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池塘培育黄颡鱼苗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022-11-05周翠萍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放苗增氧机摄食

○周翠萍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主产区在湖北、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又因为养殖周期较短,养殖经济效益较高,消费需求大和盈利空间大带动养殖积极性高涨,近10年来养殖产量节节攀升,年产量已超过50万吨,消费缺口依然较大,所以该品种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喜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池塘中如何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做以下介绍。

1.池塘条件:培育池面积一般2-5亩较为适宜,便于苗种摄食均匀,捕捞操作简便,池塘能蓄水1.8m,池底平整,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用遮阳布遮住部分塘面。

2.池塘清塘肥水:在投放苗种前,选择合理方式,首先对池塘除野杂鱼、水生昆虫、杀灭池塘病菌、寄生虫、螺、杂鱼卵和改善池塘底质、调节水质,培育出浮游动物后放养苗种。

有条件晒塘的鱼塘或季节里,在放苗前30天左右放干塘底水,对池塘进行曝晒15天左右,使塘里淤泥干涸裂口。没有条件晒塘的鱼塘或季节里,在放苗前15天左右,塘里保持5cm深水,根据淤泥厚度,用生石灰75-125kg/亩兑水全塘泼洒;或用漂白粉10-15kg/亩兑水全塘泼洒。清塘同时,清除池塘周边蛇、鼠、蛙等敌害,防止敌害摄食苗种或携带病菌。在放苗前10天左右,塘里进水0.5m左右,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放入杂鱼、害虫等。

为消除池塘中可能存在的氨氮、pH值、亚硝酸盐等水质超标,并稳定水质,也培育出黄颡鱼水花下塘就能摄食的适口饵料轮虫,在放苗前7天左右,水中施用氨基酸、小球藻、光合细菌等培藻培益生菌的产品,产品要求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施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3.放苗:放苗前测量溶氧、pH值、氨氮等水质指标或苗种试水,指标正常或苗种活力较好即可放苗。放苗前12小时,在池塘中泼洒有机酸、VC进行解毒抗应激的水质处理。春秋季放苗时间最好在清晨,夏季水温较高时则在半夜水温较低时,投放孵出5天左右的黄颡鱼卵黄苗,密度为80万尾/亩左右。将运回来有苗的氧气袋放入塘中约20分钟,池塘水温与氧气袋水温温差小于2℃,在上风口将袋子打开,将鱼苗缓慢放入池塘。

4.驯食:在鱼苗投放5-7天长到2cm左右时,塘中的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天然饵料减少,及时驯食,驯食采用夜晚灯光诱食效果较好,在池塘沿边每隔30m左右设置一台鱼苗驯食用投饵机,投喂42%蛋白的黄颡鱼苗膨化微粒子料,随着苗种不断生长,实时缓慢调整膨化颗粒料,投饲量及粒径根据苗种数量和大小调整,以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

5.放苗后水质管理:放苗当天0.75kW/台的增氧机持续开启至放苗后3-5天,5天后根据溶氧情况开启增氧机,可只晚上开启增氧机,增氧机功率达到0.5kW/亩以上,保持高溶氧和水体微流动。放苗后5-6小时,再泼洒一次有机酸、VC等解毒抗应激药物。放苗10天后逐渐注水,增加水位至1.5m,适当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小球藻、硅藻等产品调节水质。

6.疾病防控:每天早中晚巡塘,每7天测一次水质和鱼体镜检,及时发现鱼苗和水质异常。黄颡鱼苗种早期主要是车轮虫、小瓜虫病害,中后期主要是腹水病病害,注意肥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发现疾病进行对症治疗。

7.及时分池:经过30天左右培育,黄颡鱼鱼苗长到2000尾/kg左右,及时将鱼苗分池培育,降低培育密度,使鱼苗摄食更均匀长势更旺盛,分池前停食1天,泼洒有机酸缓解应激反应,拉网分池后泼洒聚维酮碘消毒防止病菌感染。

猜你喜欢

放苗增氧机摄食
诗意的劳作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孤啡肽N/OFQ促进鱼类摄食的研究前景
养殖条件下叶尔羌高原鳅摄食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昼夜节律
鱼类leptin基因研究进展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适温条件下盐度对海刺猬活力、摄食和存活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