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改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朗读作品内容迫在眉睫

2022-11-04海霞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纲普通话水平

文/海霞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既是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很多行业的准入条件。教育部明确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师范类专业以及各级职业学校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部分国家公务员等,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或从事相应岗位工作前,均应接受专业测试并须达到相应等级。

该水平测试覆盖群体规模较大。到2019年年底,我国境内参加测试人员已累计达8829.23万人次;2020年一年,就有527.89万人次参加这一测试。参与测试群体职业身份特殊、重要:或通过新闻、文艺影视作品等发声,引导舆论和思想;或教书育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负有重要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责任。因此应特别重视大纲的科学性、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贴近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绩占比30%),是朗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从国家语委颁布的《测试大纲》给出的60篇备选材料中随机抽选。所以每位备考者都会认真准备、反复朗读、熟练掌握,很多人对内容非常熟悉,有些甚至都能背下来。

当前大纲的60篇文章中有近1/3的内容都是从国外作品翻译过来或是讲述西方的故事。不可否认,其中一些篇目讲述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像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提倡“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信心去面对人生”;屠格涅夫的名篇《麻雀》,歌颂母爱的伟大;等等。但更多篇目则是在宣扬、称颂西方价值观。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同时鉴于庞大测评群体的特殊职业身份,我们更需要多让他们了解、多讲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充分发挥体现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正能量内容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各族群众加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调整改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朗读作品内容已迫在眉睫。

对比现有内容,许多中国人物故事真实鲜活生动,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创造亚洲纪录的苏炳添、用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老师张桂梅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国两次举办奥运,运动员们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故事……这些故事充分诠释了中国精神,展示国人聪明智慧、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精神,应该纳入学习测评普通话的教材。

教育部2021年明确要求:“聚焦民族、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和新录用的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统一的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这将促使越来越多的民族教师学习、朗读这些材料。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故事纳入测评教材是最好的引导方式之一,例如爱国守边精神传承者卓嘎、央宗姐妹,“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的故事,以及介绍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内容等。这不仅帮助各族群众增进彼此了解,也是在帮助各族群众讲好自己民族的故事,宣传先进典型,彰显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加深民族感情,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细节入手,打牢基础,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大纲普通话水平
张水平作品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应试良方
35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