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实践研究
2022-11-02张金简
张金简
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机械、割裂的,无论是在课堂教师教学还是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都在不断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育、活动项目,共同交往沟通实现整体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这种创新型数学学习模式,带动学生在情境教学和实际生活综合实践等多种学习环节和内容之中将自主思考、个体实践与集体合作、共同学习相结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力、培育数学综合能力的目标。在共同的单元学习目标和预定数学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基础,共同参与学习数学单元重难点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点拓展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就可以不断巩固学生整体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思考、深入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文章首先对学习共同体、学生学习力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同时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在初中数学阶段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价值和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提高学生学习力实践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确定教学目标细化学习任务、明确学习主体强化互动交流、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合作学习、营造学习环境集体深入探究、拓展配套环节引入教学评价等多种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基本实践方法。
一、 文章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等学习者为主体,教师、家长、校方管理层和相关教育专家等助学者为辅助所构成的一种集体组织,学生在这样的集体学习模式之中参与学习时,能够充分借助共同体的优质并挖掘学习价值,实现学科学习资源与知识共享、集体内部思想见解交流、合作协助完成预期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一般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和不同班级进行细化分类,初中数学阶段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以教师为指导,数学教师要首先确定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同时把握好集体管理的限度,明确管理责任,带动数学学习共同体内各成员能够形成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规范的分工合作,构建科学分层的学习环节,带动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和共同成长之中形成学习力,改善数学学习成绩,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二)学生学习力
学生学习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含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抽象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灵活深化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部分。具体来讲,学生学习力还分为学生学习潜力、学习动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三个细化层面。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和学生间协助关系,运用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并以此来带动初中学生学习力持续提升、不断巩固。
二、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
(一)数学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科学化现代化教学理念缺位,他们在开展课堂数学教学活动时,往往都习惯采用枯燥的单向知识讲授传输方法并占据大量的课时。在教师照着课件和讲义说、学生边看教材边听的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师生和学生间互动交流的时间与机会都被严重限制,这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课本的浅显知识点,无法带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拓展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合作理解与自主探究。长此以往,数学课堂学习的氛围就变得单一乏味,学生也就无法感受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不够全面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带动学生进行数学单元知识点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关注学生对教材关键性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考、实践运用、协助探究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也会十分片面浅显、趋于形式主义,这就导致学生在个体和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较好地从基本知识点出发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受到陈旧教学模式和片面教学目标的影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后续配套的教学评价环节也会出现评价不够科学的问题。这种不科学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评价标准由课前的教学目标迁移而来,只关注浅显的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不考查学生具体深入的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不够完善;教师的评价手段和具体方法落后,大多采取课堂检测和课后考试等方式,不注重课上实际学习情况的考查和互动交流,收集的评价数据不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在进行评价后忽略了采取后续的教学改善指导措施,不注重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为抓手来巩固学生知识认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评价环节的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 在初中数学阶段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意义
在初中数学阶段构建学习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意义。一是多元主体能够密切交流。由于共同体内参与的主体范围广泛,同时不同主体处于同一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之中,所以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参与主体就能够相互构建直接交流渠道,打通对话路径壁垒,带动不同主体之间开展关于数学知识的信息共享、经验分享、合作探究和知识体系建设活动。在这样的整体交流互动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他人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创新方法、思考他人数学学习正反面事例的过程中拓展数学思考和实践思路,反思和改进数学学习方法。二是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就可以打破以往落后的、以教师为学习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数学学习拓展到课堂内外和学生个体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和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在教师和其他助学者的帮助之下自主成长。三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力。由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之中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探究,同时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也由单向知识输出转向了集体合作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的沉浸式、深入式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四、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提高学生学习力实践的基本思路
(一)注意把握现实学习情况
要带动共同学习体发挥最优的教育价值,教师就要注意考查和评估学生在当下阶段的实际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社会经验积累、数学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根据现实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科学地设立学习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合作互助和教师指导之下掌握知识内容,实现素质发展。
(二)明确集体学习纪律规范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不是简单地在课堂和课后加入学生自主讨论合作的环节,教师要积极密切地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当中来,要做好宏观的学习主题和方向把控与纪律规范工作,在共同体之中建立师生间、学生间乃至家庭中的平等尊重、和谐互助的关系,促进学生在纪律规范之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辅以教师必要教学指导
虽然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有着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完全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而应该通过提出问题、传授学习技能、教授学习方法和明确学习要求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学指导要贯穿于学习共同体的各个环节,起到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五、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基本实践方法
(一)确定整体教学目标,细化数学学习任务
要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教师就要注重制订对接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展现丰富教材和拓展数学知识的整体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习共同体在相同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初中阶段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不断地挖掘教材知识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具体学习进度,制订涵盖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数学兴趣偏好等数学综合素养各方面的整体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学生学习差异,以个性化、阶段化的具体学习任务来带动不同学生个体深入参与探究合作,培育良好人格特质,带动共同体内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同步、多方位的发展。
因此,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根据课程和教材内容来制订共同体范围内的整体目标,根据整体目标来细化学习任务,同时通过知识引入等教学环节来带领学生了解共同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内容,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以便更好地以任务为导向、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助,在学习共同体内深化合作和交流探析、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授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均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年级教研组确定的初二数学教学目标并结合该版本的教材内容和知识分类,确定带领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具体含义、带动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细化学习任务。在具体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创新性地以学生实际体重作为计算数据,将电子秤带上课堂,让大家亲身上秤测量体重并以千克为单位记录自己的体重数据;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电子表格中记录每一位学生的体重数据,同时带动学生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全班女生的平均体重和全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女生平均体重、男生平均体重和全体平均体重之间的关系,拓展学生学习“千克”和“市斤”之间的换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共同实践和学习的任务导向之下完善丰富学习体验,带动深入了解教材知识点,形成数学学习力。
(二)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强化师生互动交流
在数学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一道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数学学习的动态过程也是如此,探求数学真理的道路不止一条,教师不能以自身的权威来限制学生数学拓展和创新的思维,而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和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质,带动学生在充分交流不同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储备和问题思考路径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产生自己独到的想法,促进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真正实现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因此,要在学习共同体的视域下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教师就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探究和发表意见的主动权,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并鼓励学生走到学生集体面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师生和学生间的高效优质对话沟通;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在聆听意见看法后积极各抒己见,并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带动数学学习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思考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好三角板和直尺等教学用具,向学生演示三角板由直尺的一端平移20厘米到直尺另一端的完整运动过程,同时运用电子课件将平移前的平面三角形和平移后的平面三角形都保留下来并展示给学生;在完成演示后,教师应该紧接着提出“三角板平移的方向是怎样得到的?”“三角板的平移距离怎样计算?”和“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对角是哪三对,三角形三个顶点的移动距离和平移距离是否相等”等不同层次的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在讨论过后,教师可以点名请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同时带动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他回答中有误的地方,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直尺等学习用具来亲身测量验证,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使得学生在表达、聆听、思考、实践的良好集体学习模式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创设丰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要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教师还要丰富多元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包含问题、生活、趣味等多种元素的不同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共同主题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本课时所学的知识内容向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问题,激起学生探求答案、寻找真相的欲望和共同参与数学拓展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基于本单元的宏观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解决方法多元、结构富有层次的拓展问题,带动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数学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考查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备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通过多维立体感官体验融合到课堂集体教学之中去,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和研究探讨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共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中的计算问题”一课时,教师就应该在充分考查本班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设计诸如“一顶圆锥形的帽子,它的底面直径为60厘米,母线长为40厘米,如果要拿一块纸板来裁剪出这样一顶帽子,那么怎样在纸板上画出这顶帽子的侧面展开图?”等拓展计算类题目;在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探究、学会了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后,教师再以此题目为基础提出“请求该侧面展开图面积”的进阶题目,带动学生进行深入的计算。在学生学会了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出“一个扇形半径为10,圆心角为144°,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高为多少”的拓展性练习题,让学生在之前练习的基础上再转变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提高综合的数学学习力。
(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集体深入探究
要有效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共同体的带动和促进下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各项集体学习活动并主动地进行互动合作,教师就要注重营造轻松愉悦、自由活跃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关注学生个体、把握教学方法。具体来讲,教师要在问题和知识点的构建基础上强化深入学生群体,以和学生个人的密切沟通为抓手来建立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模式;要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鼓励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积极开口与同学相互交流,在部分同学的观点有明显错误时不产生对个人的偏见情绪与不满态度,而是加以客观指导和改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学生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下参与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并取得提升学习力的成效,教师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深入学习,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互动之中深化探究和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在学习掌握已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更高层次的拓展知识技能。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讲解课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配方法、根的判别式等方程解法,在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点后,再将全班分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课堂竞赛活动,向各个小组提出问题“请写出一个以=12为解的有效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出该方程根的判别式”;同时引导学生在教师划分的小组内部首先明确分工,一部分人负责设计方程,一部分人验证方程,以此来进行合作学习,比赛哪个小组写出的不同有效方程式数量更多。通过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和配合实践的学习共同体内学习路径,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拓展配套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评价质量
要在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促进学生学习力发展,教师就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中,而应该充分拓展和丰富与课上教学相配套的作业设计、家校沟通和教学评价环节,采取层次化、科学化的设计与评价方法。教师要确立基于学生的,包含课上表现、课上任务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线上平台互动学习情况和家庭中数学学习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层次考查评价标准,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共同体参与效果和改进教师后续教学的重要参考。之后教师要优化分层课后数学作业设计,同时在线上共同体学习平台发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带动学生在课后、在家中也能积极参与数学互动和学习;要强化在共同体内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数学学习具体情况和问题,不断收集资料和反馈数据;将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制作成电子一览表,以此为基础构思后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阶段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完善的数学教学服务。
教师要重点关注教学评价的环节,加大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进行作业设计,在布置作业下发任务之后,再进行基于科学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分层评价和总结学生学习情况。比如对“同底数幂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有的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等基本内容都没有有效掌握,就无法较好地完成除法相关运算。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对一沟通,同时总结归纳类似的单元学习问题,划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进行同底数幂除法作业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讲评,以例题解题步骤演示、小组探讨互助等方式带动学生理解“幂的运算”单元知识点。在这个评价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观察学生的理解讨论情况,带动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帮助学习落后一些的学生,以此来提高学习共同体下集体学习的教学效果。
六、 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设计学习共同体、以学习共同体为渠道来加强数学多角度全方位学习,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环节来带动学生在互助学习的模式中实现共同成长、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实际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