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春鱼种放养时的注意事项

2022-11-05王晓旭王俊恒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5期
关键词:霉病清塘鱼体

○王晓旭 王俊恒

(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许昌 461000)

立春过后气温逐步回升,就要开始准备新一年的渔业生产,结合许昌地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经验,对开春时期的鱼种放养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做以下综合叙述。

一、放养环境的消毒处理

无论是新修鱼塘还是多年老塘,清塘治理是放养前非常有必要的。清塘方法有很多种,最经济实用还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在水产健康养殖应用中具有安全、环保、副作用小等优点。水生动物均喜生活在中性和弱碱性水质中,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提高和稳定水体pH值,中和调节酸性水质,增加水体中的钙质含量。还可以改良土壤底质和改善水体养殖环境中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体肥度。

1.池塘经抽水、晒塘、清除过多淤泥、修缮塘基等修整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水深保持5~10cm深左右,使用量 为 50~80kg/亩 ,在池底四周挖数个小坑,将生石灰在坑内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把池底的石灰浆与塘泥耙一遍,充分混合后能加强清塘效果。湿法清塘,水深保持1m深左右,使用量为150~250kg/亩,具体用量视池底淤泥多少、土质酸碱度而定。

2.池水的pH值经过24小时后大概达到11左右,pH值的强碱性可迅速清除灭杀塘内残留的野杂鱼、水生生物、螺蛳、寄生虫、病原菌等敌害生物。同时需要注意pH值为11的水质环境下对人体的皮肤是有一定伤害的,在进行检测水质和观察酸碱度时,和水体接触后要及时冲洗。

二、鱼种质量的选择

养出好鱼,选择优质鱼种也是关键因素。尽量选用同期同龄鱼种,鱼种的体长规格控制在10cm左右,大小基本一致、鱼体光滑黏液丰富、水中游动活跃、体表鳞片完整,没有明显的擦伤和鱼病症状。鱼种的规格要尽量选大不选小,大规格鱼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寒、耐低氧能力强,应激反应小,适应新水体环境快,成活率高,死亡率可降低到5%以内。

三、下塘前的鱼体消毒处理

1.减少鱼病的发生应该以预防为主,下塘前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是从源头对病原体传染途径进行管理,减少鱼病发生几率的最有效方法。鱼种的消毒处理方法可按常规要求操作,但要避免不按技术指标执行走过场。

2.鱼种下塘前的消毒处理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防治烂身病、烂鳃病和白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可以用3%~5%的氯化钠溶液浸洗鱼体,时长在10~15分钟左右;防治弧菌、爱德华氏菌等细菌性疾病可用15mg/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洗鱼种,时长在8~15分钟左右;防治皮肤病、鳃病等细菌性疾病可以用10mg/L漂白粉溶液浸洗鱼种,时长在8~15分钟左右;防治三代虫、车轮虫病等疾病可以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时长在8~15分钟左右。

四、鱼种放养

1.放种时间要根据水温情况进行,温差越小鱼种应激反应越小。应选择晴天、向阳、气温稳定时进行,避免在刮风、下雨、阴天等气候异常的天气放养。

2.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投喂并及时观察吃食情况。每天投喂频率和投喂量要根据气候气温变化、水质状况及时调整,对池底水质指标及时进行检测,监控水质的变化。发霉变质、配比不合适的饲料不能投喂,鱼种吃食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饲料后会造成毒素积累,引起鱼的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抗病能力下降,频繁发生病害,造成鱼种死亡。

3.放养密度要因地制宜,不同品种苗种的投放密度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放养密度过稀,会影响池塘的利用率,造成水体浪费养殖成本升高;放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发生泛塘情况,影响鱼种的健康生长。

五、水质调控管理

立春后的气温在回温过程中不稳定,昼夜温差大,还会有不同程度降温的“倒春寒”。要根据当地气温的实际情况,多观察池塘水色和鱼种活动情况,对开春早期的水质调控进行关键期机动管理。

1.随着温度回升,养殖水位要由浅到深逐渐调整,每15天左右视实际情况加注新水1次;5月份气温稳定以后每7天加注新水1次。加注的新水要求水质新鲜、无污染、溶氧充足。注意天气变化,温度突然升高或者降低,要及时增氧、增加溶氧应对水质变化。

2.把好水质消毒关,预防外源病原生物,尽量采用物理方法净化养殖用水,加强对水体进行病原和水质的监测、检测。水质恶化会引起水体缺氧,影响鱼的生长、健康等问题,要及时关注水质的硬度、碱度、pH值、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动态参数指标,还要监测有益菌和致病菌情况。氨氮,亚盐,pH值只是几个参考指标,我们还需要关注池塘的水色、藻相,池塘表面是否有油膜、下风口死藻多不多、塘内早晚枝角类多不多、池塘水的早晚透明度有没有变化等情况都要掌握。

3.合理投喂。初投饵料要以精料为主、少量多次,定时定量,当天吃完。在饲料中可以混加适量能增加鱼种免疫力的正规添加剂,保障鱼体入塘后尽快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适应新环境,降低早春发病概率。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发现水体中氨水平过高时,要及时停止或减少饵料的投喂。

六、重视鱼病预防,加强重点疫病防控

1.最常见的鱼病是体表出血、鳞片脱落、烂身烂腮等症状,有时还会发现很多寄生在腮上的车轮虫,指环虫等现象。出现以上问题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池塘的水质发黑、鱼种的投放密度过大、投喂饲料的品质差、饲料发霉变质,以及饲料投喂量过多都是影响因素。检查病鱼情况要多检查几条鱼,逐个对比,综合分析,因病施药,及时治病杀虫。

2.春季应关注真菌引起的的水霉病;细菌引起的鱼体烂身、烂鳃和白皮等病害;水质较差的养殖水体的寄生类纤毛虫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的小瓜虫病等病害。水温在20℃以下的早春水体环境,水霉病常见发生。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适合绝大多数寄主,投放转塘过程中难免会有鱼体体表擦伤情况,这种情况很容易感染水霉病。水霉菌寄生初期肉眼不易察觉,不容易看出病鱼体表的异常症状。当发现鱼体体表有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病鱼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进而病鱼患处肌肉腐烂,最终病鱼体力衰竭死亡。

防治水霉病以消毒为主,可结合鱼种入池前消毒、消毒剂水体消毒、使用防治水霉菌的药物、投放水产专用颗粒底改剂进行综合防治。注意事项:①鱼种转塘入池时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鱼种体表受伤;②入池前用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消毒10~15分钟左右;③防治消毒处理用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连续两次,隔天一次。若发现已感染水霉病,用食盐和小苏打按照3∶1的比例混合全池泼洒,根据情况严重程度适当增大用量。④要及时捞出病鱼或死鱼进行销毁或深埋,防止病菌扩散感染更多鱼种。

3.天气晴好、气温稳定时对养殖水体进行常规消毒,用聚维酮碘溶液每隔7天进行一次全池泼洒,进行预防消毒防腐。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定期肥水,保障水体溶氧,培养浮游动植物,稳定水体,提供天然饵料。

4.应对鱼类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早预防、常检测、保持水体水质的适宜与稳定是防控病害蔓延的关键。

猜你喜欢

霉病清塘鱼体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卢华
春山闲话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适用于水质污染判别的鱼体尾频检测模型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
水墨清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