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2-11-04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优化大学生

李 荣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武汉 430010)

目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高校毕业生增多,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基于这一问题,需要高校教师转变人才培养教育观念,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学习的优化,旨在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高校教师还应立足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以及行业的规则,多方面进行培养内容的设计,充分采用完备的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

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加,如何有效帮助高校学生提升知识技能和知识水平,是当前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创新教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高校教师应本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大学生在毕业后就要面临择业,高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这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技术提升的需要,更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更加符合创新社会发展的目标。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能有效地进行教育驱动。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教育事业有效发展的根本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学形式不断更新。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仅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教育理论,而且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加。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素质而开展的实践项目活动。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来看,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思维观念的优化,更好地进行创业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高校教育目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这一教学过程的完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水平的保障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创新创业理念的驱动下,一部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逐渐增强,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愿意进行一定的尝试。而且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高校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讲,教师基于一定的创新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思考水平,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

学生在高校结束本科阶段学习后,如果没有提升学历的需要,就要面对择业。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的人数增多,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高校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就业目标。同时,根据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确保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多样化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及其感兴趣的行业,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创新职业技能,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组建创业团队,充分落实创新规划。同时,学校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而不是大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教育,有效进行创新能力驱动,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提升教育认知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高校教育来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而且还应该在提升创新水平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创新技能的培养,不仅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为教育提出了一定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更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转变教育认知,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放在教育的首位,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素养品质,有效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对教师创新教育观念进行提升时,需要从优化高校教师的教学意识开始,对教师进行教育认知体系的构建。基于特定的创业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致力于教育的完善,促进高校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课堂的设置。同时,定期为教师进行创新课堂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明确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技能提升,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于辅导员来讲,学校可以下发创新教育的相关文件,旨在强化创新教育在辅导员心中的地位。基于此,辅导员可以根据文件内容,向学生宣传创新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有效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把握教学前提

对于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讲,在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之后,还需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一定的提升,使其更好地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于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现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要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技能的提升,需要高校教师充分把握创新教育目标,针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优化。学校应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合理构建教学系统。对于创新教育来讲,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有效提升高校创新教育水平的前提,需要进行创新体制的有效建设。学校应致力于教师的创新教学,及时进行培训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贴合创新培养教育的目标,还应注重时代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确定较为完备的培养任务。同时,高校还可以致力于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优化教师结构,从而有效构建创业模式,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对于优化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完善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包括理论基础的介绍,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知识能力的优化。在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对于创业技能的认识,开展创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为增强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兼职任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充分搭建教学平台,提升创业教育培养的质量。

(三)创新创业课堂的构建,提升课堂质量

一般来讲,在高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授,往往更加偏向于技术类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也更加致力于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较为清晰的知识框架。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科技实力增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增加。基于创新型模式的构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肩负起自身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高校课程内容的优化。需要教师充分明确,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技能提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在一定的创新认知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技能培养。在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于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教师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建立创业认知,明确创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高校和教师基于学生自身能力提升,以及就业渠道拓宽,对学生的学习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更加关注人才培养的目标,恰当地进行创业内容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业的内涵。

例如,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创业培养的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还需要在课程教学前进行教材的印制,帮助学生获得切实可行的创业意识。由于大学中的课程较少,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而创业教育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帮助学生提升技能水平的。鉴于此,高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微视频教学,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四)充分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平台,增加实践机会

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除了要完善课程教育环节之外,更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设计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在完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有效发挥自身的创业潜力,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优化自身的创业思维,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并且实践平台的构建还能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技能水平。高校在进行实践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先优化校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完创业基础课程之后,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及知识水平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高校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创业大赛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创业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在竞赛的激励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积极进行活动内容的完善。

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业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创业大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领域创作。这一过程,教师也可以有效参与,同学生一起进行创业模式的构建。高校的这一实践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同时指导学生完善学习计划。

(五)对于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评价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是保证工作任务得到充分落实的基础,也是有效提升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之后,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教师对学生创业观念的优化开始,其中更要包括项目活动的实施流程,基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完整度进行全面评价,引导教师明确培养的侧重点。在评价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自身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教学计划和方案,积极促进教学任务的落实。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高校应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教育目标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之一。同时也要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优化大学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