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

2022-11-04徐凤芹张义中

大众考古 2022年5期
关键词:斗拱木结构墓室

文 图/徐凤芹 张义中

M12仿木结构门楼

埠 里宋代家族墓地位于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鲁庄南一条东西走向的丘陵南坡。墓地平面呈椭圆形,总面积约18.8 万平方米,其北界为丘陵的陵脊,西界和南界地势低洼,为一条古河道,东界有一条小冲沟。墓地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为配合道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 年5 月—2020 年12 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今合肥市文物保护中心)、长丰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墓地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墓地航拍

M1

考古工作概况

考古发掘实际清理宋代墓葬8 座。墓地的修建和排列经过仔细的规划,M12 是墓地中规模最大的墓葬,位于墓地最北端,处于最核心位置,其余墓葬按昭穆制度依次排列。其中M1、M12 和M14 为已清理墓葬中较为重要的发现。

M1

M1 仿木结构墓门

M1 八边形墓室,内置三棺

M1 出土器物

M1为带墓道的八边形单室砖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70°。墓葬通长14.2 米,宽5.52—5.82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4 个部分组成。墓道朝南略偏东,平面大致呈梯形,南端呈台阶状,由7 级不规则土台阶组成,中间呈坡状,北端与墓门地面齐平。墓门为砖砌仿木结构门楼,高约3.4 米,宽约3.2 米,上为砖雕斗拱及屋檐结构,下为长方形门道内辟拱形门洞,门洞以菱牙砖封堵。券顶甬道进深0.9米。墓圹大致呈方形,内砌墓室,墓室东侧墓壁和顶部遭破坏,下部呈方形,内空长约3.86 米,直壁直角,在距墓室地面约0.7 米处于4 个拐角向上内收成八边形结构,然后以平砖顺砌两层普柏枋,向上由八面逐渐内收形成叠涩顶。墓室内设棺床,置三棺,保存完整。

出土器物共51 件(套),分漆木器、金银器、陶器、瓷器和铜器5 大类,包括镶银釦十六曲葵口漆盒、镶银釦漆盏托、镶银釦六曲葵口漆碗、委角束腰形漆盒、委角方形漆镜盒、蹀形漆盒、漆茶匙、金背木梳、银背木梳、青白釉印花牡丹纹渣斗、青白釉印花牡丹纹银釦盏、青釉银釦盏、六曲瓜棱腹银碗、六曲瓜棱腹小银盒、金钗、金镯、金簪、金耳坠、“亚”字形铜镜等。

M12

M12 墓室内部结构

M12 毬纹格眼窗

M12 墓室内景

M12

M12 为墓地中规模最大的墓葬,通长12.1 米,宽8.7 米,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33°。墓葬早年被盗,顶部不存,墓葬形制与M1 相似,为带墓道的八边形单室砖墓。墓道朝向西南,平面大致呈梯形。砖砌仿木结构门楼残高3.82 米,宽约6.44 米,上为砖雕斗拱及屋檐结构,下为长方形门道,复杂繁缛,高大威严,蔚为壮观。券顶甬道进深0.88 米。墓圹平面呈椭圆形,内砌墓室,墓室下部略呈方形,内空边长约4.92 米,直壁直角,在距墓室地面约0.62米处于4 个拐角向上渐内收成八边形结构,然后以平砖顺砌两层普柏枋,枋上砌斗拱,每朵斗拱出三跳华拱,向上按八边逐渐内收,形成墓顶。墓室南北两壁分别置毬纹格眼窗户1 扇、灯龛2 个,东壁置砖砌仿木结构门1 扇。墓葬经盗扰,墓室内棺木和人骨散乱不堪,不成规律。

出土器物共23 件(套),分漆木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和墓志等7 大类。其中的湖田窑青白瓷腰檐烛台当属精品。

M14

M14 仿木门结构

M14

M14 系带墓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平面呈刀把形,方向175°。墓葬规模与M1 相当,通长9.62 米,宽5.24 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4 个部分组成。墓道偏向墓室一侧,朝向西南,平面大致呈长方形。砖砌仿木结构门楼高3.44 米,宽约1.5 米,上为砖雕斗拱及屋檐结构,下部辟圆拱形门洞,门洞以菱牙砖封堵。券顶甬道进深0.76 米。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内砌墓室,墓室外顶部中心微微隆起,呈龟背状,下部略呈长方形,在距墓室地表约1.62米处向上以平砖顺砌两层普柏枋一周,枋上砌斗拱,每朵斗拱出两跳华拱,向上按长方形逐渐内收,形成盝形墓顶。墓室内棺板纵横交错,叠压放置,无一完整,无法辨认棺木的数量,人骨已不存。

出土器物共计5 件(套),主要为银钗和铜钱。

M14 顶部

M14 墓室内棺板纵横交错、叠压放置

墓主和年代

墓地中的M12 出土2 块墓志,上半部分虽漫漶严重,但仍然给解读墓主身份信息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线索。根据墓志记载,墓主所属家族祖籍寿县安丰,后迁至“慎县袁团镇”(今肥东县元疃镇,距墓地直线距离约10 公里),家族成员的主要活动年代为北宋晚期的元丰至政和年间(1078—1118)。综合考虑墓葬形制、仿木结构建筑形态、出土器物(特别是墓志等有明确纪年的器物)等,我们认为埠里墓地是安徽江淮地区一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宋代家族墓地,M12 墓主可能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商家大贾,墓地的年代为北宋晚期。

埠里宋代家族墓地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对研究宋代的家族墓葬制度、埋葬习俗、地面建筑形态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保护和利用价值。墓地的规模与1973 年发掘的合肥包拯家族墓地相当(两者相距不足40 公里),但埠里家族墓地保存更好,出土遗物更丰富,且大部分出土器物保存完整,品相较好,级别较高,特别是漆木器,体量较大,数量较多(仅M1 出土漆木器就达18件之多,与1988 年发掘的合肥马绍庭夫妇合葬墓相当,同居安徽之首),且多为银釦器,十分罕见。

仿木结构建筑形态是墓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截至目前,安徽境内尚未发现宋代及之前的木构建筑,埠里墓地的仿木结构建筑形态与《营造法式》相印证,在建筑考古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根据这批仿木结构建筑的技艺、造型风格等,可大致推测墓葬建筑年代为北宋时期,其中M1 和M12 年代相近,M14 略晚,恰与考古断代相印证。

将M1 出土的3 具棺木送往室内开展实验室考古

三维建模初步成果

从墓葬形制来看,八边形墓室、仿木结构建筑形态是两宋之际中原和北方地区常见的墓葬元素;从出土器物来看,墓地既有耀州窑的青瓷器,也有湖田窑的青白瓷器。

文物保护

埠里墓地发掘中始终秉持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四位一体的理念。以保护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原则,在最大限度保证文物本体和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尽最大努力保留不同形式的墓葬结构,邀请文物保护专家驻扎现场,全程指导文物的提取和保护。在做好充分预案的前提下,我们将M1 出土的3具棺木送往室内开展实验室考古;对出土的大量漆木器进行保护和修复;对单体墓葬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对形制特殊、保存较好的墓葬,邀请专家到场提出发掘建议和保护预案后开展后续工作,使墓葬建筑和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发掘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多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最大程度挖掘出土遗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助力考古发掘成果的阐释。我们邀请古建筑专家对仿木结构建筑形态进行精准测绘和解读,建立了三维模型;邀请体质人类学家对出土人骨进行鉴定和DNA 检测;另外,棺木木种的检测、出土器物残留物的分析、金属器成分的测定、漆木器的修复及制作工艺的复原等工作也已经陆续展开。

猜你喜欢

斗拱木结构墓室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说不完的斗拱
BIM技术在古建木结构中的保护研究
云南藏区木结构民居框架构造研究
民居趣读
木结构古建筑现场抽样方法与检测流程研究
墓室探秘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