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中小学管乐团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2-11-05

心声歌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乐南昌市乐团

阚 蕾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作为学校重要的美育教育主体的管乐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末江西省管乐艺术初露倪端,在2006 年“南昌国际军乐节”的推波助澜下势如破竹,省会学校率先组建起中小学生管乐团,南师附小玉泉岛校区管乐团、洪都小学管乐团、育新学校管乐团等都是全省第一批成立的编制较为齐全的管乐团。截至2022 年1 月,全省在管乐学会备案的中小学管乐团多达70 支。但中小学的管乐教育地区差异很大,管理不规范、不专业且缺乏制度化等问题普遍存在,查摆问题、落实措施,是引导其更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小学管乐教育的基本状况

本世纪初江西省中小学管乐团开始萌芽,近年来可以说发展势头强劲。以南昌市为例,自2014 年以来,拥有管乐团的中小学总数大约为50~75 个校区(教育集团下属有多个校区);其中,市属学校(含市教育局直管民办中小学)占30%,区属学校占70%。乘着江西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的成立和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南昌国际军乐节”的“东风”,南昌市许多中小学管乐团与国际顶尖管乐团的交流日益频繁,管乐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以2021 年7 月举办的南昌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幼儿“魅力校园艺术节”为例,中小学共有46 支器乐队伍参赛,其中管乐团30 支,占65%。近年来,南昌市每年都有5~10 所学校开始组建管乐团,并且还成立了具备社会性质的青少年管乐团“小红星青少年管乐团”,其专业性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列。然而同时,又有3~6 所学校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管乐团的组建。其余地市的情况大体与南昌市相同。总体来看,全省中小学管乐团的数量还是呈上涨的趋势。

目前江西省中小学管乐团推行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有关学校与社会上的文化艺术公司合作办学:公司出资购置大型乐器,指派授课教师,校方提供场地和生源。这种模式发展至今,出现了两种现象:

(1)公司运作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极易导致教育培养工作出现偏差,结果是大多数以恶性循环收尾。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公司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源,倡导“短、平、快”的理念,将管乐的学习变成了“速成班”;大多数家长不了解管乐学习的规律,在经济投入与教育回报之间划上了等号,盲目追求多长时间能够吹出乐曲、什么时候可以考级等等。事实上,孩子有个体上的差异,学习进度不可攀比,让孩子在拔苗助长的教育中“奋力”前进,他们会失去管乐学习中对“声--音”的思考和辨析,陷入“有音无乐”的困境。公司“打鸡血”式的导向,把原本很有潜质的孩子引入歧途。再则,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运营成本,聘请的教师在教学上缺乏主动性和激情,教学质量堪忧。

(2)有些公司不计成本,高额聘请高校专职教师和专业乐团的演奏员负责管乐教学工作,其专业性不可比拟。但大多数公司资金有限,这种运作方式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此模式运作的学校基本上是硬件、软件都不错的学校,生源素质和生源的家庭环境较好,基本上每个学习管乐的孩子都会找专业教师上小课,专业而规范的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单自然也漂亮。例如在2019 年江西省第五届中小学合唱节暨首届学生器乐(管乐)节上,南昌市豫章小学教育集团、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玉泉岛校区、南昌大学附中红谷滩分校、南昌市第二中学、抚州市临川区第三小学、上饶市教育局直属小学以及上高中学、九江七中均入围决赛并取得好成绩,如此的良性循环,乐团发展自然能实现正规化、专业化。

二、中小学管乐团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需要适当的土壤,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制约或助推其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在各种困难中,以下两个问题尤为突出:

1.办团资金问题

管乐团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撑。据了解,一些中小学想成立管乐团,但就是经费问题得不到解决,购买定音鼓、马林巴等大件乐器对学校形成很大压力。若学校把这种压力转嫁给进行合作的公司,就出现了前述第一种现象;若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家长,则家长更愿意让子女学习价格不高且便于携带的乐器,例如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等,结果声部的缺失严重影响到整个管乐团的发展。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无疑,选择管乐学习的家庭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除了购置乐器以外还要源源不断地投入专业课学习的费用。如果请专业教师单独授课,这部分投入不会低。目前就江西省来说,南昌、赣州、九江、宜春、上饶等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就比较好,而吉安、抚州、鹰潭、新余、萍乡、景德镇等地区则发展较迟缓。即使在南昌市范围内,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新建区、高新区、红谷滩新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十个区中,由于东湖区和西湖区是南昌市的经济中心区,红谷滩新区是行政中心区,这几个区的中小学管乐团事业的发展就比较好,成立了编制较为齐全的交响管乐团的学校有近十所,而青云谱区、湾里区、新建区等几个较为偏远的区,成立了中小学管乐团的学校就比较少。

2.教育资源问题

除了资金,师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教师队伍是管乐团是否能良性发展的命脉。2013 年以来,南昌市中小学生管乐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高校教师和专业乐团乐手组成,但是随着中小学乐团数量上的增加,这支队伍逐渐显得捉襟见肘。根据南昌市教育局统计,有多达50~75 个校区成立了管乐团,而南昌市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只有16 所,并且其中大部分音乐院校的管乐教师编制不足,我省有关专业院团还存在人员编制重合的情况,原有师资难以满足课时需求,因此部分高校的本科生也担负起构民中小学生乐团的教学任务,于是,师资队伍变得相对复杂:一是在校管乐专业学生。在这支队伍中有专业功底扎实、教学严谨的学生,但也有求职心切,违背教学规律以迎合公司“速成目标”的学生;另外,高校学生也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因课时费偏低导致教学积极性不高和因学业问题而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二是非管乐专业的学生。其中有的学生是声乐专业或其他音乐专业的,仅在学校选修过管乐课程,只是略懂一二,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高水平的管乐教学。

三、中小学管乐团发展的优化路径

管乐的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管乐源自军乐,管乐团的曲目也大多斗志昂扬,音响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充满鼓舞的力量。而“努力拼搏,积极向上”作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对于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断扩大,我省的管乐艺术发展迅速,难免在很多方面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管乐教育“游移”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实施专业化教育培训是我省中小学管乐团良性发展的唯一道路,专业的管乐团需要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支撑。

第一,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管乐团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视野和增强综合素养,灌输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应当把它变成学校及其合作单位牟取利益的平台。

第二,办学筹备和课程规划须具备科学性。校方和合作公司要严肃对待预计投入的经费、管理人员的资质以及乐团人员的编制、乐团教师的素质等问题。经费投入的规模直接决定乐团的形式(行进、交响),人员编制是否能够齐备。管理人员需深谙管乐学习的规律,对管乐团的进度有合理的安排,一切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搞“突飞猛进”。学校须考察乐团教师的资质,杜绝业余人员“浑水摸鱼”的现象。专业教师要具备整合型的教育理念:一是合奏课程与单技教学的整合。合奏课程是所有乐器的集中训练,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合奏课的训练程度,合理安排单技课的学习进度。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布置课后作业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相应的监管举措,例如将完成的练习通过发送视频的方式与老师取得沟通,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视频做出点评等。三是管乐演奏知识与音乐基础常识的整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管乐团办学课程的科学性。除了单技课、合奏课之外还需要加入音乐素养课。素养课的内容包括乐理、视唱、音乐常识等内容,这类课程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使其获得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否则就会陷入只能吹响而不懂吹美的状态。目前中小学生乐团的师资有向全职化转型的趋势,学校和合作机构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证严格把关,“滥竽充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有效保证课程的质量。

第三,须建立统一的教学与评价机制。管乐团的教学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在管乐团课程设置和课后评价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无据可依。江西省在2019 年举行过一次中小学生管乐专项展演,由于评判标准不太统一,致使比赛结果略有分歧。若有关部门能够对管乐团的教学进行合理规划,规范教学管理,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既能让诸如此类的比赛和展演在评判标准上有据可依,又能有效的抑制教学过程中的“拔苗助长”,促进中小学管乐团的良性发展。

第四,学校和教育部门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为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的选拔,每三年会组织一次器乐展演,主要以视频或视频+现场的方式进行,中小学生管乐团可以通过各级推选而获得全国的展演资格。但对于中小学管乐团的学员来说,三年之期太长,有些孩子可能一次也无缘参加,尽管学校在期末会组织学习考察,但是缺少横向对比的参照,校方也无法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如能够将三年期改为一年期,让组织者和学习者都能够有上舞台的展示机会,对于管乐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促进。

第五,建立促进可持续学习的严密有效的机制与章程。1993 年美国政府公布《2000年目标:美国艺术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rt),将艺术课程列入基础教育K12 中,成为核心课程。至此美国的艺术教育在40~50 年代呈现了阶梯式的快速发展模式。我省的管乐教育属于“断代式”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努力练习管乐的演奏,无论是否取得了良好成绩,到了中学由于升学的压力或者升入的学校没有组建管乐团而导致管乐学习的中断,致使其丧失了持续发展的提升空间。若有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些有利于管乐学生的倾斜政策,将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断代式”的学习“怪相”,毕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管乐的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源于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谁舍得轻易放弃。并且学习中断,会由于肌体控制能力的退化会导致技艺水平的退步直至消失殆尽,有些人盲目地相信“童子功”,认为已经有基础了,“必要”时重新捡起来,中断和未中断的学习者之间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也许这些人没有看懂“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2021 年底有好消息传来,南昌市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拟在2022 年2 月正式启动“课后服务特色类课程”,将学生原本可以用于管乐团学习的时间纳入统一管理。全市各个中小学的管乐团都需要申报课程,这些课程将都被纳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之中。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乐团机制能够为中小学管乐团阶梯式的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和提供有利保障。

结语

中小学管乐团的教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确立时期,管乐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实施正规的教育培训是中小学管乐教育健康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上自政府和教育部门、下到学生个体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导向搞好管乐团建设。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摆正心态、循序渐进方为良策。同时,我省管乐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和累积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需要站在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教师队伍的认证、教师能力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中小学管乐教育普及的推进与高度。运用缜密的规章制度,先进、模范的教学理念,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江西省中小学管乐艺术教育才能在更健康的空间不断完善,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猜你喜欢

管乐南昌市乐团
模拟成真
时代漫画
时代漫画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请到康都来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乐师
中国行进管乐的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