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噬相关基因-7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相关性分析
2022-11-04焦琼温雯许笑宜张恒亮
焦琼,温雯,许笑宜,张恒亮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急、预后差,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心电图筛查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其QRS波时限与患者心功能受损关系密切[2],可反映心肌缺血和心室功能紊乱程度[3]。自噬相关基因-7(ATG-7)即调节自噬相关基因,具有防御病毒等作用[4];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升高,为其诊断提供一定依据[5]。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心电图QRS波时限,探究二者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110 ms组(n=69)和QRS波时限<110 ms组(n=51)。QRS波时限≥110 ms组中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2.61±6.89)岁;QRS波时限<110 ms组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3.66±8.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6];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肾肝不全患者;合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其他自噬相关疾病患者。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协议书,同时经我院道德伦理协会审批。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发病至手术时间。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立即抽取静脉血 5 ml,室温静置2 h后,3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新的EP管中,-20℃冰箱保存待检。
1.2.1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ATG-7水平从-20℃冰箱取出血清,置于4℃解冻后严格按照人ATG-7 ELISA试剂盒(加拿大DLDEVELOP,货号:DL-ATG7-Hu)说明书操作进行,同时标准品按照要求稀释,酶标仪(赛默飞世尔,型号:Multiskan GO)测样品及标准品在450 nm处的光密度(OD)值,以标准品OD值为X轴,浓度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浓度。
1.2.2 心电图检查入院后患者于安静状态下行12导联心电图(日本三道,型号:ECG-2150)检查,标准电压为1 mV,走纸速度25 mm/s。选择清楚的QRS波,由2名心电图医师对QRS波群实现最长的导联测量,以QRS波起始部为参考水平,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顶峰,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低端,每次测量3个QRS波时限,取平均值,将2名医师测定的平均值定为QRS波时限。
1.3 随访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随访方式为打电话或门诊复查,记录12个月内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发生急性肺水肿20例、恶性心律失常13例和心源性休克15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未发生组(72例)和发生组(48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或[n(%)]表示,行卡方检验;Pearson法分析QRS波时限与血清ATG-7水平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发病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比较与QRS波时限<110 ms组血清中ATG-7水平(1.92±0.63)pg/ml相比,QRS波时限≥110 ms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2.73±0.73)pg/ml升高(P<0.05)。
2.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呈正相关(P<0.05),图1。
图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分析
2.4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QRS波时限<11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10 ms组患者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P<0.05),心源性休克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2.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关(P<0.05)。与QRS波时限<110 ms相比,120 ms≤QRS波时限<130 ms、QRS波时限≥130 m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与110 ms≤QRS波时限<120 ms相比,QRS波时限≥130 m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表3。
表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n,%)
2.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与未发生组血清中ATG-7水平(2.06±0.71)pg/ml相比,发生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2.87±0.71)pg/ml升高(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代表心室除极全程时间,成人正常心电图QRS波时限<100 ms,QRS波时限延长与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患者左心室结构出现异常[7]。当QRS波时限>110 ms时表示QRS波时限延长[8],QRS波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通过自噬可及时清除受损细胞,利于保护细胞损伤;但过度自噬则可引起心肌细胞死亡[10]。研究报道,缺氧缺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减少过度自噬,可发挥保护心肌作用[11]。ATG-7作为自噬调节相关基因,通过ATG-7水平可反映机体自噬情况[12]。李巍等[13]研究报道,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较对照组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高,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越高,提示ATG-7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另外,还有研究发现[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ATG-7高表达,过度氧化应激使机体处于过度自噬状态,过度自噬诱导心肌细胞死亡,加重疾病进程。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至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QRS波时限<11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10 ms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升高,且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呈正相关,提示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关系紧密,二者可能共同影响疾病,推测急性心肌梗死QRS波时限延长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自噬小体形成,过度自噬导致氧化应激加重诱发心肌细胞死亡,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
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现与QRS波时限<11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10 ms组患者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提示急性心肌梗死QRS波时限延长患者更容易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一步研究发现,QRS波时限越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且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较未发生组高,提示血清中ATG-7水平可能影响QRS波时限,从而影响心功能,进而造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ATG-7水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延长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升高,二者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可能通过影响心功能进而影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本研究未进一步研究ATG-7、QRS波时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具体机制,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