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评《大学生心理学》
2022-11-04丰榆雅
丰榆雅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信息的诱惑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一方面歌舞升平的享乐之风盛行,另一方面残酷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使得大学生面临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从而导致了一些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有的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因缺乏理想和信念找不到奋斗目标迷茫而颓废了;有的因人际交往障碍而导致孤僻自闭,因无法融入大学集体生活而抑郁;有的因自身家庭条件太差而又虚荣攀比,走进了校园贷的噩梦,甚至不堪网贷的心理与精神折磨而绝望自杀;有的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导致精神恍惚,等等。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旦得不到疏导和解决,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加之新时代大学生大多是零零后独生子女,他们像温室之花一样被家长无限呵护,脆弱的心理和体质让他们无法战胜各种诱惑、困难与挫折。为此,高校要加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力度,积极构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理论体系,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广泛开展各种心理咨询服务,以科学有效的咨询方法来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模式,增强他们战胜各种心理疾病的自信心。为此,由励骅撰写的《大学生心理学》一书,有助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该书重点阐述了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问题。
作者坚持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以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为出发点,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还以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供读者进行对照与参考,保障大学生能够在社交与学习生活方面,与其他人进行较好的沟通或配合。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者本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衷,并结合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全面阐述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向学生大声疾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为宣传普及心理学知识尽了绵薄之力。为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意识,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应用,重点探究了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人格完善、学习与创新、人际交往与恋爱、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网络心理与择业心理、心理咨询与生命教育等问题。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实践性,通过案例、测试和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为突出应用性,作者打破了传统理论框架体系,注重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作者还采用心理咨询方法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模式,通过面谈与讲座、电话咨询和网络教育等方式,以及心理咨询手段来矫治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调适或干预。
首先,作者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等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论述了大学生的适应与发展问题。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入学的适应与调整,以及心理适应与发展的任务与方法。其次,论述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问题。具体阐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积极自我意识的构建,以及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等问题。第三,论述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主要阐述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时间管理、恋爱心理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调适与优化等问题。第四,论述了大学生的危机应对和网络心理问题。重点阐述了大学生的挫折应对、压力管理、自杀现象分析、网络生活、网络成瘾和网络道德。最后,论述了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问题。重点阐述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和自主创业;关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问题,主要阐述了健全人格的标准与发展特点、常见人格问题与健全人格塑造。作者认为树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需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与大学校园环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需要从心开始;为展现生命的不同精彩,需要进行完全人格塑造;为解决神经障碍、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需要加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总之,通过生命教育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笔者认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选择与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高校要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守护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互联网 + 心理健康”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个性化心理诊疗活动,加强网络使用规范与教育,以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其次,提前预测大学生心理以防范于未然,咨询服务时要做到以心换心和情理交融,要因人施方和强化心理疏导,倡导民主平等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网络管理上要做到多方协作以形成全方位合力,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超前性、情感导向性、现实针对性、学生主体性和管理网络性。第三,还要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管理工作新思路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优势和诱导他们的积极情绪,在目标定位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发展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评估积极的大学生心理资源和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激活大学生心理组织的积极因素,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四,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具体心理问题采取认知和行为等正确的咨询理论。心理咨询教师要确定诊断和端正咨询动机,咨询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负面情绪产生的实质,学会运用咨询所学到的知识来调整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后,作为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要以心换心,注重情理结合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导向性。教会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树立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和发展方向,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系。
总之,积极探究大学生心理咨询策略和选择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搞好心理预测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倡导民主、平等和关爱理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通过因人施方和强化心理疏导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从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