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学后,孩子适应吗?

2022-11-03郭文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入学上学幼儿园

郭文红

每每提及升学,幼儿园孩子的父母总容易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与迷茫,话题似乎可以永远进行下去,中间夹杂着各种理论、方法与情绪表达。家长们被卡在“幼小衔接”的夹缝里,左右为难。

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部于2021年3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坚定基础。作为一名刚刚教过一年级的老师来说,我觉得教育部的这份指导意见非常详细具体,广大家长和老师应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入学准备和适应工作。在这里,我也想用四个故事,分别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这四个角度谈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身心适应

喜欢上学,是孩子入学适应的起点,积极的入学体验有助于孩子顺利开启小学生活。但如果在前期,家长忽略了一些孩子应有的习得性经验的培养,那么很有可能会让孩子难以享有良好的入学体验。

有个孩子到了十月份仍然每天哭哭啼啼不愿意来上学,原本只是在班级里默默抽泣,后来慢慢发展到不愿意进教室,最后连学校大门都不愿意进了,口口声声喊的是“我想妈妈了,我要回家……”。

由于孩子的表现已经难以正常上学了,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老师们先自己在学校开展调查,并没有发现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之间发生过使他痛苦或者焦虑紧张的事情,于是又与孩子家长沟通。家长情绪非常激动,一口咬定是学校老师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故而孩子畏惧上学。

老师在安抚家长情绪之后,与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最后才知道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就不能每天正常入园,正常放学。因为总是会哭泣,因为老人总是心疼,所以隔三岔五就会把孩子从幼儿园带回家去,孩子在心理上压根就还没有建立起“入园”这个概念,总觉得一哭一闹就可以回家玩去了。

孩子原本就没有“早上入园,下午才能回家”的认知,现在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的身心完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必然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他的认知里,还不明白“入学”的含义,所以就会出现上述不愿意上学的情形;而这情形一定会影响他的入学体验,使他很难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生活适应

入学适应阶段,孩子会遇到更多需要独立应对的生活问题。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班里有个孩子,父亲工作繁忙,母亲温柔细致,整个家族对他都是呵护有加。这种关爱导致他在入学前,从未在家以外的地方上过厕所,缺乏这种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机会。

上学之后,学校卫生间里大通道般的坑位,和他家的马桶相差甚远,孩子更不愿意在校解决大解的问题。可偏偏有一天,孩子有些拉肚子,在难以自控的情况下,他不得已从教室直接冲进了卫生间……

很快,学校的保洁阿姨就听见厕所里传出极度惊慌的喊叫声——孩子因为严重缺乏习得性经验,在卫生间里将自己的排泄物弄得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让孩子受到严重惊吓,因为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遇见过这般腌臜的情景,所以此刻,孩子能做的就是狂叫了……这样的场景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从而影响他的入学感受。

因为不会独立如厕,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硬忍着一整天不去厕所;也有孩子因为实在忍不住,将大小便拉在裤子里。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还不敢发声求助,直到同学发现情况并开始“奔走相告”时,老师才知晓,孩子的痛苦可想而知。

生活适应还包括很多自我服务能力,比如说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系鞋带,自己收拾桌面,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清理座位周围卫生,自己很快找到课堂用品,等等。如果缺乏这些能力,孩子会产生无能感,难以获得良好的入学体验。

社会适应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帮助孩子尽快熟悉老师、结交伙伴,逐步顺利地融入小学生活。人际沟通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发送和接受讯息的双向活动,这项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其实在一年级时,很多时候孩子之间闹矛盾,出现纠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双方沟通不畅。比如甲同学下课后想去和乙同学玩,于是就来到乙身边;可乙此刻并不想跟甲同学玩,于是压根不理睬他,继续和丙同学聊天。可是甲同学却完全看不懂乙用动作、体态传达出来的意思,还纠缠着继续说……最后,两人闹掰,发生争执。

班里出现过一次“撕书”事件,甲把乙的书给撕了。表面上看,甲怎么这么过分?怎么这么欺负人?把人家的书都给撕掉了,太不像话了!但其实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双方的表达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

两人在玩耍的时候有点不开心,甲说:“你再说我马上把你的书给撕了!”一般人听见这话,通常会发问:“你为什么要撕我书?”或者一把抢过自己的书收起来,再或者说:“你要是撕书,我妈妈(老师)会来找你的。”这样的应对表示乙同学已经接收到甲传递过来的信息,并且也用言语和动作做出了回应。

但案例中的乙是怎么做的呢?他似乎根本没有听明白,脸上带着憨憨的笑意,慢吞吞地对甲点点头,嘴巴里还发出“嗯!”的声音。

这样的回应让甲同学感到莫名其妙,但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觉得这是别人同意的意思。于是,他就从口头震慑到佯装撕书,再到小心翼翼撕开一点点,慢慢到撕开一个大口子,最后到把一页全部撕掉……而这整个过程中,乙同学脸上的笑容一直都在,一直微笑着看着对方做出这一系列动作。他的非言语表达(面部微笑表情)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甲的行为。

学习适应

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说:孩子进入小学,就要开启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候规范的学习生涯了,这个开端好不好,对孩子的未来学习成长非常重要。因此,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自内心地爱上学校,真心实意地喜欢上学!

但是我们发现,有孩子越来越觉得上学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我以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缺乏相应的认知基础。

班里有个孩子,在入学第一天点名的时候,我发现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叫“毛毛”,唯一会写的字就是“毛”。入学后,由于完全没有认知基础,他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话是常态,下课无法和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常事,每天的学习对于他来说基本就是看天书、爬天梯,实在难以完成。

所以他的练习卷上曾经出现过所有的填空都填上“一”的情况,弄得老师崩溃,家长无奈,孩子自己茫然无措,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因为他压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著名的“三季人”的故事里,孔子为什么会告诉那个客人一年只有三季呢?因为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一生只经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有见过冬天。在他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跟他讲四季,他怎么能理解得了呢?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学习的发生一定是和个体原有的经验、知识密切相关,一定是建立在个体对学科知识前理解的基础上。有人可能会问,小学不都是要求零起点教学吗?是的,学校的确是零起点教学,但是即使是零起点,也不要忽略了孩子已经六岁了,六岁儿童在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精细动作、言语与沟通、社会交往、生活自理、情绪与行为管理等方面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孩子在这些领域的正常发展都是入学后的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零基础教学也是有基础的。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入学之初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其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入学适应。

猜你喜欢

入学上学幼儿园
入学通知书
五行真经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上学啦
入学第一天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