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江头洲村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2022-11-03全麒璎韦储学
全麒璎 韦储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引言
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古村落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我国乡村地区体验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但目前来看,我国大多乡村旅游产业将目标游客群体着眼于国内而非国外,对旅游文本外译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相关景点翻译存在大量显而易见的问题。要想更好地对外宣传中国古村落以及传播中华文化,这一问题亟待完善。
网络调研过程中,笔者在知网数据库以“爱莲文化”和“江头洲村”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12月25日,仅检索出43条相关文献,多从旅游开发、廉政建设以及传统建筑三方面进行研究,尚未发现从生态翻译视角对当地旅游文本展开英译研究的文章。实地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江头洲村的旅游开发较往时相比已相对完善,前去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但大多是国内游客,国外游客鲜少能见。地标景点虽配备中、英、韩三语简介,但结合生态翻译理论而言,其英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从某种程度而言,提高江头洲村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播。
一 生态翻译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将“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一学说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具有“生态学”和“翻译学”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性质。该理论将翻译过程类比为生态环境,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则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翻译原则是多维度的选择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即“三维”转换,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检视以上三个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才能产出恰当的译品。
通常来说,旅游文本除了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还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旅游文本的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相辅相成,目标语读者只有获取了基本的旅游信息和文化知识,其呼唤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从而达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旅游文本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译者还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社会、读者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这点与生态翻译所倡导的理念非常契合。鉴于此,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江头洲村旅游文本翻译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建议。
二 生态翻译视角下江头洲村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原则,即多维度的选择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语言维转换指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选择转换,关注语言表达;文化维转换指译者对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关注语境效果;交际维转换则指译者对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转换,关注人际意图。然而,江头洲村旅游文本翻译在这三个维度上都出现了偏差,破坏了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生态平衡。
(一)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具备专业的双语转换能力,适应不同语言间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以保持目的语的生态平衡。旅游文本主要用于向游客展示景点的背景信息,翻译时应尤为注意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而让外国游客对景点能有基本且正确的认知。译者应从词汇、词组、句子以及语法等语言中最基本的层面着手,不仅要确保原语和目的语在词义上相互契合,还要确保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特点。
【例1】字厨塔原高10米,塔身四角五层,底层为厨灶,用于焚烧作废的字纸。字厨塔被摧毁后,2003年,江头村村民自筹资金重建,现塔高8米,四方三层,莲座塔形。
景区译文:Zichu Tower’s original height is 10 meters,and the tower has four corners and five floors.The bottom of the tower is a kitchen stove, which is used for burning waste paper.The tower kitchen tower was destroyed.In 2003, villagers raised funds to rebuild it.The tower is now 8 meters high, four-sided, threestorey and lotus-shaped.
细数这段译文,出现了很多语言上的错误。首先,将塔译为pagoda更合适。Tower指教堂或城堡的塔楼,而pagoda尤指亚洲的佛塔,更契合字厨塔的外形和意义。其次,第一句强调塔的原高,而译文的谓语用is和has显然犯了语法错误。第三是专有名词前后翻译不一致。译文开头将字厨塔音译为Zichu Tower,后面却译为the kitchen tower,如此会给读者造成理解困惑,建议统一译为Zichu Pagoda。最后是对原文理解有误,通过实地考察可知,字厨塔并非莲花状,而是底座上刻有莲花图案,因此译文最后将“莲座塔形”译为lotus-shaped可能会误导游客,建议改译为on the base of which lotuses are engraved。总体来说,整段译文非常中式且不流畅,没有达到基本的语言转换要求。
【例2】传说江头村周氏子弟喝了这口井的水,变得聪明好学,发奋读书,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出了大批官员,因此称之为“聪明井”。
景区译文:Legend has it that Zhou’s children in Jiangtou Village became smart and eager to learn because they drank the water from this well.They worked hard to read and took part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made a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s.So the well was called “Smart Well”.
译文的后半句出现了三个并列谓语,逐字翻译和中式英语的问题较为严重。将“出了大批官员”这一较为中国式的表达译为made a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s显然逻辑不通,原文就是想表达许多周氏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赢取了功名,因此建议译为many of them pass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won official titles。译者在翻译时要时刻谨记旅游文本翻译的特点,利用精简的语言给读者传递有效信息。
(二)文化维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强调翻译不仅要注重语言文字间的转换,还应关注源语语言文化内涵的传达与阐释。文化和语言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向人们传递着其所属文化蕴含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旅游文本涉及大量文化负载词,对于这类词的处理,译者除了要考虑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还要兼顾两种语言文化性质和内容的差异,关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从而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
【例3】上桥四级阶梯,意为“出仕”;下桥七级阶梯,寓意为七品官员;桥拱顶端距离水面为4米,意喻为官清廉公正才能“事事(四四)如意”。
景区译文:Up the bridge four steps, meaning “to be an official”; and Seven steps down the bridge, implying seven grade official; the arch top of the bridge is 4 meters away from the water surface, which means that the officials should be honest and impartial in order to“do everything well”.
在中国文化中,常将数字与汉字的谐音相联系,但译成英文时很难保留其谐音效果。译者通常采用释义法来解释文化负载词的内涵,但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体现中文特色。译文直接将“出仕”译为to be an official,将“事事如意”译为 do everything well,虽然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含义,但没有利用音译法保留中国特色。采用音译加释义的方法,或许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中国特色文化,同时又让读者理解其内在含义。
【例4】周冠,字鼎卿,原名周廷冕,清朝咸丰年间中进士。周履衡,号作圣,又号方溪,乾隆壬子(1792年)科房荐。
景区译文:Zhou Guan, the word Dingqing, was originally named Zhou Tingmian.In the region of Xianfeng Geng Shen in the Qing Dynasty, he was a scholar in the Imperial Academy.Zhou Lvheng, the number is Zuosheng or Fangxi, was recommended in the Renzi period of Qianlong (1792).
首先,译文完全错译中国古代文人名、字、号。名一般指幼年时由父母命名的姓名,供长辈呼唤。字为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婚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供朋友称呼。号通常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由此可知,名、字、号都有其对应的译法,分别译为given name、curtesy name和nickname。其次,通过科举考试最高级别考试,即通过殿试者,统称为进士,也属文化负载词,可采用音译加释义的方法,即译为he became a Jinshi after successfully passing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
(三)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译者需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不打破语言维和文化维生态和谐的前提下,达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译者在明确旅游文本翻译对外宣传景点这一交际意图后,需在译文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原文的交际效果。
【例5】有一方一圆两个洞眼,告诉世人做人为官之道,要外圆内方,即外表要谦逊,内心有傲骨。
景区译文:There is one circle, one square, two holes,tells the world the way to be an official, to be humble in appearance and arrogant in the heart.
此译文除了有逐字翻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恰当地将“外方内圆”这一词的含义表达出来。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可以将其理解为外柔内刚,属褒义词。而arrogant一词的意思为傲慢的,自大的,带有贬义色彩,不能用来表达有傲骨或有骨气。如此翻译会给读者灌输错误的理念,偏离原文的交际意图,建议译为modest outwardly while lofty inwardly。
【例6】周绍刘,字始生,自幼聪颖好学,8岁考中案元(秀才第一名),12岁中举人,被誉为神童。
景区译文:Zhou Shaoliu, the word Shisheng.Since his childhood, he was smart and eager to study.When he was 8-year-old, h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Xiucai first), less than 12 years old, h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of Jure, he was known as a prodigy.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划分等级的,通过童试的统称秀才,案元则是秀才的第一名,而后秀才参加乡试,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译者若不掌握相关百科知识,翻译时必然无从下手,更不必说介绍给外国游客了。译文并未体现出这一等级划分,没有清晰地交代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特殊性。如此一来,读者可能难以理解译文,从而无法达成灌输背景知识这一交际目的。因而建议将乡试和殿试这两级考试表达出来,分别译为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preliminary level和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provincial level。
三 结语
作为一则蓬勃发展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理论对于旅游文本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三维转换原则出发,可以较为全面地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翻译质量。生态翻译学将“译者责任”厘定为一条重要的伦理原则,那么译者在整体翻译活动中就要负起“责任”,即译者有责,译者负责,译者尽责。在利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旅游文本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旅游文本翻译的功能最大化,从而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