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制造业企业区位影响因素选择研究
2022-11-01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乔羿翔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乔羿翔
一、引言
山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深受资源的影响,资源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其他产业,譬如制造业、服务业等产生较大的挤兑作用。
因此,2010年开始,山西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加速制造业的发展,那么,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会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呢?
自新古典经济学以来,各个学者就对出现的产业集聚的现象颇为关注,同时,开始研究产业集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造业集聚的原因
Marshall通过研究,提出了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于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的投入和专业化市场3种因素[1];叶建亮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是由于随着知识不断的创造和复制,从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最终在集群内部,产品之间存在大量相似和恶性竞争的现象[2]。
(二)制造业集聚的特征
罗勇等人认为,我国产业集聚的地理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而西部边远地区不仅远远落后,而且存在严重两极分化现象[3]。徐维祥等采用NNI、Ripley’s K函数等方法,发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分布不均衡,并且呈现出多热点趋势的空间集聚特性[4]。
(三)制造业集聚效应
Venables表明,产业聚集可以与贸易成本的降低相结合[6];胡绪华等则认为,制造业集中和短期城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提高整个区域的全要素绿色生产力创造机会。但是,从长远来看,区域间要素的流动性和重组,将导致城市工业集群和城市化之间的协同稳定的微妙失衡,从而破坏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增长的理想路径[5]。
因此,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其中,包括11个地级市与90多个县(县级市),共计107个样本数,以每个县市所拥有的制造业企业个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计数模型研究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而反映山西省制造业转型的驱动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计数模型。对于非负整数且离散分布的解释变量,通常采用泊松回归,其基本模型如下:
其因变量iY通常服从参数为λi的泊松分布,为:
但是,泊松分布限定其期望一定等于其方差,若方差显然比期望大,那么,我们就认为模型存在过度分散的问题。通常我们需要使用负二项回归,其基本模型为:
其中,k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α的Gamma分布;β1-βi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3年山西省内每个县市所拥有的一定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个数为研究对象,其中,对于2013年的企业数据,我们通过对比2011年和2017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采用最新的分类标准,即GB/T4754-2017,并且根据其对数据的分类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选取调整后山西省内行业代码为C13至C43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分析。企业信息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我们的研究区域,包含大约3500家制造业企业,使用XGeocoding经纬度批量解析工具,使用百度地图的经纬度标准,同时,考虑企业的电话,传真,地址和名称等信息,以及人工校对的方法,准确的转换出所有研究区域内的企业经纬度坐标,进而借助于Arcgis软件,将企业的地理位置数据呈现在山西省的地理矢量图中,从而方便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另外,下文中所提到的数据GDP、人口等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14》以及《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政府文件。
三、变量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山西省内各个县市的制造业企业数量(Q),其借助Arcgis软件,结合企业的经纬度坐标和山西省行政区划矢量图,统计出山西省各个县市所包含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数。另外,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既有的文献,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因素,本文的解释变量主要由以下几个:
(1)城市化水平(City)。本文借鉴胡绪华等[1][5]学者的方法,以地区的城镇人口占城市人口比率来表示,而产业演变规律显示出,制造业一般会从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逐渐向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转移,原因是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其劳动力成本可能更低,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制造业企业搜寻劳动力的成本越小,其可以更便捷的获取劳动力资源。变量取对数。
(2)产业结构(Industry)。本文用第三产业产值占山西省内的总产值的比值表示,有学者认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具体来说,制造业集聚程度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本文使用第三产业产值占山西省内的总产值的比值表示产业结构,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挤兑第二产业,因此,预期符号为负。
(3)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以山西省内的人均GDP作为参考,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基础设施,交通,人才等优势越有可能吸引制造业企业。因此,预期符号为正。变量取对数。
(4)交通条件(Trans)。本文主要借助Arcgis软件,使用2013年山西省的路网矢量数据,计算出山西省各个县市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和省道的长度总和(千米),然后,对其取对数后反映山西省各个县市的交通条件。一般来说,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其企业拥有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因此,本文预期系数符号为正。变量取对数。
(5)政府调控(Gov)。此指标主要用来衡量政府的相关规划政策是否会影响到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本文结合《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研究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域的功能属性分为三种,即重点开发区(Gov1),限制开发农产品(Gov2)主产区和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为虚拟变量,当其被划分为某一功能区时,取值为1,否则为0。另外,每个县市均有其所对应的功能区划。
(6)对外开放(Zone)。主要指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来,用各个县市内是否有国家级开发区表示,为虚拟变量,当某个县市存在国家级的开发区时,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
(7)城市行政等级(Uban)。城市主要可以分为地级市和县县级市(县),为虚拟变量,当取值为1时,表示该区域为地级市,否则为0,表示该区域为县级市(县)。
(8)区域面积(Area)。这是模型的控制变量,使用Arcgis软件将山西省行政区划矢量地图投影为UTM坐标后,进一步计算得出,单位为平方千米,并取对数。
四、实证结果
(一)过度分散检验
在做计数模型前,我们需要对被解释变量进行过度分散检验,即检验被解释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大小,相比之下,如果均值与方差相近,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数据不存在过度分散,故使用泊松模型,反之使用负二项模型,经计算被解释变量的均值为32.60748,方差为1313.448,方差显著大于均值,数据存在过度分散,因此,我们采用负二项模型。
(二)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被解释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数据存在“过度分散”,因此,本文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由Stata13.0软件完成,模型结果如表1:
表1 模型结果
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政府调控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其系数为0.4643682,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促进作用,企业更愿意选在有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多的人才以及更广大的市场等,因此,其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强。对于交通条件来说,其系数为正的0.5438394,与我们的猜想一致,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从而企业更愿意选择在交通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政府调控来说,其系数为 0.9211531 和 0.5029197,说明政府对于地区的不同规划,同样会显著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具体来说,重点开发区的系数显著大于限制开发农产品区和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在政府重点开发区内。
其次,产业结构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但影响为负,同前文观点一致,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制造业集聚程度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大。换句话说,一个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其对制造业企业的吸引力更强,制造业企业更愿意选在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因此,从模型结果看,因为其变量表示第三产业的比重,因此,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会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负影响。
最后,地市行政等级、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均不显著。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认为地市行政等级、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不明显,是可能因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山西省各个县市2013年工业企业的数据,使用计数模型探究山西省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由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
(1)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政府调控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核心因素,因此,政府应该继续推进经济水平建设,同时,不断完善交通条件,加强太原都市圈内县市之前的联通,但要注意的是,高速公路体系的完善建设虽然会降低制造业的运输时间成本,但高昂的过路费用会大大增加制造业企业的运输成本。
因此,政府应该考虑改革高速公路对于制造业运输车辆的收费标准以及方式,从而减轻制造业企业的运输负担。
另外,一方面,政府应增加其财务和人力投资在制造业行业中;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指导和统一规划布局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空间分布,同时,有效配置不同产业间的资源,使得产业间更好受益与规模经。
(2)产业结构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影响为负。而地市行政等级、城镇化率和对外开放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可能因素。
(二)政策建议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传统资源型地区,制造业企业在区位选择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就政府来说,我们应该提升各方面的水平,以促进制造业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加就业机会,重视人力资本的发展
山西省现阶段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高水平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人才的缺失,使得山西省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研究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关键力量严重不足。
应当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认识到人力资本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原动力,重视培养、正确引导和引进人才,形成人才良性竞争的环境。完善基础教育的建设,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型城市的教育质量,激发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潜力,从根本上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在培养和引进新兴人才的同时,必定有大量被淘汰的岗位产生的失业人员,政府应针对这些下岗人员的特点,对其进行就业培训等,尽快平衡和保护这些人群的利益。
2.发挥财政作用,完善产业结构的多样性
政府应该引导生产资料更多的流入现阶段能够给山西省产业转型带来巨大动力的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从中选出适合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部门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产业结构的多样性,进而加大对于第三产业的投资,让第三产业发挥出其较大的附加值率,从而加快经济增长,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在完善产业结构的同时,政府应通过税收或者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完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长期、有效的保障经济发展。
3.重视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
在国家创新驱动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山西省产业发展应发掘创新人才,从而激发出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得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产业相融合,让互联网激发制造业产业的活力,开发制造业产业的潜力。鼓励各大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让互联网成为创新的驱动力,推进传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兼顾互联网金融,加大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使得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