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网络暴力说“不”

2022-11-04林思言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

作文新天地 2022年28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暴力

◎林思言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

【时事速递】

造谣诋毁、恶意剪辑、“人肉”搜索……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对当事人和网络生态都造成恶劣的影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可见,整治网络暴力迫在眉睫。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推动暴力的一员,如何对网络暴力说“不”,值得我们深思。于个体而言,我们可以从这几点去思考:作为网民,警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作为信息受众,注意甄别信息来源,切记辨别真伪;作为发声者,须理性客观发言。

【文题链接】

2022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开学考作文题:

近些年在互联网传播场域中,“反转”式新闻连番上演:广州方圆小学哮喘女孩遭体罚致吐血事件,反转过后才知道,血由化妆品伪造;苟晶被冒名顶替上学案引发众怒,最后调查却发现其入学系按程序正常录取。在这个时代,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常常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网民们也已被教育得习惯“蹲一个反转”“让子弹飞”。

有人称其为“污染井效应”,即流传的虚假言论污染了公众舆论之井。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也用“真相衰退”这个词来概括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解读】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为“反转新闻”“污染井效应”,侧重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复杂舆情。“反转新闻”虽与网络暴力有差异,但“反转新闻”或衍生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中也可能产生新闻的反转,两者同属于网络舆情这一母题。

材料中的“反转新闻”是表现,“污染井效应”“真相衰退”是现象总结,互联网传播场域则是发生背景。材料的核心立意是追寻互联网时代的理性与真相,考生可从传播者、传播信息、受众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策略。

原因分析:

1.传播者未深入探究真相,为吸引流量发布虚假言论,媒体平台在“披露真相”监管职责上缺位。

2.传播信息高速流通,缩短了受众冷静思考的时间。

3.受众滥用“拇指话语权”,因信息不对称而被遮蔽、被带节奏,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

可行性建议:

1.悬置判断。“让子弹飞”,先融合多方声音再形成经过判断和筛选的观点。

2.理性分析。“蹲一个反转”,不桎梏于信息茧房,以理性思辨保持独立人格。

【素材精粹】

1 上海女子给跑腿小哥打赏200元被网暴跳楼

2022年4月3日,上海市虹口区一女子求助“叮咚买菜”外卖员余先生,为家住27公里外青浦区的听障父亲送菜。因余先生不愿收报酬,女子为表感谢给他充了200元话费。一博主将此事发布到网上后,部分网友指责该女子给的报酬过少并“人肉”其微博进行人身攻击。6日网传该女子跳楼,次日下午当地派出所证实“人已经不在了”,坠楼原因仍在调查中,女子丈夫表示会通过法律让网暴者得到应有惩罚。

适用话题:①网络暴力;②乌合之众;③舆论治理

2 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

2020年7月,郎某和何某造谣女子吴妍(化名)“少妇出轨快递员”,捏造的聊天记录、图片等迅速扩散,严重影响了吴妍的正常生活。虽然公安机关做出相应措施,但网络上造谣信息依旧发酵。12月,杭州市余杭区法院立案受理吴妍的被诽谤案,当庭以诽谤罪一审分别判处郎某、何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适用话题:①网络暴力;②维护权益;③责任担当;④乌合之众

3 寻亲少年刘学州事件

河北寻亲少年刘学州在微博发布近万字遗书后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遗书中写到寻亲后屡被亲生父母拒绝,寻亲故事被网民曲解而遭网暴的经历。刘学州自杀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当初攻击刘学州的账号纷纷删除评论或改名、注销,律师团队表示正在收集相关证据,将代表刘学州家属对网暴者提起诉讼并启动办理刘学州被遗弃案件。

适用话题:①网络暴力;②人口贩卖;③儿童成长;④原生家庭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从严追诉网络诽谤犯罪

最高检工作报告点名了“老夫少妻”恶搞造谣案件,此案中吴某将女博主与外公的合照造谣为“老年企业家豪娶大美女”,使女博主遭受“社会性死亡”。针对网络乱象,报告指出要一体推进“不敢、不能、不想”。首先依法惩治,提高违法成本;其次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要加强监管审核;最后要从源头预防,提升网民整体素质。

适用话题:①网络暴力;②社会治理;③法治进步

5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复试“逆袭”事件

2022年3月,陈鑫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一起占据热搜高位,原因是在该院肿瘤学研究生复试公示中,陈鑫以初试331分、复试90.86分被成功录取,而杨同学则以初试390分、复试77.93分排名第二,不幸落榜。由于初试落差和录取反转,一时众说纷纭,有人爆料陈鑫是“主任之子”,也有人质疑其发表SCI论文的能力。而后陈鑫本科所读的济宁医学院声明陈鑫的父母均在山东青岛务农,北京协和医学院表示经核查,陈鑫的成绩有效。

适用话题:①网络暴力;②寒门与贵子;③信任危机

【佳句采撷】

1.比起我们个人的看法来,公众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

——梭罗《瓦尔登湖》

2.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3.仔细推敲你形成自己的看法时所依据的那些事实信息,将是一件富于启发性的益事。 ——李普曼《舆论》

4.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

——鲁迅《华盖集·杂感》

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增广贤文》

【运用示例】

网络暴力以各种形式存在,如言语诋毁、恶意剪辑、“人肉”搜索等。有人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发布恶搞信息,却导致当事人“社会性死亡”,如在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中,一场无端的谣言风暴给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正如梭罗所说“比起我们个人的看法来,公众舆论是一个软弱的暴君”,当所谓无伤大雅的言论形成一定体量的公众舆论时,个体便难以承受这重担。也有大量网民忽视网络的规章制度,以“法不责众”的心态跟风发表评论,部分网民对寻亲少年刘学州的谩骂侮辱使这名少年背负本不该有的舆论重压,进一步击碎他因寻亲而受到伤害的心理防线。大部分网民朴素的正义感和同理心也会被人引导利用,理性的发言也可能被愤怒的舆论攻讦而形成“沉默的螺旋”,正义之士从而潜在成为助长暴力的一员。可以看到,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很近。

【点评】本段结合近期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和网民在其中呈现的角色,引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语句,论述“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很近”这一观点。

网络暴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且危害不浅,因此惩治网络暴力,需要部门、平台和个人多方出力。相关部门已经有所指示,如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针对网络暴力要一体推进“不敢、不能、不想”,网络平台也在完善相关准则。那么个体该如何向网络暴力说“不”呢?作为网民,我们需遵纪守法,拒绝“法不责众”的心态;作为信息受众,我们在“后真相时代”应避免以情感倾向代替理性思考,谨防盲目从众而滑向“污染井效应”,真相虽难求,但真相何其可贵;作为发声者,我们需要多方了解信息后再进行客观理性的发言,即使存在正义之士被恶意引导的先例,我们在面对非正义之举时仍需有发声的理智与勇气。民众苦网络暴力久矣,整治网络暴力的号角已经吹响,个体也需为清朗的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节选自学生习作《拒绝网络暴力,做理性发声者》

【点评】本段结合相关政策和理论,从部门、平台、个人角度简要论述针对网络暴力的措施,尤其是个体作为信息受众和发声者所需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暴力
反性别暴力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有感“网民节”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