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高原“绿巨人”,豪情更比海拔高
2022-11-03胡同洲通讯员
文 | 本刊记者 胡同洲 通讯员 | 李 淇 陈 婕 张 驰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复兴号动车组在拉林铁路上飞驰,犹如高原上的“绿巨人”,助力西藏人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在这背后,有一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青年默默护航,贡献着热血与力量。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25岁,坚守高原伴随“绿巨人”逐步成长。这是一群雪域的“战狼”,他们在团组织的凝聚与感召下,不畏难、不懈怠、勇拼搏,彰显了中车株机青年“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风采。
他们是中车株机的拉林铁路高原双源动集服务团队。
田忠昌:舍“小家”为“大家”,一切值得
2022年9月10日,中秋。
田忠昌在朋友圈分享了微信文章《家是什么?》。文中说,“家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可这个中秋,他又和家人相隔千里:他在雪域高原的拉萨,妻子和两个女儿在湘江之滨的株洲。
田忠昌是拉林铁路高原双源动集服务站站长,在中车株机从事售后服务10多年。2021年3月底,他刚出差回家,小女儿出生尚未满月,新任务又来了:加入拉林铁路高原双源动集服务组。虽有不舍,但他毅然选择出发,“因为深知项目背后的重要意义”。
到拉萨当天,“做过心理建设”的田忠昌震惊于眼前所见:服务站还没建设,公网等基础设施仍在完善,通向库房的路还是泥巴路。高原反应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他“喘不过气,脑袋一阵一阵地嗡嗡响”。当晚,他辗转难眠,次日又出现咳嗽、感冒等症状,“前后咳嗽了一个多月。”
而那一个多月,恰是任务最重的阶段,每天都有联调联试,工作任务排得满满当当。服务站主要负责拉林铁路高原双源动集等车型的试验保障、新车接车、调试、整备、试运,段方培训及质保期内现场售后服务工作。田忠昌来不及休整适应,带着团队迅速开展工作,协助将每天的“任务清单”逐项完成。
攻坚阶段,田忠昌忙得“连轴转”。动车组发车前,他和团队要提前2小时做准备,然后跟车13小时完成约1400公里的整循环。车辆入库后,他还要协助将白天遇到的问题检修完毕才能下班,“经常干到凌晨三四点。”
对家人,田忠昌习惯了“报喜不报忧”。缺氧难受、忙碌缺觉这些全不提,总是说,“我在这边都很好,放心”。今年8月,拉萨突发疫情,家人不断打来电话,他每次都会耐心安抚。而一转身,身为青年党员的他主动请缨,带头开展消杀等防疫工作。
从事售后服务,和家人聚少离多是田忠昌心底的遗憾,但在拉林铁路,他特别自豪:“虽然没法和家人团聚,但沿着这条铁路,民族大家庭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他记得,动车组刚开通时,站台上,车厢里,时不时有藏族同胞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欣喜与激动;常有年轻的藏族同胞特地前来“打卡”。他看到,人流、物流与信息流沿着铁路往来,藏族人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家国情怀,萦绕心间。田忠昌说:“无论回首多么艰难、对家人的思念多么强烈,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鉴于“地平线2020”预算经费有限,其中期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一些优质项目因此无缘项目经费,且为进一步凸显和发挥科研创新对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欧盟委员会就欧盟第九研发框架计划向议会提出了规模约1 148亿欧元的7年预算申请,其中941亿欧元用于“地平线欧洲”。该预算额度为历届欧盟研发框架计划之首,比“地平线2020”的实际计划金额800亿高出了100多亿[8]。
徐良图:盯细节、护安全,不容马虎
身为服务团队里的安全员,徐良图有一双“火眼金睛”,人年轻,经验却老练。
来到拉萨,高原反应没给徐良图造成困扰,挑战在于状况不可预料,“问题都是全新的。”
车子是全新的。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由国铁集团牵头,中国中车组织中车株机等多单位联合自主研制,采用“内燃+电力”双动力牵引,这是全国首创。由于是复兴号首次开上雪域高原,运行状况谁也说不准。换言之,解决问题要摸索,连发现问题也没现成经验可借鉴。
如何应对挑战?
“先要紧盯细节。”徐良图说。
识别并排除危险源,是徐良图的重要职责。送车出库前,他会严格对照安全检查巡视表,将转向架、车底、车内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及整个车的网络等,全部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每个参数在正常范围内。由于工况复杂,他对股道、地沟、车辆附近放置的物品等,也会逐一进行排查。
一次,动车组已开始运行,徐良图发现机车检修库附近有脚手架等工具被放在了股道旁边,“可能与车身产生刮擦,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第一时间,他将情况反馈给调度中心,及时排除了隐患。
车辆出库运行时,若出现轻微问题,驾驶员会先登记等入库再做处理,遇到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才会紧急联系调度中心请求远程指导。值班时,徐良图总会全神贯注,紧盯电脑上的远程监测信息。
车辆入库后,当天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要检修完毕。轮到徐良图值班时,他会坚守现场配合检修,“即便通宵达旦,也要确保问题不过夜。”
截至8月,拉林铁路双源动集累计安全运行400余天,三辆列车走行120余万公里,期间安全、设备责任事故率为0。
杨啸:学先进、敢担当,我在成长
刚到拉萨93公斤,拉林铁路开通运营那天再称:77公斤。
34天瘦16公斤,这是发生在团队成员杨啸身上的故事。24岁的他敦实憨厚,是团队里“第二小”的成员,2020年进入中车株机从事售后服务。
图 | 田忠昌站长带领服务队员对高原动集动车组进行日常检修
掉的是脂肪,收获的是成长。一年多来,杨啸被团队“敢打敢拼、担当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迅速实现了不掉链子、能挑担子的成长与蜕变。
8月,拉萨突发疫情,杨啸看到田忠昌作为党员冲上抗疫一线,明知有风险,也知道工作量会翻倍,但他依然紧跟步伐、请缨加入。
人生头一次,杨啸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呼吸不畅,水汽蒙住了眼罩,每消杀一会都要歇一歇,“让自己缓一缓。”而挺身战“疫”的他,其实是家中独子。
去年5月22日到达拉萨那天,刚好是杨啸23岁生日。初次踏上雪域高原,他的生日在头晕、气喘等缺氧状况下度过。父母打电话问他,能不能适应?他坚定地说“没问题”,当晚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虽然是新人,但我不能丢了中车株机青年的精神、不能丢团队的脸。”他说。
动车组调试阶段,杨啸身为库管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每天车辆入库后检修,他总是“随叫随到”地迅速将配件送达,再等到检修完成后逐一清点并放入仓库。
为及时响应配件需求,值班时,杨啸总会将手机铃声调至最大音量,也会常备红牛、咖啡等饮料来提神。配件出入库登记100%账物相符的成绩,离不开他的认真与严谨。
杨啸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源自团队前辈的熏陶。从前辈身上,他看到了党员的先锋本色,也看到了株机青年“吃得苦、霸得蛮”的精气神。“榜样的带动,让我也不断保持前进的步伐,在青春赛道上跑出青年的风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