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雕塑的设计策略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2022-11-03李景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雁塔雕塑校园文化

李景芳

(楚雄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大学校园是同学们学习、生活、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不仅仅指学生们日常开展的课内课外显性的学习文化行为活动,还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隐性教育,在公共景观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景观雕塑就承载了部分文化隐性教育功能。校园雕塑作为公共景观走进校园,是拓展自然环境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重要途径。校园雕塑能够展现该校历史传统、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时代精神、校园风貌以及学校的历史变迁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思想情感、价值理念等。“大学校园是一种文化空间,是需要长时间培育的空间,尤其是扎根于地域的、具有历史传统的‘老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内涵,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①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城市规划》2002年第5期。

一、校园雕塑的设计策略

(一)场域的系统规划

雕塑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雕塑具有强烈的空间造影要素,校园雕塑是校园公共艺术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和“点睛之笔”,对校园空间艺术文化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是整个校园规划的宏观调控,校园雕塑在校园景观中居主导地位,需要根据校园景观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对雕塑进行设计和安放,要符合环境公共性的大环境,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统一,根据校园雕塑主题和内容的选定对安放位置进行具体调研,把握好雕塑与校园环境空间的共生性,才能发挥校园雕塑文化的凝聚力,不能见缝插针,杂乱无章地随处安放,雕塑选择主题、内容、形式表现手法老旧,没有创新,反而会给人带来视觉审美和心理疲劳,给校园文化的营造带来负面印象,适得其反。总之,力求与周围的环境适应,体现出校园特色,雕塑要与校园的其他景观、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相协调统一。

(二)雕塑设计主题的选择

针对校园选择的雕塑内容主题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科学领袖和对建校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为主体,高校是培育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校园选择的人物主题一般是伟人或者对各个科学领域,如艺术、化学、生物、物理、哲学等有着重要作用和重大贡献的奠基人,或是建校以来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此类雕塑在校园空间中体现德育与智育的引领,一般将这种类型的雕塑统称为纪念型人物雕塑;将他们放置在中心广场或主要交通干道,或院系大门,用来展现雕塑对这所学校的重要性。比如“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经常被各大高校做成雕塑,落于校门或中心主干醒目的位置,如北京大学校园里的蔡元培雕像、李大钊雕像等都与北大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彰显了“北大精神”。第二部分主题表现可以学生为本,展现正当青春年华的学生拼搏、开朗、乐观、学习、自由朝气蓬勃精神的校园雕塑人物,他们向阳而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知识的海洋中,与学科伟人展开思想的碰撞。第三部分主题表现可结合园林景观设计添加装饰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雕塑,能让学生用身体参与其中,在美的空间和造型中自然提升审美的情趣,让学生休闲娱乐,与雕塑融为一体,凸显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第四部分可展现校训、校风、学风、思想观、科学观、发展观、宇宙观等内容的抽象雕塑设计,对有高校特色的素材和科学概念进行资料收集,为校园雕塑设计方案的完善夯实基础。

(三)服务师生为主体的功能性人性化体现

校园环境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域空间,他们除了在室内的教室上课外,便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同学之间聊天、课后饭后散步、健身锻炼运动、课余间隙的休息场所等,这些都是同学们在校园中停留的时间,那么校园环境中也可适当结合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雕塑进行设计,比如带有装饰性和实用功能的椅子,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场域内停留驻足休息,又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环境景观的功能也从单一装饰、美化功能逐渐倾向于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富有人性化功能的转变。校园雕塑可以把同学们从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解放到外部的自然园林空间里,有利于同学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雕塑表达形式和材料的多元性

结合校园内部空间和不同主题性雕塑的表现,校园雕塑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种表现形式。雕塑因其具有三维立体的空间形式,能很好地占据空间,渲染气氛。雕塑的体量不一定以大见长,等大体量的雕塑小品散落于校园的各个空间角落,更能拉近人与雕塑的距离。雕塑本身也是材料的艺术,传统材料一般有石材、木头、树脂、金属、雕塑泥等,根据不同形式、不同的材料本身散发出不同的物理和文化属性,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家的视觉研究,许多新兴的材料被艺术家挖掘出特质并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早已运用到雕塑领域,给人们展现出新的视角。

二、校园雕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美化校园,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校园雕塑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协调“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和谐统一,如何变成宜人生活、舒适完整美好的活动空间,是雕塑设计的中心理念。校园景观设计可通过建筑、园林、雕塑等公共艺术设计作整体规划,雕塑是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雕塑是一种空间中的造型艺术形式,是一种直观、具体、可触摸的艺术形象,通过雕塑具象、抽象、传统、现代、色彩、材料等多元的表现形式合并和混合,在校园环境中的无形传播,带领师生们提升对美的理解,是一堂生动的室外艺术欣赏课,学生对于表现求真、存善、共美等形式美感的公共雕塑能产生情感共鸣,雕塑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个性成长等具有重要影响;校园雕塑是丰富校园景观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①王志宇,洪刚:《探究公共雕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中国教育》2017年第20期。

(二)对地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地方性院校是根植于有深厚民族文化背景的教育机构,如何保护和传承该地域的民族文化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用。学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除注重自身办学理念、学术追求、优秀人物、校训校风等内涵的提升以外,还应该依托所在地的文脉特质,校园雕塑与地域文脉产生关联,才能更好地宣传地方民族文化,传播民俗风情,将地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雕塑的设计中,用美育空间和民族文化空间共同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比如说楚雄师范学院是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楚雄是一个重要的彝族聚集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彝族十月太阳历、毕摩文化、梅葛文化、彝绣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歌舞文化等;地方高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省内,还有部分学生来自省外,校园文化建设以民族题材作为主题创作雕塑树立于校园内,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的学生身处浓郁民族文化雕塑的场域中,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形成的隐性教育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对地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这是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发展、宣传、传播的有效途径。

(三)历史人物人文情怀的传承

名人雕塑可以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是学校发展人文精神的体现,以名人为原型塑造出来的人物雕塑,树立于校园场域内,因名人具有一种伟大的激励力量,是人民或社群对伟大人物光辉历史的缅怀与铭记;它能传递一股铿锵前行的信心,给人以正面教育。雕塑中蕴含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等因素,潜移默化中能提供一种空间交流,润泽学生心田,开启师生中无数文化朝圣者的心灵之旅。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是校园雕塑的主题鲜明,校园选择的历史人物雕塑首先要以能符合学校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内涵为标准;其次,校园雕塑的表现内涵丰富,雕塑人物的物质化造型能在校园场域散发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再次,造型艺术性是对学生的隐性空间交流,从雕塑人物的人文精神品质也能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雕塑传递、树立、彰显的人文精神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

(四)彰显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学校创办与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可以用纪念性和主体性雕塑表现,展现校园发展和艰苦办学的奋斗历程。透过校园雕塑造型设计的物质化展现大学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团结精神,充分展现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的发展史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是一所高校的创办者和管理者从该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需求、地域文化氛围等内容出发构建的,对个性和文化的提炼、凝聚在雕塑物质化造型中表现,具体生动的雕塑往往承载着高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五)学生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追求

通过校园雕塑不同主题的体现,落成于校园各个区域环境当中,在校园环境中,雕塑不单作为一件艺术品摆放,而是具有生命的、有故事的、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同学们漫步在校园中,或小息于雕塑旁,能够用近距离的欣赏、触摸等方式真切生动、身临其境地感受雕塑的精神、文化、审美内涵,与雕塑体现的历史文化进行跨时空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领悟到雕塑传达的思想、价值、内涵。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对自我身份价值的认同感,促使他们坚定地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信念。雕塑作品鲜活的活动空间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

三、国内高校优秀校园雕塑案例分析

(一)中央美院建校百年纪念雕像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校园雕塑成为校园内不可缺少的地标,纵观其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地借助了校园雕塑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校园雕塑对师生情感共鸣的隐性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年之际,为致敬百年发展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大师,该校决定在建校百年之际为28位著名艺术家和教育家(包括蔡元培、郑锦、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江丰、古元、胡一川、齐白石、黄宾虹、陈世曾、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王朝闻、王式廓、罗工柳、董希文、李桦、彦涵、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王逊、庞薰琹、张仃、常任侠)立像。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担任主创团队,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智慧,展现各自的艺术风格,认真做创作调研,研读每位人物生平的相关资料,力求把人物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生动形象塑造出来,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致敬先贤。这些塑像包括头像、胸像和全身像,永久地坐落于该校园,为百年美院的校园文化注入了丰厚的传统内涵。学生从雕塑中读到岁月的流逝,能与百年来建校名家大师跨越时空对话,这些艺术先辈们怀抱理想、坚定信念,他们肩负使命、关切现实,敢于解放思想,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始终继承发扬民族艺术传统,积极探索中国美术文化的现代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勇立时代潮头、敢发时代先声。我们从老一辈艺术家身上看到了这所百年名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

(二)清华大学抽象石雕《凝聚的风景》

清华大学校园中设置的抽象石雕作品《凝聚的风景》,由著名雕塑家陈辉教授创作,从雕塑造型元素中可以看到他运用曲线运动之柔美以及具有心理张力的收放节律,去表现雕塑的情感寓意,是把自然形态的某些富有代表性和象征性存在特征加以提炼;在此简练、概括形成的富有哲理寓意的造型语言中展现实物的聚合与变动,凝聚与消散,以一种协调的雕塑语汇和空间节奏,去表述自然内涵与法则,去展现生命内涵与无限的想象。抽象雕塑通常把寓意性和观赏性加以艺术的结合和表现,正是有了这种抽象雕塑维度,拓展了观赏者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想象,人类总是在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特别是在高校的莘莘学子,在未知的领域中也需要学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这跟抽象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是一样的道理,抽象语言风格的雕塑放置在弘扬科学与人文的大学校园环境中,更是独到的风景。

(三)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廖新学雕像

实际上,就云南省内高校的校园雕塑而言,也有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比如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门左侧所立的廖新学雕像,是由该学院的张乃温老师主创,于2018 年11 月落成的,该雕塑以传统的半胸像呈现,人物微微低头,仿佛沉浸在创作思索状态,底座正面刻有廖新学的生平经历,文字下方用浮雕形式嵌入,表现了人物生平作为雕塑家和油画家的创作瞬间,小小的浮雕打破了传统人物纪念碑式雕塑的庄严肃穆感,是整个雕塑的点睛之笔。廖新学是云南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新美术的开拓者,著名的雕塑家和油画家,1919年到昆明学画,1933年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艺术,1948年学成归国,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云南美术事业、开创云南美术教育的事业中,该雕像蕴含了他艰苦朴素、奋发图强、品德高尚、求新务实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形成开拓进取、追求先进艺术文化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雕塑的落成表现了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学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四)楚雄师范学院校园雕塑举隅

楚雄师范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即雁塔校区和花果山校区。雁塔校区承载着“镇南师范”搬迁到楚雄办学的历史文脉。雁塔校区坐落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楚雄市鹿城镇风景秀美的雁塔山,因“明代古雁塔”坐落于此地而得名,同时也蕴含着学校发展建设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雁塔校区依雁塔山而建,沿着北大门台阶顺势而行,抬头仰望便能看到一座陶行知雕塑(见图1)立于山坡中央,该雕塑落成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大背景下,当时任楚雄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的张毓吉先生紧跟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为营造高等学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师重教,科技兴滇”的浓郁校园氛围,各位老师献计献策,最终促成了伟大教育家陶行知雕像在楚雄师范专科学校的落成。该雕像挺胸抬头,面部表情凝重,目光遥望远方,左手持书,自然垂于大腿左侧,右手握拳背后,服饰以大块面大写意手法塑造,简练概括,气势浑厚,该雕塑被鲜花和绿树簇拥,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更体现出这位教育家的人文气息。整座雕塑带底座高约4 米,底座分两层叠加,最底层的底座以扁形的正方体展开,第二层底座以长方体竖立,盛放雕塑人物,形成了竖线向上的庄重感,底座前刻有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仰望视觉更凸显出陶行知这位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贡献,被万民敬仰。陶行知雕像作为师生心中典型校内标志,常被作为校报、校园网的招牌形象宣传。雁塔校区的另一件命名为《昨天·今天·明天》(见图2)的寓意性雕塑落成于1996 年,作品以三根圆柱顶端托着球体、卫星、太空轨道等元素进行构建,表现科技、传承、创新、升华的主题内容,圆柱表面刻有各学科门类的文字符号,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圆柱采用红砂岩的材料体现,雕塑顶部托着的球体则是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比较常见的代表高科技的不锈钢材质;用六边形的底座承载雕塑主体,六边形寓意着纪念“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建校60 周年,该雕塑的落成也寓意着楚雄师范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备科技、传承、创新、升华的兴国人才。

图1 陶行知雕像(李景芳摄)

图2 《昨天·今天·明天》雕塑(李景芳摄)

楚雄师范学院老校区雁塔山顶上,立有一座明代古塔,古塔小巧玲珑,塔身高17.7 米,底宽3.82米,共七级,一级四面均嵌有“鱼跃龙门”的石质浮雕,图案内容构思丰富,层次分明,云纹造型多样,鱼龙造型灵动;二级以上,四面中央皆有一佛龛,塔顶中央有一铸铜方亭,亭内立有一尊“魁星点斗”铜像,四角有一只雄踞四方引吭高歌的铸铜大雁(金鸡),还有风铃为饰。总之,小小的雁塔集石质浮雕、铜铸圆雕多种形式表现为一体,彰显雁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雁塔校区绿荫层层,雁塔像一尊古老的雕塑扎根于校园内最高峰处,守望楚雄师范学院莘莘学子,为校园增添古韵文气。

雁塔校区的樱花大道、明代的古雁塔、陶行知雕塑等标志性公共环境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人文气息,这些标志性的公共环境成了校内师生和慕名而来的群众的热门标志打卡地,是成功的校园环境营造典范。

综上所述,校园雕塑承担着建立文化育人、空间育人、雕塑育人的文化空间,营造出校园的文化载体和靓丽风景线,为谱写地方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发挥了校园雕塑的功能。建立校园公共艺术空间是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展现历史文脉、学术主张、办学理念、品德追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师生们对校园雕塑的整体诉求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雁塔雕塑校园文化
巨型雕塑
游雁塔
我的破烂雕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雁塔夜吟
写实雕塑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正定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