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追梦人
——潘鸿与他的糯谷猪纯种保护事业
2022-11-03毕节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 李 霓
在纳雍县董地乡沙落林场,有一个端着“铁饭碗”的农技干部在这里一住就是30年。在他的执着坚守下,一个濒临灭绝的优良猪种——糯谷猪得以繁衍,在守护纯正美味中奏响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随着纯种糯谷猪保护工作价值的不断彰显并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糯谷猪产业的发展壮大,他的名字也走出了大山、走出了毕节、走向了世界,他就是潘鸿。
结缘糯谷猪纯种保护事业
潘鸿是纳雍县锅圈岩乡人,初中毕业考上了贵阳农校,1987年7月被分配到纳雍县农业局土肥站工作,成了拿工资的城里人。但从小生长在偏僻农村的他,总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参加工作几个月后,潘鸿就停薪留职下海经商。1992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创办“四园三场”。他来到董地乡青山村沙落林场,从此,这里成了他的“家”。山野清风伴他晨起,松涛阵阵陪他入眠。
他承包了沙落林场,开始养狗、种树,他栽种了桃子、李子、杨梅等果树及板栗树、柳杉等。1999年的一天,在董地乡他偶然吃了一顿猪肉,那香味让他怎么也忘不了。经多方打听,他了解到:这种猪叫糯谷猪,又称黄毛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黔西北可乐猪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可乐猪优于太湖猪、黑猪等地方品种,而糯谷猪是可乐猪中的极品,毛色棕黄、皮糯肉香,是肉中珍品。只是糯谷猪长相丑陋:头上有八卦纹、肚皮上有花斑、后腿有褶皱,在外来猪种的冲击下,饲养糯谷猪的人已越来越少,濒临灭种。
青山村育种基地
潘鸿忘不了那一顿糯谷猪的美味,心底涌起一种冲动:保护这种优良地方猪种,把这种美味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糯谷猪。他跑遍了董地、维新的村村寨寨,但收效甚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最偏远的村寨中找到十几头。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这样的肉中珍品消失!
2000年,潘鸿对纳雍糯谷猪种质资源进行选育,在沙落林场创办了纳雍县糯谷猪保种基地。当时他仅有1万多元,就从养收到的十几头猪开始,建圈舍、精心投食,每天观察记录各种数据,开启了“研究保护糯谷猪”的模式。他以林场为家,在穷乡僻壤践行着“保护糯谷猪”的梦想。妻子顾萍十分理解潘鸿保护糯谷猪的这份痴情,干脆来到林场陪他,大山深处升腾起的烟火味让潘鸿追梦的脚步更加坚定。
在保护糯谷猪中带富乡亲
纳雍县是糯谷猪产地,这里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乌蒙山东南麓,平均海拔1685米。全境多山,峰峦叠起,沟壑纵横,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在沙落林场,潘鸿全身心地投入到糯谷猪的保护和研究中。2000年开始养糯谷猪时,林场里只剩一些灌木林,地面全是泥巴路,通往养殖场的是一条“毛狗路”,潘鸿穿着高筒雨鞋踩着稀泥往返在养殖场和住处间,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夜晚,有时真惊出一身冷汗。林场不通电,潘鸿在搭建的茅草房中点了12年煤油灯。由于收到的糯谷猪种猪不多,人手也不够,多年来保种都是潘鸿一手抓。2015年以前,养殖场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亲手去做,他深谙糯谷猪的习性,戏谑闭上眼睛都知道每一头猪长什么模样。
潘鸿知道,保种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他邀请市牧科所的科技人员、贵州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团队参与保种工作。他针对糯谷猪的特点,以12个月为出栏周期,探索出“土品种——土方法——土饲养”的养殖模式,在养殖中以玉米、麦麸等粗粮为饲料,让其不断运动,使体重控制在125公斤以内,这样出栏的糯谷猪完全保留了原种四肢强健、肌肉结实、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等特点。
辛勤耕耘结硕果,经过多年努力,潘鸿交出了一份糯谷猪保种的优异成绩单。2004年,中国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盛志廉教授等实地考察,调研论证后认为纳雍糯谷猪是可乐猪的特殊品系,而且品质优于可乐猪,欣然亲自命名并题写了“纳雍糯谷猪”。
业界泰斗盛志廉教授的肯定,给了潘鸿和他的团队以无穷的动力。2012年11月,潘鸿在纳雍县董地乡沙落村糯谷猪养殖场的基础上,成立纳雍县糯谷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法人代表潘鸿,注册成员出资额300万元。合作社一直从事纳雍糯谷猪的保种、育种和产业化开发工作。该合作社现有社员496人,其中困难户社员275人。
随着糯谷猪产业的发展,纯正美味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因糯谷猪喂养需要12个月才出栏,一般后5个月饲料中不含任何添加剂,只喂包谷和青草,因此绿色和美味都不打折扣。合作社附近董地和维新的群众,因亲眼所见,买肉都只买糯谷猪,光供应附近的群众,1个月就要宰杀100多头猪。2017年,为了促进糯谷猪产业化养殖、销售,纳雍县康泰达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泰达公司”)应运而生,潘鸿仍是法人代表,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领纳雍县糯谷猪产业发展。
纯种糯谷猪游泳健身
康泰达公司成立以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纳雍县的维新、董地、厍东关、化作、锅圈岩等乡镇的群众共同致富。具体由康泰达公司扩繁仔猪,将仔猪交给合作社免费发放给社员(养殖农户)进行饲养,代养期为5个月。每头猪体重达到90-100公斤后,公司按保底价20元/公斤标准给予回购。当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公司则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每公斤提价2元收购。公司回购生猪后,无偿提供饲料,交由合作社在其野外放养基地再养殖6个月,以提高肉质的风味度和紧实度。饲养期届满,达到公司制定的出栏标准后,合作社将生猪出栏,交给公司屠宰、加工、销售。
通过这种方式,康泰达公司已带动董地乡5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85户1404人脱贫。2019年又增加了151名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138人参与纳雍糯谷猪生态养殖、13名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参与分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分红2018年达78万元、2019年达109万元、2020年达170万元、2021年达207万元,每个贫困人口每年直接获利六七百元。
谱写糯谷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濒临灭绝的糯谷猪,因为潘鸿22年的坚守,不但得以保存,而且纯种猪从2000年的十几头发展到现在的上万头,糯谷猪已成为我国现存的50个生猪地方品种之一。今年开始,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每年都要派人对糯谷猪的精液及耳组织进行采样保存,以防品种消失便于克隆。
糯谷猪的质量是产业发展之本,潘鸿和他的团队一刻也不敢放松质量要求。糯谷猪目前销售到广州、成都、贵阳等城市,令人欣喜的是,在广州、贵阳海关出具的检验报告中,糯谷猪鲜猪肉达到了“中国认可、国际互认”的标准。这是一张糯谷猪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通行证”。
潘鸿在大山深处追逐了22年的纳雍糯谷猪保种、繁育的梦想,如今绽放出绚丽的产业发展之花,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6月中旬的一天,当记者一行来到董地乡青山村沙落林场时,当年潘鸿点着煤油灯蜗居的茅草房早已不见踪影,代之以一个占地50亩的原种基地和占地36亩的育肥基地,原种基地是合作社、康泰达公司的“中枢”。在董地乡青山村吸人眼球的是潘鸿团队为了适应糯谷猪生长特点而修建的猪游泳池。盛夏时节,那些展示着跳水姿势的糯谷猪在游泳池中尽情嬉戏,好不欢快。游泳、跳水、跑步是潘鸿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探索找到的糯谷猪长出健美肉的最佳锻炼项目。
离青山村不远处的沙落村,2021年修建的占地34亩的扩繁基地已投入使用,年出栏猪规模为600头。玉龙村还修建了占地22亩的育肥基地,并在周围流转200亩土地种植了糯谷猪的“食物”——苜蓿、燕麦、金荞麦、蒲公英等。
——技术体系逐步成熟。通过与毕节市牧科所开展全面的技术合作,借助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纳雍县科技帮扶建立中国农大教授流动工作站机会,培育糯谷猪绿色有机品牌。合作社和康泰达公司在技术依托单位毕节市牧科所等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研发队伍,及时跟踪优质种猪生产领域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整合创新,强化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在商品猪基地建设中,建立产品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绿色无公害技术标准,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越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雍糯谷猪新品系。面对市场对低中高端产品不同层次的需求,潘鸿和他的团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培育出以糯谷猪为母本、以英国的巴克夏为父本的扩繁品种。新品种既保持了糯谷猪的香味,瘦肉率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53%。这种比纯种糯谷猪稍微低端一点的新品种,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在贵阳等城市更是卖得火爆。
糯谷猪杂交品种
创新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链条。康泰达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领纳雍县糯谷猪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六统一分”即“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统一管理,分户饲养”的产供销一体化养殖模式,并为广大养殖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养殖。
随着糯谷猪产业的发展,康泰达公司加大了市场开拓的力度,除在七星关区有2家糯谷猪专卖店外,还进军成都、广州等城市,特别是今年以来,与贵阳盒马生鲜超市联手,依托盒马生鲜超市的网点销售糯谷猪,取得很好效果。目前,糯谷猪已进入盒马生鲜超市在贵阳的16个网点,这些网点分布在贵阳市大十字、小十字、花果园、金阳世纪城等地,让贵阳市民大饱口福,每个月贵阳市场大约需要150头糯谷猪,且价格走高,300克卖到39元。
目前,糯谷猪每年出栏1万多头,公司员工有60多人(分布在董地乡青山村、沙落村、玉龙村的4个基地及七星关区的2个糯谷猪专卖店),人均月工资4000多元。疫情之下,康泰达公司为保岗稳岗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认可、国际互认”的标准的达到,糯谷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梦想已经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