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职责研究

2022-11-05赵是森屠丽芳吴相雷

武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职责全民

赵是森 屠丽芳 刘 望 吴相雷

1.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1 问题的提出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称“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同样也成为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试金石和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一切灾害从来都不是独立于社会文化系统之外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社会放大”机制,会产生连锁反应。如从体育产业看,原本蓄势待发的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基于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和减少人员聚集的措施下处于停滞状态,中小体育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从全民健身看,“免疫力”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实可靠之甲,“健身与健康”成为全国群众的共同需要和追求,而此时几乎所有健身活动被压缩于家庭空间;从竞技体育看,疫情下的东京奥运延期使得奥运备战节奏被动变更,训练参赛面临巨大负担;从学校体育看,基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生体育在线教学的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脱节严重。

防控疫情,政府职责首当其冲,但这场生死攸关的防疫阻击战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安危,每个组织、公民都责无旁贷,因此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体现了制度优势,显现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强大动能,为后疫情时代体育事业的复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体育和社会组织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后疫情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体育治理时应如何借助突变中的机遇进行职责侧重?如何提升其治理能力,进而助力治理职责有效发挥?基于这样的问题关切,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从体育产业、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四个方面阐述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职责为什么要侧重、如何侧重,并基于疫情防控期间世界体育与社会组织治理的危与机就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展开研究,为完善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体育强国和促进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兼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对策建议。

2 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

2.1 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我国体育事业遭遇暂时性停摆危机,人际距离的严格限定使得以坪效度、人流量、转场率为命脉的体育产业遭受重创,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表现出持续性、社会性以及结构性的特征,其中作为体育产业领域龙头产业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因其明显的集聚性特征受影响较大,大部分赛事仍处于停滞状态,如原定于中国举办的女足、女篮等奥运资格赛、国际性赛事、职业联赛以及近三成马拉松赛事被迫延期、取消或异地举办。这不仅给办赛主体和赞助商带来巨大的收益损失,而且使职业俱乐部、体育场馆运营商面临经济压力,甚至是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疫情进一步激发了包括电子竞技运动在内的线上体育竞赛表演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活力,促使其成为未来新兴的体育产业。据报道,腾讯的网络游戏在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可达31%。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体育赛事活动需求潜在着集中爆发的趋势,赛事举办,成为必然。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到来,人们的线下体育观赛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相反“云赛事”、线上观赛满足了大众的参赛与观赛需求,各观赛平台观看时长明显增加。

2.2 新冠疫情对我国全民健身的影响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体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有着积极作用。疫情期间在无法到室外进行安全健身的情况下,人们对健身与健康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经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等抗疫英雄的倡导,人们为增强体质开始居家健身,“客厅健身房”、“卧室瑜伽区”等居家健身风靡全国。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举措的落实,国家体育相关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纷纷加入健身防疫的宣传以及居家健身项目的开发与推广普及,真正做到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全民健身”。例如国家体育总局连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布了《科学健身18法》;体育社会组织和个人(俱乐部负责人、奥运冠军等)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短视频平台传播居家健身知识和方法。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居家锻炼“线上”健身形势的升温,也标志着以村、居为基本单位,小区(集中型楼宇)为单元,组成的全民健身社区网络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3 新冠疫情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

2020年本是全球奥运之年,是竞技体育展演与竞技水平检验之年。然而,出于运动员健康和安全着想,国际奥委会宣布2020年东京奥运会延期至2021年7月23-8月8日举办,同时使得原本已经避让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大部分国际体育联赛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如北京冬奥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是巴黎奥运会。奥运会延期是疫情肆虐形势下国际奥委会的无奈之举,也是国际奥委会维护奥林匹克利益、保障运动员健康权益的必然选择。奥运延期备战是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治理水平、科技助奥保障能力的检验,是对奥运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成效的检验,更是国家体育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检验。

随着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协会主导备战、训练基地负责保障的“二元备战保障模式”成为选择。其在组织管理、人才选用、资源聚集、备战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功能更加凸显,对奥运备战的影响为众人所关注。针对东京奥运会推迟后的训练节奏调整和计划安排,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及时同国内训练学专家和相关训练中心、体育部门等开展专题研究,围绕不同项目训练节奏的调整、多项赛事备战时间的重叠、训练计划安排的衔接等展开科学有效的安排。另外,加强各单项体育协会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合作,及时摸清、排查各项目训练和参赛情况,以为更好备战两届奥运会提供相应保障。

2.4 新冠疫情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域。受疫情影响,我国推迟2020年春季开学,以线上授课为主,基于“停课不停学”,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也以在线教学的方式展开,多地学校课程包括体育锻炼都在家庭或封闭管理的社区内进行。期间为强化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相关“指导意见”。但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家庭体育观念落后等因素影响,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很少基于社区或者家庭进行体育锻炼,即使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基于俱乐部、体育公司进行技能培训。学校与社区、家庭体育的脱离,使得在疫情期间“听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具有典型身体性、互动性和在场感的学校体育教学在脱离学校这一场域后,形成了“听看课”教学模式,并产生了“光看不练、练而出错”的教学现状,学生的课堂运动反应不尽如人意,很多专家学者也表示,体育在线教学的总体状况堪忧。这表明疫情期间暴露出了学校协同治理的失灵,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严重脱节。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复课又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体能和运动技能下降,以及夏季气温逐渐升高的现实情况,这都给复课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带来风险,给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带来影响和限制。

3 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职责侧重

3.1 体育产业:体育赛事的监督与协调职责

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指出,各级体育项目协会应加强对其主办、承办或者授权其他单位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的日常监管,并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服务。疫情发生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要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埃林匹克委员会、地方体育总会、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以及其他体育协会,按照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负责体育赛事活动的服务、引导和规范。鉴于此,后疫情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应侧重于体育赛事举办的监管、协调和保障等治理职责,以保证科学、有序、安全迎接体育赛事表演业态的新高潮,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空中秉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原则重点强化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保障职责。一是各体育协会需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角色,号召该项目赛事举办的相关主体加强组织自律,同时做好对本项目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以及对其他项目协会的外部监督职责,同政府部门合力打击赛事运营不规范、虚假宣传等行为;二是各项目协会加强交流沟通,建立体育赛事信息共享系统,通过协会间的有效协同,及时掌握疫情结束后不同赛事的举办信息,避免体育赛事活动扎堆举办带来的体育赛事表演质量下降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风险;三是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发挥联系群众的作用,及时整合群众体育赛事需求,各供给主体精准提供百姓所需的赛事服务;四是各单项体育协会应强化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职责,为办赛主体提供体育赛事“一站式”服务,精准助力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复苏。

3.2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促进职责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才能将增强人民体质落到实处,才能将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才有可能基于全民健康的基本现实逐渐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此次疫情使得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体育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不少专家学者分析以及以往的经验表明,疫情过后会激发民众体育参与的热情,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健身潮。面对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不足与全民健身新高潮的到来,仅靠政府单一主体和行政指令的治理方式,忽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于体育社会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受市场组织支配,且身处基层、贴近公众,具有运转灵活,更为了解公众体育需求的天然优势,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缺口,并于政府、市场构成相互制衡的稳定三角。因此,后疫情时代,作为全民健身的协同治理主体,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职责应抓住疫情契机,向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方向予以合理侧重,进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进一步融合。如开发推广便捷化、个性化的全民健身项目,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体育活动、居家健身活动,促进疫情所强化的全民健身意识转化为全民健身行动,进一步深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随着疫情的结束,全国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由于安全需求的淡化,工作、应酬、娱乐等使得空闲时间大大缩减,以及周围健身适宜度的下降,健身氛围逐渐消失,人们压抑许久的健身欲望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而逐渐消磨,之前没有健身习惯的人群可能逐渐推出全民健身行列,在疫情期间觉醒的全民健身意识和行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则会出现下行趋势,甚至恢复到疫前状态,以往的经验也表明了疫情所引发的健身热潮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后消退。鉴于此,后疫情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如何以居家健身为契机引导群众可持续的参与全民健身而侧重其治理职责。如通过普及健身知识弘扬健康新理念来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加大力度宣传“运动是良药”“运动是疫苗”的主动健康观,推动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与社区医院信息共享、责任互担、防治结合,持续激发全民健身意识。

3.3 竞技体育:奥运备战的保障职责

东京奥运会延期后,赛事日程、规则、资格赛方案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各项目国外重点对手的备战信息不明确,信息情报不畅将影响我国备战的精准性,此时中国奥委会、各单项体育协会应加强同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沟通,将其治理职责向国际赛事信息收集与研判的方向进行侧重。如日本的体育情报与运动员数据中心,负责奥运项目竞赛规则研判、竞赛对手情报搜集、信息传递与共享工作,实施运动数据一元化管理。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单项组织沟通,为运动员延期备战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保障,广泛与其他国家单项体育协会进行协商与合作,及时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各项目资格赛调整的规则建议,为我国运动员争取更多的参赛机会,收集不同国际单项协会关于奥运延期的措施和新规则,精准把握规则修改的精神实质。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积极筹划高水平的对抗赛和奥运模拟赛,将资格赛和单项赛事取消或延期给运动员竞赛能力影响降到最低,履行好为参赛运动员提供高水平、多规格训练服务的职责,从而为运动员保持和提升竞技水平提供平台。各单项体育协会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优势资源进行跨界合作,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依靠科学技术全方位保障奥运备战工作。

体育社会组织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尊重预退役运动员选择的前提下积极吸引预退役运动员加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不断为体育社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发光发热,从而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保障。

3.4 学校体育:社区、家庭体育的链接职责

学校体育同社区、家庭体育有机协同衔接,不仅可以实现学生体育参与的无缝隙式引导,通过社区和家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且可以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活力、有效带动家庭体育开展,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的开放,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共享场地资源;学生在学校习得运动技能与知识、体育锻炼习惯,很好地影响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体育锻炼。同样在国家层面也强调了学校体育与社区、家庭体育的有机协同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的大考,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脱离的狭缝被放大,在家庭体育缺位下家长与学校在教育观念上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因此,后疫情时代,除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主动调控外,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职责应侧重于学校体育与社区、家庭体育的链接,以居家健身为契机,借助重叠空间和互联网的跨空间链接功能,把家庭的日常生活空间与体育教学空间、全民健身空间融合在一起,加深“体育生活化”的意识,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这一治理职责的侧重旨在形成学校体育与社区、家庭体育协同治理格局,从而引发全民健身的一系列变化,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职责全民
全民·爱·阅读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