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理论课程的网络教学思考与总结
——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为例
2022-11-05朱倩
文/朱倩
一、网络课程形成的原因及现状
自网络普及以来,线上教学的形式其实早就存在,只是普及范围和被接受的程度非常小。并且网络教学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或者说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经过验证,也没有相关的学科专家制定出能有效适应线上教学的配套且合理的教学方案。
由于近年来严峻的疫情现状,将网络教学的形式迅速推进,我们国家教育部也作出了适应网络教学的各种要求。作为一名一线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响应国家要求的同时,自己在教学中也不断思索和总结,争取能够将常态化的网络教学达到符合教学要求的水平,让学生在不同于面对面课堂的教学形式中,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为例
高校涉及到的音乐理论课程范围比较广泛,每门课程的讲授方式本就不同。在改变成线上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网络教学的特性能够充分结合每门课程的特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是音乐类高校的重要理论必修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于每日接触到的各类音乐作品的结构进行学习,目的是为了使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作品具备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可以进行准确的演奏及演唱。同时该课程也是考取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公共课,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是由教师由简至难的讲解不同阶段乐曲的结构,同时还应对各种边缘曲式进行剖析和区分。该课程最需要重视的就是每一首乐曲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们曲目的个体,如果结构判断失误,那么对于整部作品的理解就会全部错误。传统课堂每周的教学时间为两节课,除去理论讲解的时间,带领学生具体分析的时间极为有限。并且学习好的同学感觉讲的慢,成绩靠后的同学又觉得理解不了。即便课下对于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依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也请教过一些资历很深教师,他们表示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
因此,当我们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时候,结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具体教学特性,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对班级进行分批管理教学的方案。对学生分批是按照学生的情况和需求来进行划分的。比如一个班级30-40 人可大致分为二到三组——成绩优秀、理解能力强和有考研需求的可以分到一组;成绩中等,理解能力中等的划分为一组;成绩靠后、学习理论课程有些吃力的同学划分为一组。然后借助网络学习软件可以能够实现学生分批管理,且互相不影响的状态的功能。做好如上的分批分区之后,线上课堂教学过程就可以同时间分组进行了。、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还可以将理论知识部分提前录好课程。比如,班级的三组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其中一组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录课学习,第二组学生就可以开始作曲目分析练习,而教师此时可对于第三组进行实时在线的辅导练习。这样就开启了教学高效进行的状态。当然,教师可根据情况调整好时间,随时关注并可即刻进入到任意一组需要辅导的学生的网络课堂之中。值得提出的是这个过程里,学生之间并不相互影响。尤其在学生做作品分析练习的时候,一个安静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综上,这样的上课模式势必是高效的,并且可以兼顾到每组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尤其在备课阶段就必须有严格缜密的教学设计。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要更强。除了根据课堂学生分批的情况,需提前制作好不同的ppt 授课软件,还需要提前录制好理论部分讲解的视频课程,并上传大量的谱例和相关音响。就以上这些备课工作就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和耐心,以及应变能力。作为教授本门课程十余年的教师,本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使用了此种教学手法,获得的教学效果是极好的。这是在之前线下课程中从未形成过的一种教学结果。学生们普遍感受到这样的课堂形式特别新颖且有效,有一种在上小课的感觉,针对性特别强。他们认为,不会出现因为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问题,为了照顾程度低的学生,而导致课堂进度一拖再拖的情况。
三、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持续多时的疫情,让国人需要认清楚现实,关于防疫的政策,将进入常态化,这使得我们必须做好将线下和线上教学随时切换的准备。而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绝不可马虎,所以努力寻找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岗位上的每位同仁都需要坚持执行的任务。此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的我,感觉责任非常重大。
在近三年的线上教学与线上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考验。我在不断努力着,也在尽力探索和学习着如何成为一名更为合格的教师,在这里,将自己总结的一点点思考和心得进行分享,并想再次呼吁,上好每一节课,而不仅仅是上了每一节课。每位教师教师的任务异常艰巨,尤其是网络教学常态化后,想要好好的设计一堂网课,让每节课成为一件“艺术品”,成了一件平常却又不平凡的事情。年轻的大学生在最好的时光来到校园,我们高校教师有义务克服特殊时期的各种阻碍,讲好每堂课。虽然这个过程确实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但是我们的学生都会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的辛苦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的学有所得。我们不忘初心,认真教学,努力培养出人才,而这个结果才是最理想的,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