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建投科技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2-11-04吴星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技成果科技

张 娟,吴星蓉

(甘肃建投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兰州 730050)

0 引言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经费中资金利用率是项目研究成果的体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科学、充分地利用好科研经费,确保项目经费管理的质量,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效率。本文对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建投”)目前开展的科技项目及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加强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1 甘肃建投科研现状

“十三五”期间,甘肃建投科技指标发展优势明显,现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五大国家级科研平台,20 多个省级认定科研平台。“十四五”期间,集团公司坚持对标一流,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公司高质量发展效能,打造“六型建投”,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多方面渠道扶持科技研发,并通过多种形式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与专项研究,承担甘肃省重大科技项目。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比例,确保了科研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研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2 科研项目及经费使用取得的成果

根据甘肃建投2021 年度科技工作大会报告,2020年度集团公司合并归集研发费用共计20 826.93 万元,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享受加计扣除的费用总额为11 555.89 万元,最终免缴企业所得税共计2 403.30 万元,节税比2019 年增长50%。甘肃建投各出资企业通过开展科技项目研发,设立2019—2020 年度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共计36 项、甘肃省政府部门科技项目共计39 项、企业序列标准26 项;2020—2021 年各出资单位自主立项科技项目共计298 项(截至2021年8 月底),同比2018—2019 年增长82.9%,科技费用投入同比增长185%。共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540 项,可量化的经济效益约50 119.084 万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2020—2021 年,各出资企业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进行了科技项目的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合作开展项目37 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额共计658 万元。目前,各出资单位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对已有科技成果应用情况进行策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积极引用已有科技成果,并体现在施工技术交底中,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了转化效益。

3 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意识需增强。调研发现,许多出资单位的分(子)公司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仍然不够,对工作量指标考核更加看重,而对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忽视了科技研发在企业转型升级、市场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是研发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大部分出资企业能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开展科研工作,但部分分(子)公司机构设置不合理,负责技术的人员同时也负责质量工作,并且人员配备不足、思想保守,对科研创新存在应付心理。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到位,使得科研经费归集不及时,对成立科研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三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各出资企业所组建的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普遍存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少、科技创新型人才少、复合型人才少的情况,缺乏能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人才及团队,制约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组建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技项目与工程项目的联系不够紧密。部分人员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不足,对科技研发是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认识不到位,简单地认为科技研发就是写几篇论文、编制标准和工法等指标,没有真正对项目中的难点、创新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归纳总结,使得企业需要的工程化推广的科技创新成果难以产出,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造成了科技供给与企业经济需求之间“供需断层”的现象以及科技成果深度开发和延伸开发不足的现象。甘肃建投虽成立了专业的科技公司,但其与工程项目联系得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五是研发费用的全流程监管仍不规范,管理数据链与证据查证不严,存在生产成本、研发支出混淆和缺乏逻辑数据支撑等情况。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计入研发费用直接费用的科目如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差旅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包括科研成果分析、论证、评审、评估、验收和评价等费用),在科技经费归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支出不合理的问题。

六是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对科研平台优惠政策的学习不够透彻,未达到为企业节税创效的目的。对获批的科技创新平台所创建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对研发、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上下游服务,服务链不完整,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没有紧密衔接。

4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建投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系统归纳为以下7 点。

一是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科研制度、规范和科研财务的学习不够透彻、理解不够全面,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没有跟上。企业在研项目除了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对每年的科技指标、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关政策不够重视,同时对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也不全面,没有积极主动地研究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方法和举措,企业层面整体关注度不够。

二是企业内部科研整体管理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有些企业甚至存在长期缺失相关管理制度的情况。一些出资单位的子公司为了应付检查,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照搬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文件,没有具体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细则,或是有细则但对具体操作不熟悉、未能执行,因而在直属企业层面造成了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和监管缺失的问题。

三是经费预算与结算脱钩。在企业科研经费申请的过程中,对经费预算规划缺乏论证和专业人士指导,造成了经费预算申请随意性较大。对单项试验费用、材料价格、劳务费用等市场价格资料收集不全,造成了预算与结算完全脱钩,预算对整个研究不具有指导和控制价值。项目开展过程中,整体经费的支出处于无序状态。

四是经费配置结构不合理,产值效益不高。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同质化、同类化和陈旧研究等占据了大量的经费配额,经费配置结构不合理。此外,对于最新政策导向及研究热点没有及时进行追踪掌握,研究成果不具有推广价值,带来的产值效益整体不高。

五是经费实际使用比例调整不科学。在经费预算不科学的前提下,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实际经费调整往往由研究情况决定,调整的科学性和实际调整效果没有经过评估,造成经费浪费和使用不当,后续可能引起研究中断或者研究内容减少等情况发生。

六是经费报销使用路径不畅通,规则不完善。在直属企业子公司中,特别是比较少参与政府研究项目的企业,经费报销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规则不完善,证明材料及票据等留存不当,给绩效考核及结题经费审查带来了很多问题。

七是科研经费预算及审计流于形式。直属企业子公司对开展的科研课题没有做好初期的经费预算,经费分配比例极不规范。另外,一些课题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指导和配合,造成了课题研究经费不符合政策法规要求,无法纳入课题经费,既影响经费的使用,又影响之后的课题申报。

5 科研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应紧贴产业发展需求,选准切入口和突破口,合理选择、统筹安排攻关项目,真正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融合,结合项目发展前景确定投入成本。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布局重点科技项目锻炼科技人才队伍,让基层技术人员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防止不切实际的“变革”和由此造成的浪费,要依托科技创新为项目部施工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入。

三是对重点项目进行联合攻关,避免同质化的研发。“十三五”时期末,甘肃建投由甘肃省政府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权。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公司针对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投资产业布局等方面布局了重大科技项目,各出资单位应进行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分享成果,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率,积极拓宽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健全科技项目技术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研发费用管理。应继续健全自主研发科技项目技术管理流程,使技术开发工作全流程及各阶段都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和相应的过程管控,保证科技成果产出的质量,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原始资料的一致性、归集流程的统一性、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享受国家的税收政策。

五是注重科研实效,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做好已有科技成果梳理分析和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益统计、经验总结,同时做好过程跟踪调查,为后续广泛、高效推广积累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计划,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技术创新。

六是提高标准的编制水平,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把标准编制工作放在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实施,加强项目的技术支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工程,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高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聚技术优势。

七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针对科技项目的管理和经费使用,企业应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企业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监督团队,定时定期按照项目推进速度对在研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及时整改,保证企业科研项目顺利推进。

八是合理运用多种激励手段。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合理选择激励组合方式,以达到协同激励的效果。将显性激励工具与隐性激励工具组合起来,如综合运用奖金激励与集团表彰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各单位科研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文化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结合,营造企业创新氛围,促使企业科研考核联合,让青年团体加入科研大军,发挥创造力,开展各个岗位的创新创效活动。

6 结语

目前,国家大力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由企业牵头的技术中心及研发团队等围绕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需要开拓新思路、应用新方法,重视和加强科研流程管理与经费管理。根据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集团将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将科技示范工程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先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全面贯彻集团公司敢于科技创新创效的工作安排,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企业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扎实推进科技创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动力。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技成果科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科技在线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