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中国:数智化减排与未来》白皮书发布,院士专家共商零碳经济发展之路
2022-11-02王晓娟
文本刊记者 王晓娟
中国政府于2020年9月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度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彰显出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与大国担当。“3060”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也是低碳生活的新时代起点。但如何实现中国的净零碳排放是一个长久而深刻的议题。
9月3日,以“把握RCEP机遇,发展零碳经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经济管理技术论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国际经济管理技术促进会、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共同主办。
本届论坛基于2022年“服贸会”的大背景,以经济金融服务助力“双碳”目标为核心思路,论坛邀请了多国大使、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家,探讨多边贸易合作机制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的背景下,零碳经济与零碳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中的挑战与机遇,共商“双碳”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行业转型之路。
·重 磅 发 布·
《零碳中国:数智化减排与未来》白皮书发布
实现“双碳”目标,数字化是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把“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是业界和全社会热切关注,而且尚待解答的新课题。论坛上,由华软集团研究院与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合推出《零碳中国:数智化减排与未来》白皮书,并由中技华软基金投资合伙人张晓丹进行了分享。这份白皮书全文4万字,共分8个章节,分别是:1.中国碳中和目标战略路线;2.中国数字化经济的碳账本;3.数智化减排:科技赋能碳中和;4.零碳市场:数智化交易;5.零碳城市:数智化孪生;6.零碳社会:数智化生活;7.零碳未来:负碳技术与创新;8.灯塔与引领:零碳中国必须加速推进数智化建设。白皮书通过聚焦零碳中国与数智化减排前沿实践,研究“双碳”目标与各领域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应用,探索中国“双碳”目标实现与数智化转型的紧密结合路径,对技术应用、零碳市场、零碳城市、零碳社会的数智化减排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数智技术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从业者、政策研究者、爱好者,以及各减排行业部门提供参考。
碳中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数字经济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优质、高效、智慧目标一致。数智化技术将引领能源革新、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推动绿碳经济发展,数智化减排的广泛开展,则能够促进跨行业、多领域、大范围的协同前进——共同奔赴数智化的零碳中国,是所有关注未来的人的美好目标,更是努力方向。
据悉,2022年1月1号RCEP正式生效,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在经贸合作领域诸多方面提出的一系列便利化、自由化的规定,将极大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生机和活力。RCEP正式生效也将为中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带来新的契机,为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RCEP确定了较高的标准和经贸规则,在成员国之间也达成了低碳能源转型、碳中和,以及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共识。RCEP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低碳合作范围,将带动绿色标准、规则和认证体系的协调建设,为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拓宽区域绿色治理合作,全面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零碳中国:数智化减排与未来》白皮书中写到:碳中和的本质不是消灭化石能源,而是以传统能源为“压舱石”平稳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提升非碳能源的占比。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应达到25%左右石,其中包括传统化石能源的智能化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发、核能与氢能的清洁化高效利用以及以储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源网荷储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等。同时,依托数字化技术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提升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推动零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实现能源端的零碳发展。
主办方之一的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作为一家股权投资机构,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教健康等为主要投资方向。公司总裁江鹏程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应对我国的低碳减排的挑战,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全社会的共识是大前提,技术的进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可能,企业家推动技术的应用,而资本加速了产业化过程,这四个关键点构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路线图,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
·院 士 观 点·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全国总体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进行了指导。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正式发布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2022年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均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双碳”目标,应当以能源绿色智慧转型为基础,全面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的节能降耗转型与绿色科技发展,推动终端能源利用的电气化水平,最终形成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以负碳技术为托底,以绿色金融为保障的碳减排与碳增汇耦合体系。
实现“双碳”目标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第一次有意识、有步骤的改善地球环境的跨国共同行动。它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跨国、跨界,全球协作的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和金涌两位院士进行精彩的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院士
杜院士从战略的角度,结合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路径,并发表了题为《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旨演讲。首先,杜院士阐述了“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所需要的是科学的转型,产业的升级,社会的进步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同时,杜院士针对当前我国“双碳”目标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梳理出了八大战略,包括节约提效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和国际合作战略。并从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和能源转型的融合发展以及构建新型“源网荷”的电力系统等视角,阐述了我国在“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能源安全以及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随后,杜院士又再次针对工业、交通、建筑以及负碳等领域,详细阐述了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创新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
金院士就《碳中和的创新发展机遇》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驱动力就是碳中和。首先,按照克拉克定律的发展路径,为了避免重走美元霸权,中国必然是需要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用智能制造支撑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而碳中和的目标,给了我国制造业转型一个很好的契机,从产业结构转型到节能降耗,再到合理平衡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目标都要求我国的各行各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随后,金院士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再次描绘了作为我国能源安全“压舱石”的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之路,金院士强调,煤化工与负碳技术,是煤炭清洁化利用的保障与前提,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高峰论坛
·高 峰 对 话·
专家学者共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论坛最后展开了以“RCEP之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为题的高峰对话,由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先生主持,旺旺集团驻京首席代表、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林天良,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闪送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于红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双碳资金筹备组负责人马铭锋以及蚂蚁集团可持续绿色公益部总监王小颖参加。
于洪建与林天良就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数智化、绿色化转型以及更好的发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素配置优势和提高循环经济利用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马铭锋通过对RCEP“10+6”的大平台中的微循环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在RCEP机遇下做好中日韩小循环的同时,拉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何均国从自身的企业视角出发,也对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等传统农业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与描绘。王小颖作为数字企业代表,详细描绘了蚂蚁集团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金融公司在“双碳”领域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如何应对我国的低碳减排挑战,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数十年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前景仍在探索,大变局对全球经济体系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挑战,让未来真正可期。
RCEP: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