜湿不耐旱,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最好能有1~3 cm 的浅水层,同时有利于玉米秸秆的腐解。蕹菜生长初期及时中耕除草1~2次。盛夏温度过高时在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每次采收后,每667 m撒施尿素8 kg,施肥后及时浇水。
3.5 病虫害防治 蕹菜病虫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甘薯麦蛾等。白锈病发病初期可用69%烯酰 ·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4 000~5 000 倍液喷雾,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褐斑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9%丙环唑 · 啶氧菌酯悬浮剂1 000 倍液,或25%苯甲 · 吡唑酯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喷雾,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在甘薯麦蛾幼虫2 龄末期尚未卷叶前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或8 000 IU · mL的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400~600 倍液,间隔7~10 d(天)喷雾1 次,交替喷雾1~2 次。
3.6 采收 蕹菜株高30~35 cm 时即可采收,第1次采收时在藤茎基部保留2~3 个节,以利于促发侧枝,提高后续产量,一般可连续采收2~3 次。
4 越冬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4.1 品种选择 选择高抗病毒病、易坐果、果面光滑、转红快且着色艳丽、产量高的牛角型红果辣椒品种,如苏椒14、好农11、洛阳红艳、鲜红1号等。
4.2 播种育苗 7 月下旬采用72 孔穴盘育苗,每667 m用种量20 g,温汤浸种20 min(分)后再用冷水浸种6~8 h(小时),用湿毛巾包裹后放在塑料袋中半扎口,置于28~30 ℃催芽箱中催芽36~48 h(小时),5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取出待播。育苗基质同甜玉米,预湿后装盘浇透水,使用压孔器压出深1 cm 左右的穴,播种后覆盖一层基质,然后在穴盘上覆盖一层遮阳网,播种后3 d(天)左右、出苗50%时揭去遮阳网。苗期喷施1~2 次30%甲霜 · 恶霉灵水剂1 500 倍液和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 倍液,防止猝倒病和叶斑病的发生。苗期温度高时在育苗棚上覆盖遮阳网,一般10:00—16:00 覆盖,定植前5 d(天)遮阳网覆盖时间可缩短至11:00—15:00,以增加光照,培育壮苗。苗龄22~25 d(天)、幼苗5~6 片真叶时定植。
4.3 施肥整地 每667 m施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25 kg。棚内做4 条畦,畦面宽1.5 m,沟宽40 cm,畦上铺设软管滴灌带,覆盖黑色地膜。
4.4 定植 8 月下旬,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的午后,或选择傍晚,按株距40 cm、行距45 cm 开穴定植,每畦种植两行辣椒,及时浇足定根水。
4.5 栽培管理
4.5.1 温湿度调节 辣椒生长适宜温度为15~34℃,定植后及生长早期注意覆盖遮阳网降温。11 月中旬之前,大棚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即可;11 月中旬以后,当最低气温5 ℃时搭设中棚,覆盖第2 层薄膜;12 月上旬,当最低气温0 ℃时搭设小拱棚;翌年1—2 月,当最低气温-3 ℃时在小拱棚上覆盖草帘或者无纺布,达到“三棚一地一盖”。注意夜间盖严实,白天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4.5.2 光照管理 12 月、翌年1—2 月阴雨天气较多,尽量减少无纺布的覆盖时间,保证温度不低于9 ℃,或短时不低于5 ℃即可。
4.5.3 水肥管理 辣椒盛花期至初果期,用浓度均为0.2%的17%硼肥+98%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2~3 次,每次间隔5~6 d(天)。追肥可采用人工穴施的方法,初果期至膨果中期,每株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 g,追施1~2 次;待果实呈现八面风时,每株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 g,追施1~2 次。为减少用工,也可采用水肥一体的方式进行所有追肥,每667 m追施高钾水溶肥(N-P-K 为15-5-30+TE)10~15 kg,共追施2~3 次。视生长情况,每个月在天气晴好时喷施1 次氨基酸800~1 000 倍液增强植株抗性,或喷施糖醇钙(钙≥150 g · L)1 000~1 500 倍液防止脐腐病。翌年1 月以后南京地区阴雨天气较多,尽量控水控肥。
4.5.4 植株调整 在开花期和初果期前,若植株徒长、坐果不良,每667 m用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喷施叶面,7 d(天)后若效果不明显可再喷施1 次。在植株有两层以上的果实坐住后,选晴天午后去除主干以下的侧枝和老叶;为防止植株倒伏,可在植株旁插1 根高35 cm 的小竹竿,搭设小拱棚时拔掉;晴天午后摘心,疏掉植株顶部无效枝杈和果实周围过密的叶片,保证果实见光转色。
4.6 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烟粉虱、斜纹夜蛾等。炭疽病发病初期交替喷施325 g · L苯甲 · 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30%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3 000 倍液,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灰霉病发病初期交替喷施43%氟菌 · 肟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00~1 000 倍液,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菌核病发病初期交替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0 g · L异菌脲悬浮剂1 000~2 000 倍液,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软腐病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300~500 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 000~1 500 倍液,每隔7~10 d(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烟粉虱,可交替喷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1 000~1 500 倍液,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 000 倍液+5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每隔3~5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防治斜纹夜蛾,可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交替喷施10 亿PIB · 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600~1 000 倍液,12%甲维 · 虫螨腈悬浮剂750~1 000 倍液,每隔7~10 d(天)喷雾1 次,连续防治2~3 次。
4.7 采收 10 月中下旬到翌年2 月中下旬,根据市场行情分批分级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