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机理与路径
——基于A公司案例
2022-11-04张妤婷
周 洋,张妤婷,陈 鑫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将触角从原有业务领域探向其他产业,通过跨界创新探寻产业和知识边界的扩张。一方面,跨界创新可以使组织优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提升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跨界创新也是突破现有技术创新窘境、谋求新发展的一项可行途径,且有可能带来跨界颠覆。但由于跨界创新必须突破企业原有的组织惯性,在不熟悉的领域开展探索,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此风险非常高。
近年来,跨界创新已逐渐成为创新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但整体来看研究数量还很有限,主要基于两个视角:一是从跨界创新的整体观出发,探究企业跨界创新的战略管理模式;二是探究影响跨界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关于跨界创新内在机理与演变路径等问题,学术界和业界尚未给出全面、深入的解答,尤其是针对新兴技术环境背景下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机理和路径的研究非常缺乏,亟须相关的理论探索与突破。
为此,本文选择高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A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公司三个成功的跨界创新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和编码方式,对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内在机理和路径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以期获得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基本路径范式,丰富和完善跨界创新管理理论,扩展该理论的实践应用。
一、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方法,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机理与路径现有相关研究较少,这种情况下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翔实的案例资料,提炼总结出结论性概念模型;其次,本文探索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现象背后的深层机理,案例研究在检验这类复杂现实问题以及剖析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最后,扎根理论是规范地从广泛资料文本中逐步编码提炼结论命题或概念模型的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案例研究方法缺乏规范、研究程序不严谨,难溯源等方面的不足,提升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水平。
基于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A公司作为案例企业。A公司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符合高科技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A公司也是较早开始部署跨界创新战略的公司,跨界领域涉及能源、航天、通讯、机械制造、医疗等,其跨界创新内容相对全面,以其为研究对象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揭示跨界创新机理与路径。基于理论抽样法,本文选择A公司跨界创新中三个已经初获成功的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分别为自动驾驶Waymo案例、智能家居Nest案例和手术方案Verb Surgical案例。
案例数据收集工作从2020年1月开始,直到数据达到理论饱和为止。广泛收集了案例相关的行业统计报告、新闻、书籍、文献等公开数据及内部书面资料,整理后获得共计12.6万字文本资料。案例分析过程中,对以上资料进行多来源验证,通过三角证据强化结论的效度。
二、案例分析与范畴提炼
根据扎根理论,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在开放式编码中,由本研究组三位成员共同完成从原始资料中提炼相应的初始概念,并将初始概念进行范畴化,获得14个概念范畴。在主轴编码中,进一步对所得范畴进行归纳,提炼出8个主范畴,如表1所示。受篇幅限制,这里每个范畴仅列举1条原始资料。选择编码是梳理主范畴、对应范畴之间的关系结构,构建出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内在机理概念模型和演化路径模型。
表1 基于扎根理论的编码范畴化
三、研究发现
(一)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内在机理
选择编码中,总结归纳了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所涉及的范畴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式创新系统,涉及组织内外部的相关要素,每个要素在跨界创新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强大的资金投入是重要基础要素,会对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产生积极影响,鼓励跨界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及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分别起到关键驱动和保健要素的作用,也对跨界创新有积极影响。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积极推动跨界创新的组织领导会促进高科技公司的跨界创新,而相对较薄弱的跨界生产能力和跨界营销能力则会抑制跨界创新的顺利推进。外部互动方面,盈利不稳定带来的投资者质疑以及并购时企业文化推行困难会对高科技公司的跨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二)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演化路径
基于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两阶段演化路径。在第一阶段,以公司原有核心技术为基础,选择的探索方向不偏离原有核心技术领域,充分利用了技术优势;在第二阶段,再依据不同跨界市场情况,选择原始创新、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中的一种方式切入跨界行业。
1.第一阶段:以原有核心技术为基础。跨界创新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和组织边界,创造新的价值,所面临的风险比改进现有产品更大。在选择跨界创新领域时,如果能够与现有核心技术和能力有所连接,那么将为跨界创新创造巨大优势,提升跨界成功的可能性。第一,以原有核心技术为基础的跨界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研发成本投入和风险;第二,与跨界领域中的竞争者相比,利用原有核心技术能为缺少制造能力、营销渠道或先发优势的跨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第三,以原有核心技术为基础可以将原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延伸至跨界领域,降低跨界市场进入成本。
2.第二阶段:三种跨界创新路径。在确定以原有核心技术为跨界创新的关键能力之后,根据不同的跨界情况,选择第二阶段的路径,即原始创新路径、二次创新路径或集成创新路径。第一,原始创新路径,指在进行技术开发时,没有已有技术作为基础,依靠内部研发,攻破技术难关,获得有价值的技术开发成果,并依靠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善商品化过程。该路径能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风险性很高,但成果一旦成功落地,就能为企业带来极高的收益和回报,以及难以复制的持续竞争优势。第二,二次创新路径,指企业通过并购、知识引进、模仿等方式直接获得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设备,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内部研发能力进行完善和创新。二次创新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摸索和研发过程,在获得了关键技术后通过一定的改进可以直接投入生产,避免了投入大量技术研究开发成本却失败的结果,更高效且更具有市场针对性。第三,集成创新路径,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在合作伙伴拥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般其中一方拥有部分核心技术知识和其他资源,但不足以完成创新的全过程,所以需要与外部组织进行合作,双方的知识源有机结合并产生协同效应,最终使企业完成互利共赢。
3.跨界创新路径的选择。跨界创新案例分析中发现,原有核心技术对产品的影响以及跨界市场竞争者的反应是跨界创新路径选择的关键。高科技公司在跨界创新演化的第二阶段如何选择跨界路径可从公司原有核心技术能否极大改变产品以及跨界市场现有竞争强弱与否两个维度来判断。第一,当核心技术改进效用大、跨界市场竞争强时,适合选择集成创新路径。如Verb Surgical对外科手术方案有颠覆性创新理念,但市场中存在IS等寡头企业造成较激烈的竞争,这时,选择集成创新与其他互补企业联合利用双方优势,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并顺利进入市场。第二,当核心技术改进效用大、跨界市场竞争弱时,适合选择原始创新路径。如Waymo的技术可以改变自动驾驶汽车产业且现有市场竞争尚不十分激烈,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术研发且产品发布后可自由占据市场份额,选择原始创新可以最大创造产品价值并获得超额回报。第三,当核心技术改进效用小、跨界市场竞争弱时,适合选择二次创新路径。如Nest在被收购后推出的二代、三代温控器虽然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渐进创新,但跨界市场中没有足够大的竞争企业,选择直接购入关键技术的二次创新,可以尽快进入市场,依靠母公司的优势挤压中小型竞争企业。第四,当核心技术改进效用小、跨界市场竞争强时,企业不应进入该市场。当企业技术对产品的改进空间小且跨界市场中存在强势竞争者时,企业将面临强竞争者的敌对,而跨界创新也不能创造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无法为企业创造足够的利益,不宜进行跨界。
结语
本文以A公司为案例企业,选取A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和手术方案三个领域的跨界创新为研究案例,运用基于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方法,研究了高科技公司跨界创新的内在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在高科技公司,对跨界创新有正向影响的要素包括资金投入、跨界文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多元化人才结构、领导者支持等;有负向影响的要素包括薄弱的跨界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以及盈利不稳定带来的投资者质疑和并购时组织文化推行困难等。同时,本文还提出了高科技公司二段式跨界创新路径。第一阶段,以原有核心技术作为跨界基础能力,实现突破;第二阶段,根据核心技术对产品的影响以及跨界市场的竞争强度做出综合判断,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二次创新三条路径中选择一条进行跨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