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治理——我国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2022-11-04杜京容任贝贝

图书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用户

陆 康 刘 慧 杜京容 任贝贝

(1.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 211171;2.上海市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所 上海 200336)

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数字政府,完善数字社会治理手段,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1]。随着数据科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2],数据技术逐渐被信息科学强势吸收,图书情报终有望为数据治理提供学术思想与技术方法[3]。同时,数据治理生态体系也需要图书馆执行数据获取、数据共享、数据重用的政策[4]。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5]提出“研发文化和旅游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有序开放共享等相关技术”,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科技发展奠定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早在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6]就提出“落实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部署,共建共享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数据资源融通融合”,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提供国家政策支撑。数据的重要地位已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大众认可[7],世界经济论坛将数据科学单设主体进行分析,其中数据治理和共享成为其中的重要版块,由此可见数据治理在数据发展中的重要性。智慧图书馆是当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8],其与数据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关注数据价值[9]。数据治理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数据价值、数据安全和用户保护[10]。图书馆希望在保障数据安全、用户安全的前提下,释放更多的数据价值来满足智慧服务的需要。同时,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治理制度、结构以及工具等因素对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数据治理研究对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智慧图书馆数据资源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包括文献资源、管理资源、系统资源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其既是数据治理的对象,也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在智慧图书馆发展,实现图书馆服务“智慧化”(智慧服务)的重要基础之上。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大有取代数字图书馆之势[11]。当前,我国图书馆向智慧化转型,资源建设体系也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馆藏体系建设、实物数字延展、资源共享合作、探索性资源以及专题特色资源等都是智慧图书馆数据资源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12]。数据是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被各行各业所重视,智慧图书馆也是其中之一。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发布的《2020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建议图书馆通过与科研人员、出版商、科学社交网络平台合作,参与数据管理工作,帮助建立涵盖元数据收集,数据获取、保存和展示的数据监管策略[13],进一步拓展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功能。智慧图书馆数据资源中的服务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可形成图书馆大数据,并作为社会网络资源用以分析挖掘用户需求,以供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14]。智慧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馆藏资源,还包括服务数据、业务管理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最终逐渐形成支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数据资源保障体系。

2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制度

数据治理制度建设有助于智慧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指南针,也是推动智慧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15],这是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的法律,反映了国家层面对数据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视。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收集、分析等数据使用行为对业务管理与服务创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其对涉及用户隐私敏感数据的使用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16]。智慧图书馆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其数据治理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统一的治理标准以及相应的政策规章的执行等。法律法规是智慧图书馆开展数据治理的基础与依据,当前我国主要的数据治理法律、标准包括《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为我国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制度建设提供相关依据。同时,行业规范的制定也有助于智慧图书馆强化数据意识、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营造透明、公开、有责任感的行业文化氛围,使图书馆的数据更加易于获取与使用,进而提升智慧服务质量。当前,我国图书馆行业的相关规范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指南》《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指南》《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指南》《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等,仍函待更新、完善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制度,保障智慧图书馆数据安全,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以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十四五”时期获得高质量发展。

3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结构

数据治理的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数据,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结构与智慧服务密不可分,其治理对象为数据资源,即馆藏数据、业务数据、服务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提出的数据驱动的集体馆藏为图书馆合作[17],实现馆藏数据错位发展与深度协同,为我国图书馆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思路。《数据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各部门依照国家规定,确定本部门、本行业的重要数据保护目录,并实行重点保护。”故智慧图书馆有责任、义务确保馆藏数据的安全[18]。业务数据包括图书馆各系统日常运行产生的数据,还包括资源加工记录、无线网络记录、门禁、监控记录等。业务流程重组是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包括采访模式、馆藏模式、服务流程的再造[19],其中对业务数据的管理是保障业务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服务数据, 包括文献服务记录(访问、检索以及下载、图书借阅、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等)、咨询服务、学科服务、服务评价反馈等数据,涉及多系统,异构性较强,需要用大数据思维展开治理,例如以匿名化、模糊化等模式处理,提供社会网络分析,用以感知用户需求,支持图书馆智慧服务。用户行为数据, 即用户在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留下的行为数据,包括评论、文章、图片、视频等。部分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用户需求,即显性需求,例如用户评论中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需求。服务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都可以被用于“用户画像”,以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精准性。所以,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治理对象,既包括馆藏数据、业务数据等传统图书馆拥有的数据,也包括服务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用以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用户画像的数据。

4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工具

智慧图书馆作为数据整合者,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同时,也应协调各数据系统之间的活动,努力消除系统之间的“技术鸿沟”,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最大程度释放数据价值。其中,工具是智慧图书馆实施数据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20],也是图书馆用来实现“智慧服务”目标的手段之一。从工具的属性来看,技术工具和社会工具是图书馆数据治理实现“智慧服务”的重要途径。技术工具可以分为:数据标准化、数据开发、数据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等四种类型。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标准化,即从行业标准建设角度将业务数据实现归一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的共享性,便于数据的集成与应用。如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业务统计数据规范》,其是深圳市针对公共图书馆统计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21]。该标准减少了公共图书馆的统计分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互操作性、明确了统计内容、确定了数据汇总不可重复计算原则,同时也界定了馆际资源利用及数据分享机制等。数据开发则是从业务功能角度,为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数据平台的设计、规划,例如OCLC为Europeana数据集开发了语义相似度计算算法[22]。数据平台是智慧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渠道,如OPAC书目检索系统。建设数据管理系统将有利于智慧图书馆实现数据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如汇文、图星、FOLIO等都发布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重构业务流程,拓展新功能。社会工具则主要通过将图书馆行业联盟如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数据治理主体,集思广益,利用多方力量汇聚智慧图书馆治理策略,同时还利用行业内部宣传,提高图书馆员、用户的数据意识,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5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对策

数据治理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治理制度、数据治理结构以及数据治理工具建设,都为智慧图书馆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数据治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5.1 完善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在2018年6月发布了ISO/IEC PDTR 38505-2,旨在为组织的治理主体和管理者建立关联,确保数据管理活动符合组织的数据治理战略[23]。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8年6月发布了《信息技术服务 治理 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GB/T 34960.5—2018,以下简称:《数据治理规范》)这一国家标准,旨在促进组织高效、合理地利用数据,并在数据获取、存储、分析、应用、呈现、归档和销毁过程中,提出数据治理的相关规范,从而达到运营合规、风险可控以及价值实现的目的。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包括完善数据治理框架、数据治理模型,以及引入成熟度评价和有效性评价机制,如图1所示。《数据治理规范》第9.3节指出,评价数据治理绩效、风险与合规,最终保障数据治理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绩效评估(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机制、流程和制度。因此,要定期评价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的成熟度、有效性,确保数据使用以及数据价值释放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其中成熟度评价应包括逻辑(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流程规范)、要素(馆藏数据、业务管理数据、服务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等)、应用(智慧图书馆数据价值释放)等方面;有效性评价应包括思维与经验的相互作用等。我国图书馆行业组织,如中国图书馆学会、CALIS等也应依据ISO/IEC PDTR 38505-2、《数据治理规范》等标准,解决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治理规范的问题,制定适应智慧图书馆场景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不断优化数据治理的策略、方法、流程以及制度,完善智慧图书馆数据管理与价值体系。

图1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

5.2 完善智慧图书馆法律法规制度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24],包括图书馆专门法,如《图书馆服务法》《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等;图书馆相关法,如《高等教育法》《爱国者法案》《儿童互联网法》等;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如ALA于1939年颁布的《图书馆权利法案》;图书馆战略规划,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制定的《2019—2023年战略规划》,其确立了全美国人民都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25],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制定的《2018—2022年战略规划》则侧重于体现公共图书馆在社区中的地位这一核心使命[26]。我国图书馆专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的,但是在行业制度方面与美国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信息技术服务 治理 第5部分:数据治理规范》等,都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长期以来营造的“重技术、轻制度”氛围,也是造成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所以,中国图书馆学会、CALIS等图书馆行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尤其是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应建立路径清晰的智慧图书馆发展目标,构建数据治理标准制度,编制图书馆行业战略规划指南,以指引各级图书馆科学制定适应本馆的发展规划。

5.3 协同治理智慧图书馆技术制度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27]。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文化产业创造力的核心元素,将制度创新作为规范文化管理、确保文化产业有序运行的关键因素。智慧图书馆作为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通过技术、制度协同创新来与其他文化机构共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图书馆以技术创新不断引领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数字人文、区块链等技术陆续被智慧图书馆借鉴应用,并融入相应的服务系统,成为知识服务的创新点。因此,智慧图书馆的主管机构要将数据治理视为“跨领域”的公共治理问题,不能仅依靠单一图书馆实现自我变革,而是要通过各级图书馆学会、协会组织加强业务系统内的合作,还要与其他机构部门合作,建立规范的合作机制,实现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效益的最大化。中国图书馆学会、CALIS以及各级图书馆学会等行业组织是参与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提供技术、案例以及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智慧图书馆不是技术堆砌的产物,而是需要技术、制度、人才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数据的有效治理、智慧服务的高效开展。

5.4 数据治理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的目的是实现服务的智慧化。技术创新融合智慧发展、数据驱动引发数据治理[28],智慧图书馆处于社会创新发展的环境中,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以满足日益多变的用户需求。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进一步明晰数据治理内涵,不能将数据治理完全等同于数据安全、用户保护,而忽略数据价值的释放,这样的认知也不符合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规律。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数据价值能否得到有效释放直接影响到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所以,数据治理是智慧图书馆创新的重要基础。同时,智慧图书馆发展也需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数据驱动的关系[29],利用先进的技术治理理念、方法,实现治理目标与治理方案的统一。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应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进而实现服务创新,促进数据管理与智慧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社会化,同时借鉴国内外各行业成熟的数据治理理论、模式、方法,提升馆员数据治理能力,为我国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也需要尽快摆脱“重技术、轻制度”“唯技术论”的倾向,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而忽略了数据治理的本质是智慧服务的提供。技术工具只能作为实现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的一种保障,而“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才是智慧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

6 结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智慧图书馆高速发展的时期。数据作为促进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数据价值的释放直接影响着智慧服务的成效。从数据资源、数据治理制度、数据治理结构、数据治理工具等方面探讨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路径,对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协同作用,“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仍然是智慧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思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要促进智慧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数据治理是智慧图书馆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需要广大图书馆从业者、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形成适应图书馆智慧服务场景的数据治理体系,以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