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2022-11-05萌,姚丹,牛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红色村民资源

苗 萌,姚 丹,牛 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3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多方面价值也逐步被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现代经济产业相互融合,衍生出许多产业,从而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推进农村产业繁荣发展。同时文明乡风在乡村蔚然成风,推动乡村治理,为乡村整体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在乡村资源发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

一、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一)振兴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的蓬勃兴旺关乎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弱,稳定产业支撑就可以招商引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劳动力来到农村,从而实现当地村民的创收与就业,帮助乡村致富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在脱贫不久的第一二三产业相对落后的“老、少、边”地区,更要发展好产业振兴。第一,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研学产业,红色旅游与住宿、餐饮、贸易、通勤等服务行业关联极强。2017年湖南省平江县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 5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8.11亿元,全县GDP的贡献率为22%,实现2.8万名村民脱贫。第二,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地农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带动当地采摘农业、互动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第三,通过与乡村红色文化实行联动,销售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二)建设乡村文明

乡村振兴不仅要在物质层面,而且要深入乡村风气,也就是我们所提的“乡村文明”,红色文化中具有丰富革命文化故事,体现出锲而不舍、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革命精神,有助于推动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红色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滋养了村民的精神内核。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文化建设,讲明讲透当地红色故事,传承发扬当地红色精神,歌颂当地红色英雄事迹,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村内提高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积蓄了更强大的力量,对村外也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促进更多人去乡村创业定居。

二、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一)发掘不够深入

1.规划不够科学。随着乡村红色文化的开发,许多地区积极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但盲目开发的问题十分严重,缺少精准科学、整体的规划,缺乏合理的结构布局,没有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环境了解不足造成了生态与文化的双重破坏。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周边村庄的紧密联系,同质化严重,景区与游客互动偏少,没有亲身感受的机会,多以展览的方式呈现,只是对文物、图片简单的讲解,缺少独特性,难以加深印象。红色文化输出形式单一,缺少更多的旅游文化产品。

2.管理制度僵化。许多乡村红色文化开发多由领导班子决定发展方向,乡村红色文化管理制度过于僵化。对红色文化的展现,村民们往往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但领导干部没有及时地听取与沟通,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存在隔阂,阻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发展。在当地红色文化开发的过程中,要多与村民交流,集思广益加快发展速度。

3.专业人才缺失。专业人才是高效开发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红色文化人才的缺失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在人才组成上,理论研究与实践讲解有所割裂,红色文化人才培养集中在高等院校,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与旅游专业,未做到相互结合,既懂得深层内涵又善于传播推广的人才不足。第二,在人才培训上,一线讲解员知识储备、讲评水准有待提升,需要在政治学习、素质素养、说教技巧等方面多加努力。第三,在岗位人才配置上,对乡村红色文化的研究专员、管理员和讲解员等各类人才,占比仍然不足,有些景点不能做到专点专员。

(二)宣传力度不足

1.推广意识不强。乡村红色文化的吸收是一个外部输入、潜移默化到内部升华的过程,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扬乡村红色文化都需要全民参与,现阶段动员各类主体参与到乡村红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由于认知观念、知识储备等差异,专家学者与项目开发者、管理人员与游客、村民与游客、相互间对乡村红色文化的态度、观念意识和发展的程度大相径庭。诸如当地村民只顾售卖商品忽视了乡村红色文化的推动,游客对红色文化事迹兴趣淡薄,不认真聆听讲解,甚至出现损坏遗迹、遗物的现象。还有由于讲解员、管理员对乡村红色文化精神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导致讲解的照本宣科,缺乏感染力,给游客留下的印象不深等突出问题。

2.红色精神凝练不足。乡村红色文化体现的是人民军队突破千难万险,用鲜血凝结的强大动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以往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更注重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精神层面,我们要向更深层次挖掘,发挥“资政育人”的直接作用,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政府治理、乡风建设等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坚定乡村红色文化自信,同时增强乡村凝聚力,在共同致富的同时增强思想认同感,提炼乡村红色文化的过程要转化为乡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现阶段,对乡村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凝练不足,精神实质提取不够,传播推广形式较为单一,群众发展的动力有限。全国大大小小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每个地区都可以讲述独具特色的乡村红色故事,但在乡村红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机械式的“抄作业”,抹杀了特色,没有做到与当地风土人情相融合,导致难以内化于心,发展缓慢。

3.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一些乡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知名度较低,缺乏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概念,营销意识淡薄,吸引游客有限,营销需要大量的资金费用,部分乡村地区相对困难;有些地区的营销手段过于简陋,如贴宣传标语等,没有针对游客更深入的、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方式,也没有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自媒体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例如抖音、快手、B站采用实时录像的方式进行宣传,导致人们更愿意去知名的红色文化地进行旅游消费。

三、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对策

(一)政府提高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1.政策扶持,精准规划。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分布十分丰富,但具体到某一地区就会显得比较分散凌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需要更加科学精准地规划。第一,加大各地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的乡村红色文化精心实地深入考察与论证,挖掘更具当地特色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并与当地村民多交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整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科学布局,精准划分。第二,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特点,对相似相近村庄增加联动性,同时加以区分区别,避免同质化。随着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进一步融合当地村庄的民族特色、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并参考全国乡村红色文化开发的成功案例,汲取经验,做出具体的配套措施,再进行不断完善。第三,各地区村庄加强联络,破除区域限制,整合地区间的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更快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完善乡村管理制度。乡村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这对于开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至关重要,村民是乡村红色文化的主体,要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从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入手,了解村民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乡村应成立乡村红色文化经营协会,同时建立乡村村民自治协会参与组织,积极开展村民权益大会,听取村民意见,建立协调机制,分工明确,对接便利,对于政府的政策方针,扶持福利要及时告知村民,对不理解、不清晰的要耐心解释,提供帮助,尤其在投资导向、政策方向等方面。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要做好科学规划。对此,一批亲民的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干部责任明确化,提高决策能力,建立起团队意识,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激发其责任感、使命感,及时纠正工作中的疏忽与纰漏。建立奖励村民的长效机制,对有农业种植、手工手艺等技术的村民要及时鼓励与嘉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村民发展积极性。

3.注重乡村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红色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红色文化发展的全过程。首先,从规划设计之初,就要坚持绿色低碳的理念,杜绝破坏生态的项目。其次,在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科学的生态保护方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发展红色文化的同时不失绿色环境。最后,乡村红色文化发展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要把握好红色文化开发与绿色生态保护的平衡,保障当地村民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下,乡村红色文化发展不能仅注重经济效益,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也应实现共赢。

(二)打开思路,创新发展

1.文化活动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被运用到文化产业中,促进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在景区内打造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真实还原当年的战斗场景,给游客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经过一系列有难度但又有深意的体验活动后,更能体会出当年先辈们革命的不易与艰苦,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忆红色文化。这更加注重贴近当代年轻群体的受众偏好,增加了创新感与体验感,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参观红色遗迹,听取解说员讲解代入感增强。加快更多引入高新智能技术,利用VR等还原技术,从人体感官到精神认知得到提升,营造出的真实氛围更容易让游客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使乡村红色文化产业逐步摆脱说教式的单一形式。

2.文化教育创新。强化乡村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与各大、中、小学进行研学项目合作,建立配套化,体系化的乡村红色文化教学方案,衔接体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每个学年定期定点到乡村开展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展乡村红色文化景区红色研学活动,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道德情操,定期开展乡村红色文化知识大赛,开展假期乡村红色文化深度体验营等丰富的乡村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3.文化传播创新。结合当下的文化传播环境,注重文化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展示,进而发挥文化价值。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甚至车载调频广播、手机数字博物馆等新兴传播手段,对乡村红色文化进行真实、全面、灵活、立体的传播。同时多利用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尽可能地与受众群体加强互动,或以互动视频的方式更加直接地产生互动。

构建数字空间增加乡村红色文化认同,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不光用新颖的方式与文化符号进行传递,还应进行红色文化共享与价值创造,通过集体认同与共同的体验形成数字空间认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乡村地区在物质空间、文化空间逐步被压缩,乡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乡村青年群体大量出走,致使乡村文化认同偏低,而数字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乡村文化日渐压缩的发展空间,助推多元文化传播主体的主动参与,各个岗位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第二,新媒体的互动频次提高,产生了归属感。比如,乡村基层组织搭建公众号平台,分享最新政策动向、红色文化活动筹备、定期发送红色乡村介绍、红色文化旅游等内容,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满足了乡村居民的文化信息需要,进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猜你喜欢

红色村民资源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