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行业HSE管理体系的“六大”建设与运行

2022-11-05福建漳州韩晓宏

现代企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体系管理

□ 福建漳州 韩晓宏 张 艳

HSE管理体系是国际惯例所要求的进入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的通行证。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实现企业HSE目标与愿景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实施HSE的关键在于用体系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熟练掌握有关HSE技术,从而改善和提高HSE体系的运行效果及HSE业绩。

一、HSE管理体系发展

人类对安全的认知,经历了从无知、经验教训、系统综合性、超前预知预控的多方位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安全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不可或缺的,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同时,随着安全哲学观的发展和运用(见表),安全管理不断多元化,不仅在安全领域,环保、健康以及安保也随之应运而生,HSE管理逐步形成了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机整体。

表 安全哲学观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重大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国际大公司为了减少事故损失和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逐步形成了HSE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人们较为熟知的是:1992年,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署(OSHA)发布的政府法规:高危险化学品的工艺安全管理(PSM);1996年1月发布的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7年6月,国内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制定的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9年,在欧盟成员国实施的“Seveso II”指令;2007年,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出版《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等规范标准,各行各业相继开始推行HSE管理体系。

近年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不断强化HSE体系建设,2021年7月发布了新版《HSE管理体系手册》,融合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4500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以及国家有关要求,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继承优良传统、具有自身特色的HSE管理体系,被各企业广泛应用。

二、HSE管理体系六大建设过程

1.领导决策。企业各级领导是推进各项HSE工作的核心推动力,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职责和担当是HSE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确立HSE方针、目标愿景,建立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HSE管理体系,并且得到充足的资源配置,从而使体系有效运行。

2.工作组建立。建立HSE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应成立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的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立HSE管理体系,成员由企业内部各部门专业骨干组成,工作组的规模和性质根据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而设置。

3.人员培训。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工作组成员应接受HSE管理体系系统知识的培训,保证人员对体系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建好审核员队伍,HSE管理体系审核员既是建立管理体系的策划者又是维护体系运行的中坚力量。

4.现状评估。企业在开展体系建设具体工作前应对管理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HSE信息收集与验证、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企业的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全生命周期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以往评审结论。这些结果将作为企业建立HSE方针、愿景目标、HSE管理方案、体系文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5.策划与设计。HSE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企业实施HSE管理,改善企业的HSE行为,达到持续改进目的的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应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决策保持一致,充分结合各专业管理基础,进而形成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企业在策划阶段,必须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所涉及的制度、政策和技术背景,并结合评估结论制定HSE方针、目标、方案,确定企业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类运行程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以消除危险源和最大限度地降低HSE风险。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方法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的概念,它可应用于整个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提高HSE业绩。

6.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是核心,主要包括体系手册、管理制度和作业文件三部分。企业要结合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其危险性和复杂性、规模大小、人员能力等方面,编制一套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HSE管理体系文件,将专业管理与HSE管理充分融合,并通过有效实施管控作业活动、生产过程和作业人员的行为,确保企业HSE风险受控。为了有效提高体系文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先编写体系手册,再编制管理制度和作业文件,并将体系手册和法律法规等要求逐项细化分解融入到配套管理制度和作业文件中,要重点关注各要素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通过职责和工作内容的划分明确操作管理界面,避免“两张皮”现象。体系文件完成编审后即可发布运行。

三、HSE管理体系运行

HSE管理体系运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全员参与、通力协作,形成整体最优目标,实现HSE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一体运行。

1.强化HSE管理与专业管理深度融合。“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是安全生产领域所讲的“三个必须”原则,新《安全生产法》(2021年)已将“三个必须”纳入其中,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企业各层级、各专业要坚持体系思维,培育遵循体系、遵循制度的安全文化,自觉将HSE管理要求融入各项业务和专业管理制度,切实全面解决“两张皮”困局,打通体系运行最后一公里。

2.实施生产运营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与管控。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体系管理的精髓所在。企业应将风险管控贯穿于业务全过程,建立专业管理标准,注重过程追踪,强化协同执行。企业各层级要按照属地化原则对管理的对象和业务逐区域、逐装置、逐专业、逐岗位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形成风险清单,并通过横向、纵向监督指导实现闭环管理。为了突出专业管理,应确保各项风险管控要求融入专业管理标准和具体业务流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确保信息畅通,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到位。

3.确保体系在基层落实落地。一是强化一线HSE培训。培训是提高个人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一项重要手段,接受培训的人员对HSE管理体系理解深度不够会导致体系运行不畅。为解决此类问题,企业应建立培训矩阵,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设置培训内容,并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分阶段开展培训,自上而下将体系培训全覆盖,确保各类人员对体系工作有足够的认识。

二是提高生产班组HSE执行力。HSE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现场,关键在岗位,如何把HSE责任落实到基层每个工作单元、岗位和人员是体系运行的重中之重。企业应持续做好配套管理制度承接和修订,进一步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基层单位要将体系和制度要求融入对应的管理细则、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及应急预案,提高基层人员落实体系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同时,建立HSE体系工作项清单,以日检、周检、月检等方式,督促体系各项工作有序执行,并按照“五个回归”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溯源分析,确保体系要求落实落地。

4.科学合理的运用监测机制。HSE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有效实施是提升HSE业绩的有效保障。企业应明确考核对象和测量方式,通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设定逐级分解落实。监测指标的设置方面要充分了解企业的HSE管理现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逐步完善和规范HSE目标和指标设定、绩效日常跟踪和定期回顾及绩效考核工作,确保目标指标达到减少危害和起到激励作用。运行过程中,定期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预警,监测体系运行情况,预测HSE管理趋势,预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结合HSE绩效考核结果,全面系统地控制HSE风险。

5.有效开展HSE管理体系审核。企业根据公司阶段性HSE目标和重点工作,结合HSE管理体系要求,通过制定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计划,定期开展企业内部审核和关键要素滚动式检查,形成问题项清单,将发现的问题原因追溯到具体要素,对要素运行存在问题及时纠偏,落实改进措施。审核重点关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包括体系手册、管理制度、责任履职情况等是否存在差距。同时,可考虑聘请或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HSE管理体系进行外审,从不同的视角查找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系统推进和提升HSE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四、结论

HSE管理千头万绪,最终必须回归体系。要以“HSE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理念为统领,践行有感领导,强化直线责任,推动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各层级领导力作用,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体系思维,将风险识别管控贯穿于体系各个要素和生产经营全过程,关注绩效监测、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开展溯源分析并及时纠偏,引导和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和我能安全”的转变,不断提升H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体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管理的另一半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