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维为:有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

2022-11-03尹洁周盛楠

环球人物 2022年20期
关键词:张维话语

尹洁 周盛楠

张维为

1957年出生于上海,政治学者、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

上大学之前,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3年工人。那是上世纪70年代,普通中国人能用到外语的机会很少。张维为却对英语很感兴趣,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广播自学。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入了复旦大学外文系。

30年后,张维为的身份已经转换了好几次,从大学生到外交部翻译,再到联合国译员,并在日内瓦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又回到高校,成为一名政治学者。

2018年4月,张维为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专题讲座。

至2006年,张维为已经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年的11月,他给美国《纽约时报》国际版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模式的魅力》。当时这篇文章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但5年后,张维为的著作《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简称《中国震撼》)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到2021年底,这本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册。

“《中国震撼》为什么会在2011年这个时间点火了呢?”《环球人物》记者问张维为。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国人之前并不清楚中国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而当时,恰恰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关键时刻。”张维为说。

“ 互联网舆论状态变好了”

《中国震撼》出版于2011年,在此之前,张维为已经出版了5本著作。《中国震撼》加上2008年出版的《中国触动》、2014年出版的《中国超越》,构成了他的“思考中国三部曲”。

从构思到撰写再到出版,“三部曲”跨越了近10年的时间。张维为也不时给西方主流媒体写一些评论文章,《中国模式的魅力》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他的文章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美国模式”竞争不过中国模式。

“现在回看,当时的《纽约时报》还具有西方的道路自信,所以敢登我这篇观点非常小众的文章,以显示西方的‘开明和‘言论自由。如果是现在,估计他们不敢登了。”张维为笑道。

当时很多国外舆论否定中国,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声音比较刺耳。“2010年—2011年,互联网上流行着一股否定中国,尤其是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舆论风潮。”张维为说。

那段时间,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刚刚兴起,网上舆论抨击和否定中国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能引发讨论热度的一般都是负面新闻,即使是正面新闻,下面的留言和评论也往往从负面加以解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舆情事件,就是2011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对国家、对政府、对国企的攻击甚至否定。

“当时在一些人眼里,政府是坏的、国企是坏的,包括高铁在内的国企产品也是坏的,归根结底是中国模式不行。”张维为说,“但我走过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我知道中国模式是行的,经得起国际比较。”

张维为坦言,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但始终在改进,在迅速地进步,而且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再加上西方话语的影响,导致一些人极其不自信。

撰写《中国震撼》时,张维为曾在一些研讨会上阐述中国模式,竟听到不少批评声,还有人说:“中国模式? 100年后能不能谈中国模式都不一定呢。”

张维为听后感到惊讶,也感到担忧,进而联想到西方曾经对苏联进行的话语忽悠。

张维为撰写的“思考中国三部曲”。

“当年,苏联的知识界、政治精英就是被西方话语洗脑了,结果是自我否定,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西方也在用同样的话语忽悠中国人,我觉得我们要打话语反擊战,否则真的很危险。”

2011年以后,一些知识分子、民间团体、有识之士,开始明确地向西方话语亮剑。他们发表文章、开办网站、出版著作、举行辩论会、在媒体和论坛等公开场合演讲……队伍越来越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10年前,互联网上的舆论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前后对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张维为说。

去年4月,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多年前的一段演讲视频被网友翻了出来。在视频中,洪博培赤裸裸地表示,要搞垮中国,必须好好利用那些支持美国的中国年轻网民。事实上,美西方早就在这么干了。

2021年9月,张维为在浙江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

然而今天,年轻人成了中国最平视,甚至有点俯视西方的一代人。中国的发展成就让他们更为自信,他们的知识也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对西方的一切有了更为深入而客观的了解,甚至可以用西方的文化来调侃西方。反过来,他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和国家。

去年,当西方媒体不断攻击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时,张维为将一些西方制作的所谓“纪录片”放给自己讲座的的听众看,大家忍俊不禁,觉得西方媒体编造的谣言太离谱了。

“国际传播能力变强了”

国内舆论环境变化的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准确地说,正在分化。

“中国发展得越成功,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和攻击越厉害。如果只看西方媒体的说法,你会感觉中国比之前还糟糕。”张维为说,“但是,中国之外、非西方世界的人民开始觉醒了。在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对中国正面评价的比例迅速上升。”

随着中国的崛起,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始终是一项重大课题。在张维为看来,中国想做好国际传播,必须理解和把握外国文化的特点,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这一点,在与西方媒体的交锋中体现得最为典型。

“中国文化相信人性本善,也奉行与人为善;西方文化则假设人是坏的,结果常常与人为恶。跟西方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西方认实力,他骂你,如果你忍让,他会觉得你软弱无能。我们不想吵架,但一定要展示我们思想的力量和话语的力量。”

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如果对方傲慢、挑衅,张维为会毫不客气地调侃对方:“我们的做法比你们的好太多了!”如果对方客客气气的,他也会表现得更温和:“我们的做法比你们的可能要好一些。”

去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会场里,在各国媒体的镜头前,中方代表杨洁篪对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内的美方代表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在张维为看来,这不仅是一次掷地有声的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

近年来,除了官方媒体外,我国民间也通过互联网向海外传播着中国的各种信息,虽然不少网友是出于娱乐的心态制作抖音等音视频,却在客观上改变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中国年轻一代直接走向世界了。我们的短视频、游戏、流行音乐、网络文学、动漫,基本上都是由年轻人引领的。西方网络上最活跃的也是年轻人,年轻人之间比较容易沟通,所以对外传播效果是很好的。”张维为说。

最近,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是年轻的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越高:60岁—69岁人群对中国的好感度为13.4% ;40岁—49岁人群为24.6% ;18岁—29岁人群为41.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主流媒体想一手遮天已经做不到了。曾经被视为权威媒体的BBC、CNN,在其国内的威望也大大降低了。张维为认为,除了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外,中国更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要全面、透彻、强势,同时也是实事求是的”。

多年来,西方构建了一套“普世价值”体系,认为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民族,都应该按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顺之则为盟友,逆之则为敌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一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表示出反感和拒绝。

2022年6月,浙江湖州市的青年正在拍摄与当地“非遗”相关的短视频。

2019年10月,第四届亚非青年联欢节在北京举行。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文化内涵、文化智慧是非常深厚的,我们的价值观何止西方提出的那几条?对于西方的各种谬论,我们必须进行批驳,同时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张维为说。

“中国模式更有吸引力了”

非洲有54个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有53个,全部是中非合作论坛成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充分概括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

在张维为看来,这是中国与非西方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无论美西方怎么宣传中国这不好、那不好,非西方世界却越来越想了解中国是怎么成功的。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亚历珊德拉·恰蒂尼在其文章中指出,根据国际标准,从1981年到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了11.7亿人,其中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68亿人,占世界脱贫总人口的74% ;到2016年,中国大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减少了99.1%;到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恰蒂尼认为,中国的脱贫成就是当今世界最值得关注的社会发展成就之一。

“全世界范围内,像中国这样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中国模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了。”张维为说。

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张维为归纳为一句话:以人民为中心,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围绕人民利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五年计划,这是各个行业上上下下、经过无数次协调磋商制定出来的。此外,每年还有两会,总结上一年做了什么、完成了多少目标,以及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哪里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调整……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区,社会治理模式很多是以选票为中心的。”

张维为的研究团队长期跟踪美国大选,从大数据看,美国选民的平均投票比例为55%,即100名选民中只有55人投票,候选人只要获得其中51%的票数就赢了,也就是28票,因此政客的政策往往向这部分人倾斜。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政府曾对中国的铜产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张维为团队通过计算发现,这项政策对美国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是不利的,但有利于特朗普的几个票仓。

由于美国大选采取赢者通吃的方式,有时赢下几个关键州就可以当选,因此统治者的政策往往会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

再如英国脱欧公投,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比例差距只有3.8个百分点。在张维为看来,这是统治者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脱欧这么大的事情,英国竟然只搞了一次简单的投票,而且差距这么小,居然真的就脱欧了。这就是赢者通吃,哪怕是51%对49%的结果。”

2021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2%的美国人认为,美式民主不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榜样。

“最简单的事实是: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死了100多万人,怎么好意思说它的制度是先进的?”张维为说,“美国一直认为中国模式不可能成功,现在事实摆在这里,它很慌,不知所措。对于其内部问题,西方不反省自己,而是想方设法往外推,‘中国偷了我们的技术‘中国使我们的工人失业‘疫情失控是中国造成的,甚至有西方议员要求中国赔款……幸好中国现在强大了。”

西方对于中国的抹黑和攻击,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张维为认为,中国的反击应该再积极主动一些。“现在我们的防守做得比较好,进攻还不够。其实,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未来我们在舆论方面应该再强势一些。西方对我们的舆论围剿除了官方话语,还有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我们也需要这些类型的话语,而且要打好话语组合拳。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猜你喜欢

张维话语
对牛弹琴
生肖虎
鹬蚌相争
主持人话语
孔融让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