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笔书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2022-11-03许晓俊
◎许晓俊
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审活动拉下帷幕,新一届的夺冠者落定。这一届大赛是目前水平最高的,在获奖名单中有近50位陌生名字,他们是原来毛笔书法界的高手,不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致使很多前几届大赛获奖者后退一步,这就是不进则退,大浪淘沙,更何况淘汰你的是真正的高手。由于是硬坛公认的“国赛”,本届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8016位成人参赛者共计8173件作品。其中参赛者人数位列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浙江1749人、广东1691人、四川1312人、江苏1136人、广西1028人。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山西省的84岁作者李正伦。参赛者中女性参赛者2806人,占35%。本次作品中,按书体分类统计:楷书5247件,占64.2%;行书1741件,占21.3%;隶书572件,占7%;草书327件,占4%;篆书286件,占3.5%。
本届大赛专家评审团由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庞中华,西泠印社理事、出版社社长江吟,西泠印社社员、原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赵彦良,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圣才,第一至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最高奖获得者顾仲安,《中国篆刻·钢笔书法》杂志主编许晓俊,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王震,《书法报》副总编严海南,西泠印社社员周培纳等专家组成。
从本次获奖作品来看,篆书、行草比例增加,楷书风格比前几届明显增加,“跟风”现象减少,百花齐放才是正确的创作方向。当然这和本届大赛的主导方向有关,也和评审规则与评委构成有关,本届评委增加了几位西泠印社社员和教育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的评委。
硬笔书法创作形制求大、求巨制的风气得到遏止,作品形式丰富,书写工具多样化,这些都是好的现象,但终究有些“趋毛笔化”。作为硬笔书法创作从实用走向艺术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如何使横写的作品富有与竖写作品相似的艺术效果可能是第十五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倡导方向。隶书的书写水平近些年提升不快,篆书书写则水平较高,也适合硬笔书写工具的特点,楷书书写历届大赛都是最多的,水平普遍较高。行草书这几年提升较快,特别是练习多年毛笔的作者,线条的质感与流动感比只写硬笔的明显高得多,希望硬笔书法爱好者要努力学习,特别是多从古帖中摄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