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与大厨
——苏州大厨在海外
2022-11-02薛亦然
薛亦然
闻军 摄(君子影艺供稿)
接到施燕华来到苏州的电话,孙家铭吓了一跳,赶快把老太太安排到万颐酒店住下:“施大使啊,您这么大年纪,有什么事情您电话里吩咐一声就行了,怎么亲自跑过来啦?”施老太太郑重地告诉他:“不是我来找你,是代表你们大使来的。他过去对我讲过,有一个人我们必须去看看,说的就是你。”
施燕华说的“你们大使”是她的丈夫、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孙家铭是大使官邸首席厨师。施燕华自己也是大使,驻卢森堡。她是著名的外交家和翻译家,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是第一批进入联合国工作的译员。那张乔冠华在联合国开怀大笑的著名照片中,乔冠华身后那位戴眼镜的女译员就是施燕华。
施大使说:“你们大使去世,我预想,大使馆工勤人员那么多,只有你会去八宝山,你和大使有那么多年的交情。”吴建民大使任期满后回国担任外交学院院长,2016 年6 月在武汉因车祸猝然离世。施大使这次特意来苏州看望孙家铭、王蕙芳夫妇,是在实现吴建民的生前心愿。
孙家铭与吴建民的交情得从1994 年说起。那年孙家铭结束在驻美大使馆厨师任期返国,回到姑苏饭店担任餐饮部经理兼厨师长。到1996 年快过春节了,外交部一只电话打过来问:“想不想再出国?有个任务,寻了一圈,只有你去合适。”到哪里去呢?瑞士。这次任务还可以带爱人一起赴任,孙家铭挺高兴,一口应承下来。没隔几天通知下来了。这年初夏,孙家铭带着爱人王蕙芳来到日内瓦的大使官邸,吴建民是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从此,孙家铭的厨师生涯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跟吴建民。
一到官邸,孙家铭就找办公室主任要车,首先去看菜场,了解当地食材。孙家铭听说吴大使在外交界很有名望,也很平易近人。见到果然是这样。吴大使说:“孙师傅啊,我知道你,你到过美国的吧?我也去过美国啊,1971年我就派到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去了。那里是全世界外交官的橱窗啊,每天都能见到几十个国家元首。”
☉ 孙家铭与法国大厨
吴大使总是充满活力。孙家铭刚去时晚上散步,老远看到一个人,黑黝黝的,立在那儿不动。走近一看,是大使在倒立。孙家铭不禁感叹,大使身体真好啊。以后才知道吴大使十分热爱锻炼身体,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秘书带好锻炼用的衣服和鞋子。一到周末,就要去跑步、爬山,这是必须的。实在不行,就在酒店泳池里游泳,天天游,这才有个好身体。孙家铭少年时也爱练身体,学徒时经常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扔石锁,对吴大使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吴大使口才好,善于辩论,孙家铭说他是“铁嘴”,别人说十句,他说两句半就开销了。那时沙祖康和龙永图都在日内瓦,沙祖康是中国办事处副代表、裁军事务大使,龙永图是外经贸部驻世贸组织的首席代表,三人经常在一起,吴大使像他们的大哥。孙家铭很敬佩他们,认真地为他们服务好。有一次沙祖康对吴大使说:“你这个厨师有意思啊,你看,菜单从上面看是正式宴请,下面又是豆腐干和白粥,就像回到家乡。”
经过在驻美大使馆的几年磨练,孙家铭已经对自己的特殊岗位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觉得驻外大厨就应该是一名不穿军装的军人,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工作作风。强大的责任感驱使着他认真对待厨房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光精通炉灶、坫墩、切配、点心等这些“武艺”还不够,还必须事事用心、时时用心。用心,是孙家铭坚持不懈的写照。俗话说“灶前灶后三千里”,孙家铭要把驻外大厨的每一步都走得稳重、踏实。
在日内瓦忙啊,跟着吴建民大使工作是不会闲的,三日两头就要宴请客人,孙家铭每个月起码要做二十趟宴会。大使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也抓得很紧,周末的时候总是要安排时间让大家学外语,小青年都要上台用法语做五分钟演讲。还动员大家主动接触法国社会,去接触人,做调研。他常和大家讲国际形势,讲使馆工作的意义。孙家铭记得大使给他说的一些外交上必须遵循的道理: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的是讲的道理能站住脚,让人信服;蛮干是不行的,打人总是错的;不着军装的战士,要用不着军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吴建民健谈,孙家铭话也不少。他认为自己烧菜做宴会也是一个外交窗口。吴建民十分赞同:“说你不懂政治吧,你讲的话还蛮有道理。你说烧饭也是一个窗口,这话是对的。请客讲究的是诚心诚意,你用心烧好菜,客人是感受得到的。”
两年后,吴建民大使移任驻法国大使,孙家铭跟着来到巴黎。这是二跟了。
在巴黎更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忙到做总结的时候,办公室主任特意关照孙家铭,接待省部级代表团的宴请你就不要罗列了,因为太多太多。
没想到这一次跟吴建民没跟到底,唐家璇部长来了。
在孙家铭的一堆照片中,看到一张他和唐家璇的合影:两人坐在一张沙发上,孙家铭的坐近于躺,摊手摊脚的,部长坐在一边笑容可掬。我心里话:“这也太放肆了吧?”在这张照片中看不出任何等级,只有友情。
在瑞士时孙家铭就认识唐部长了,那时他从驻日本公使任上回国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不久任副部长。吴建民把孙家铭介绍给唐家璇。唐家璇一吃孙家铭的菜,蛮好,两人一起在官邸院子里散步,然后拍照。“孙师傅啊,是单挑,还是合?”单挑指一对一拍,合指与服务员等一起拍。
这次唐家璇来法国,私下里告诉孙家铭:“我做部长了。”
“哈哈,升啦!”孙家铭很开心,“倷做部长哉,我弄仔(了)半天,还勒(在)炒菜!”祝贺之余还调侃自己一把。
唐家璇马上认真地说:“炒菜有啥不灵?赚点美元,有啥不好?像我们跑来跑去,也辛苦的。”
然后唐家璇和孙家铭谈事情了:“我在外交部啊,做宴请也难。准备在部里19 楼弄个餐厅,你能不能帮我找个好厨师,最好你来帮我两年。你说行,我就来和吴建民说。主要是你,我比他大,他要听我的。”
孙家铭回来与家主婆商量,王蕙芳让他做主。孙家铭就决定了:“这次我要听他的,我这人讲义气。”
☉ 潘小敏在法国卢浮宫
第二天唐家璇吃饭时,端起酒杯对孙家铭说:“我们三人都在,吴建民同意了,你就过来吧。”
吴建民在一边笑着说:“他部长啊,我听他的。”
于是孙家铭回到外交部大楼19 楼的餐厅担任首席厨师。
不到两年,有一天田秘书打电话给孙家铭:“老头子找你。”田秘书告诉他,唐部长升任国务委员了。
在部长办公室,唐部长让他在十多个驻外使馆中选一个,然后送他一双鞋子。孙家铭一看,四十几码,怎么穿?他只能穿39 码。唐部长又找了几条领带给他,说:“那你拿这个回去孝敬孝敬老丈人吧。”
孙家铭说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他的宿舍不远,就在对面。奔回去换上西服,找了一沓照片,回到办公室和部长合影,送照片给部长留念。那些照片都是孙家铭得意的冷盘代表作,唐部长选了其中一张。孙家铭记得,那个冷盘是他特意为部长制作的。部长痛风,膝盖容易痛,海鲜等东西不宜多吃,孙家铭就用蔬菜替代海鲜等食材,有利于健康。
友谊往往浓缩在一些平淡的生活细节里,孙家铭也有忘不了的,比如有一次唐部长特意带给他泰国的清凉油,关照“你烧菜时被油烫了,可以涂这个”。
晚上刘海打来电话,刘海是吴建民的司机,正好在国内。“孙哥啊,我听老田说了,你挑哪儿呀?不要挑了,来巴黎吧,小周也要去,我们三个人一起啊!”小周是驻法大使馆的服务员,也是老同事。
孙家铭有点迟疑:“我要不要换一个地方啊?”“啊呀不用了,我们老弟兄了!讲定了,护照我来办!”
这天夜里,施大使打来电话:“听说你要来,大使一夜没睡着!”
“你不要骗我!”孙家铭开心,话里有点撒娇的意思。
“真的!”施大使告诉孙家铭,过几个星期朱镕基总理要访问法国,孙家铭接待过总理,有经验,“大使的意思,你歇两天就过来吧,大使怕来不及。”
孙家铭马上进入角色:“你这样,只要把鱼翅拿出来拣好,不要那种猫骚气的。泡好,放在冰箱里。我一周后赶过来,没问题的!”
施大使还不放心:“你真的讲好了?”孙家铭安慰她:“真的,刘海替我跑签证去了。”
施大使在那头说:“好,那我告诉大使。哦,大使说,这下我放心了,不要动脑筋了。”
于是孙家铭、王蕙芳和刘海、小周四人一起坐飞机又到巴黎,老班子,一去就投入工作。几十年以后回忆这一段,孙家铭感慨说,也是缘分。
这是“三跟”。
孙家铭记得吴大使给了他几块黑松露,石卵子一样,邦邦硬。只要一刨,满满一碗,在鹅肝上打个洞,里面塞黑松露,真香!
孙家铭性格爽快,有股侠气。他笑称自己命好,总会碰到“仙人”。他还有个“仙人”罗林泉,驻希腊大使。
认识罗林泉是唐家璇介绍的。那次他在驻比利时大使馆里,和大家一起欢迎朱镕基总理。唐家璇走在后面,一看到孙家铭就摇手打招呼:“家铭啊,给你介绍一个人,罗林泉,礼宾司司长,苏州人!”
罗林泉上来就和孙家铭讲苏州话:“飞机浪(上)就听说倷哉,烧菜格本事大唻。”之后因为罗林泉经常随国家领导人外访,经常和孙家铭见面,见面了总得说几句家乡话。
在澳大利亚的一次见面预约了孙家铭的人生里程。那时孙家铭在驻悉尼总领事馆做主厨,罗林泉随同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澳,使馆晚宴上胡主席讲了几句话先走了,罗林泉就来找孙家铭说话:“家铭啊,我要做大使哉。”
孙家铭为他高兴:“是格,倷做仔(了)十多年司长,是好做大使哉。”
罗林泉先伸一只脚:“我勿管到哪搭,倷阿好跟我去弄脱两年?倷不要动气啊,我最小,不过我们是朋友啊。”
过了两个月,罗林泉的电话来了:“家铭啊,我要到希腊做大使哉,倷阿考虑好勒?”
孙家铭爽气:“有啥考虑的,苏州人,一道蛮好呀!”
“蛮好!格么我去人事处说哉,勿好赖皮啊!”那头罗林泉开心得很。
就这几句话,孙家铭提前回苏州。北京电话又追来了:“家铭啊,我可能要先走,倷歇脱两日就来啊,搭阿芳一道来!”
没过几天,孙家铭正在亲家家里吃饭,电话从希腊来了:“家铭啊,倷来吧,我忙煞!”他在忙奥运点火的事。
罗林泉很能干,和希腊政府、当地侨领的关系都很好,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每年都到使馆来做客。
在希腊,孙家铭有两件事难忘,女儿结婚和利比亚撤侨,这两件事是连在一起的。
一天晚上罗林泉来敲孙家铭的门,孙家铭以为他要拍台球,谁知罗林泉说:“家铭啊,军事代表团要来访问,谁做啊?”他说的“做”,是指做宴席。
“我做啊!”孙家铭反应快。
“格么倷转去哪亨弄?倷勿是小赤佬要结婚吗?”
孙家铭夫妇是准备回去的,参加女儿的婚礼,十天前就订了机票,还是罗林泉帮助订的,过两天就要走了。罗林泉是因为这个急。
孙家铭脑子快:“王蕙芳一个人回去,我在这儿做。”
“啊呀,哪末我欠倷情哉!”罗林泉连忙拱手。
“欠啥情?格就是朋友!”孙家铭觉得留下来天经地义。
招待代表团的晚宴上,孙家铭上来敬酒的时候,罗林泉先举杯提议:“今天晚上是孙师傅女儿的婚礼,我们大家一起举个杯,祝福她吧!”军委领导知道原委后马上举杯:“女儿结婚,你孙师傅为了工作没有回去,你是一个好爸爸,敬你!”
国内当晚的婚礼上又是另一番情景。热闹的婚宴上放了一段录像,几十桌人鸦雀无声。录像是罗林泉关照秘书录的:“你讲,你怎么讲,我怎么录。”孙家铭在录像中对女儿说:“为啥爸爸不能参加你的婚礼?因为爸爸在国外接任务,爸爸是代表国家在做……”孙家铭背后,布置着中国国旗和希腊国旗。孙家铭的老丈人说,当时情景,苏州独一份。
罗林泉请孙家铭的亲家来希腊做客,到达当晚,罗林泉夫妇、孙家铭夫妇和亲家三家小聚,大使做东:“我请客,你做菜!”
说起来真巧,这晚不请,就没有机会请了。十时许罗林泉接到国内指示,利比亚局势动荡恶化,数以万计的中国侨民需要立即撤离,撤到与利比亚隔地中海相望的希腊,再乘飞机回国,罗林泉担任这次撤侨行动的总指挥。
举世瞩目的利比亚大撤侨开始了,大使馆上上下下紧急行动起来。第一步是先撤到希腊的克里特岛,这需要得到希腊政府的政策许可。罗林泉通过总理府外办主任找到正在德国访问的希腊总理,得到许可后立即租用三艘邮轮第一时间赶到利比亚的班加西海边,去接焦急地等候在码头的中国公民。大使馆人员一半留守,一半奋战在撤侨第一线,经过九天九夜前方后方的协同努力,三万五千多名中国公民顺利返回祖国。
孙家铭和王蕙芳双双荣立三等功。
孙家铭的经历可谓丰富。追忆往事的时候,他总能够从众多细节中挑出晶莹剔透的珍珠来,让人如临其境。
大使的神秘感和大厨的亲和力融合到一起,他们的友谊自然会繁衍出不一般的温馨故事。
与孙家铭遇见同乡大使一样,朱龙祥服务的大使也是苏州人。
如果说孙家铭与吴建民的情谊好比父兄,与罗林泉的情谊譬如弟兄,那么朱龙祥对王厚立大使的情谊则如侍奉长辈。
王厚立是典型的苏州读书人,东吴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新中国成立初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是外交界有名的法学家。在驻利比亚大使任上,王大使年事渐高,身体不太好。特别是吃不惯当地的食物。但是大使的工作很忙,常常到夜里十一点半、十二点才回来,久而久之,经常感到胃不舒服。朱龙祥为此暗暗着急,总是准备好细软可口的宵夜等大使回来。朱龙祥最喜欢做的是炖汤,这是老苏州人的习惯,“苏帮菜就是要把汤炖出来,起码炖两个小时,要原汁原味。像北方人清水黄瓜,放点鸡蛋,没骨子。”但大使怕影响朱龙祥休息,总是关照他不要等。于是朱龙祥对大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使啊,你回来,我等你!”
每逢假日,朱龙祥总想办法让大使能够放松休息得好一些。他经常陪大使和夫人度假,事先准备好面包、水果,到地中海边的沙滩上,撑起太阳伞,游泳,吃烧烤。有时朱龙祥还会做些西点带出来,大使夫人开心:“小朱啊,你厉害的,西点都会做。”朱龙祥就会笑嘻嘻骑驴子上坡:“不会不能到外面混呀!”
孙家铭和朱龙祥都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朱龙祥还曾拜评话名家金声伯为师,谈吐更是诙谐风趣。但大厨们的表情达意,还是通过他们高超的烹饪手艺深入人心。他们周到体贴的餐饮服务,总是让大使们难以忘怀。
祝军就是一位被驻英国的中国外交官们牢牢记着的大厨。
祝军在伦敦服务六年返苏回到松鹤楼,第二年结婚,第三年爱人怀孕快分娩的时候,市人事局打来电话,要祝军去拿一封信。祝军去拆开一看,是驻英国大使馆参赞胡定一写来的,大意是他将被委派到美国,新设立的驻旧金山总领馆,正在组建班底。他和爱人谢衡商量,想请祝军一起去旧金山。
祝军心里嘀咕,老婆就要生了,男孩女孩还不知道,心里想去,也走不了啊。于是写信谢谢领导信任,再告诉实际情况。回信马上来了,胡定一说,你不用急,我们的意见,等你大人小孩都平安,家里都安排好,再来。
爱人通情达理,但祝军觉得必须得到岳母的支持才行,因为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直到岳母说你放心去吧,祝军才下定决心赴美。他是在儿子满月那天走的,他说旧金山那边等着,不要给领导出难题。于是在旧金山一干就是四年。
祝军此后常说“老婆,我欠你的”,不能欠国家的——是他心里没有说出来的话。
温金树也是这样,先是在纽约总领事馆跟邱胜云;邱胜云改任驻约旦大使,把温金树带去了;再去利比亚,则是因为大使黄杰民在约旦任参赞时与温金树相熟;后来去博茨瓦纳,也是由黄杰民介绍给新大使丁孝文的。
苏州大厨就是这样与大使们有着盘根错节般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