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11-01余冬根田海月赵馨燕

会计之友 2022年22期
关键词:法治化市场化效能

余冬根 田海月 赵馨燕

1.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一、引言

在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面临新变化与新挑战,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也遇到了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遵循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与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管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升企业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基。除了内部控制以外,作为宏观治理因素,政治、经济、法律等外部制度环境也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行为与决策,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调节与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地区经济结构与发展格局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较重,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且难以把握的外部环境,经营中的风险与威胁日益增多。企业需在差异性的制度环境中寻找竞争路径,以动态的视角构建内部管理新模式,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通过内部控制把控发展方向,在良性经营轨道中寻求最佳生存模式,以此谋求永续经营和持续成长。内部控制与制度环境在经济市场中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差异化的制度环境如何协同内部控制质量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值得探讨。本文在梳理以往文献的基础上,着眼于破解制约企业实现长久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从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视角,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检验,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市场化进程、法治化水平、政府治理效能与内部控制质量交互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以期对企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经验数据。

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相关关系,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二是在研究中引入制度环境,并将其细分为市场化进程、法治化水平与政府治理效能三个因素,检验它们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间的调节作用,同时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并观察其中的内在逻辑,深化了市场与企业之间、法治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认识与思考,拓展了内部控制的研究视野,对我国企业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现行稳致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受若干要素影响,而内部控制的整体性、相关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心。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五个时期,在漫长的进程中,不论是学术角度还是实践角度,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众多研究中均得到体现。作为企业内部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将最大限度约束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为企业会计报告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不仅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而且能显著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绩效。在职责清晰的内部环境中,企业发生诉讼风险的可能性将明显降低。一旦企业内控系统出现漏洞,将会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不仅会降低财务报告水平,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而且会导致融资成本上升,使企业深陷融资约束的困境中。这表明内部控制能够降低经营风险,有效保障企业平稳发展。管理机制决定行为活动,有研究指出内部控制通过调节社会责任的履行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创造。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的完善还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内部控制与报告质量、创新绩效、防范风险等领域中,学者进行了大量细致而有效的分析,各种学术观点的碰撞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根据内部控制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由规范的管理与制度的执行来规避风险事件发生。一方面,通过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协调经济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实现优化内部环境的目标,保证企业资产与信息完整,引导企业遵循法律法规从而做出科学决策,保障经营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对外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市场将会捕捉到经营业绩优秀、发展势头良好的积极信号,这将有效降低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搜索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投资者得到更加全面真实的经营信息,不仅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与合作,企业也将在合规的管理中得到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青睐,经营效益得以提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价值创造、持续发展得到落实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显著增强,即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内部控制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的竞争力是在其拥有难以模仿的资源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制度环境作为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内在动力。制度环境越好,越能够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活动,对建设高质量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效支撑。而制度环境复杂多元,经济形势、市场进程、政府治理、法律环境均是对企业决策产生影响的要素。为细化不同要素的作用效果,本文参考已有研究,主要分析市场化进程(MAR)、法治化水平(LAW)、政府治理效能(GOV)三个因素的调节效应。

1.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进程是企业外部制度与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市场化进程不仅能有效带动经济多元化发展,而且能助推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的完善创新。已有研究表明,在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企业成为配置资源与要素的主体,拥有更高的管理自主度,切实提升了企业资源筹集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潜能,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对企业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市场化进程在企业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论为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能引领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数据与理论支撑。那“内部控制质量—市场化进程—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这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由于我国历史因素与区域政策的差异,各地区市场化程度不同。市场化越成熟的地区,市场机制越完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公众对企业的经营效果期望更高,在内部建设层面企业会有更大的压力,将倒逼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审视,激发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企业将会致力于完善风险管控措施的建设,制定全局性与长远性的战略谋划,强化内部监督治理效能,提高风险感知的敏锐性,最大程度防范风险的发生。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得以提升,企业行为将更加规范,这为企业良好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效果将显著增强,即市场化进程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法治化水平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法治化、公平性的生存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依法治企”是企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与必然要求。法治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意味着拥有越完善的制度与越严密的法治,这有利于形成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法律制度的规则性与强制性限制了企业的行为边界,加强了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已有研究表明,这将有助于企业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促进企业成长,资本配置更加有效。法治环境要求企业在合法范围内经营运转,严格遵守并执行内部行为准则,有效降低内部控制失败的风险。不仅如此,严格的法律监管体系与较高的执法效率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程度将会更高,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也更强,这有利于监管功能更好地发挥。一旦企业出现内部控制漏洞,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与违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企业为了规避因违规违法行为而产生的重大影响,将会恪守法律规范,最大程度约束自身行为并填补经营漏洞,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构筑起防范风险的保护屏障,切实提高从严治企的管理效能。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自觉守法、合规经营”等优质的特征信息将以信号的形式释放到市场中,这有利于提升企业声誉与形象,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与青睐,进一步增强企业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发展。综上所述,法治化水平意味着执法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表明企业违反法律的成本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会致力于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法治化水平的提高是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优化企业行为决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长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效果将显著增强,即法治化水平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3.政府治理效能

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治理效能更加高效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更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聚焦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所有制度环境因素中,政府治理效能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水平高低决定了其他因素能否在经济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量的政府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与重要保障。已有研究表明,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的政府治理效能将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提高市场运转效率,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企业可以充分借助“地利”优势,促进自身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凝聚共识,将有助于市场经营环境建设的纵深推进,补齐经济发展短板。随着政府治理体系的改进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一方面,宏观调控职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公平性得以显著提高,要素与产品得以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将促进企业致力于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环境形成联动、协同的运作机制。在这种更加公平、规范、合理的竞争环境中,将裨益于企业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并为发挥制度优势、释放治理效能、实现长久发展提供有效保证。可见,政府治理效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也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地区产业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高效的政府治理相辅相成,力量整合的优势共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政府治理效能的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效果将显著增强,即政府治理效能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力量,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实体经济受到了强烈的外部冲击,研究制造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市场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6—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经数据筛选,最终获得2 985个观测值。内部控制指数通过迪博数据库得到,其余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tata15.0与Excel完成。

(二)变量选择

1.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范霍恩构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选用该模型来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内部控制质量

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代表了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该指数准确、全面地披露了企业内控建设水平。本文将内部控制指数以取对数后的数据(LNIC)作为衡量模型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

3.制度环境

樊纲与王小鲁所编制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对我国经济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本文参照张多蕾和邹瑞的研究,选取报告中市场化总得分、市场中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分别衡量市场化进程(MAR)、法治化水平(LAW)、政府治理效能(GOV)。

4.控制变量

参照以往研究,本文选用资本结构(LEV)、企业规模(SIZE)、成长性(GRO)等作为控制变量,尽量消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期最大程度地验证内部控制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各变量的详细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样本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内部控制质量整体较好;市场化进程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国多数地区市场化改革推进效果较好;法治化水平与政府治理效能指标的整体趋势相似,最大值与最小值极差明显,说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法治化水平、政府治理效能差异性仍然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与方向,对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性检验,LNIC与SGR系数为0.2,在1%的水平上显著,初步支持了前文假设,当企业注重内控控制建设时,可以依托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节省篇幅,变量间相关系数表省略)。

(三)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

表3是四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1)是基础回归模型,模型(2)—(4)分别为市场化进程、法治化水平、政府治理效能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间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为了消除因交互项而产生的多重共线性影响,研究中对解释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

1.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表3数据显示,LNIC与SG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该结果支持了H1。在复杂多变且难以把握的竞争市场中,内部控制是企业稳固之基,企业通过制定完备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加强检查监督手段、规范各项经营活动的实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可以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人员、资金、技术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发挥其监督治理与核心竞争潜能。针对投资者而言,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高效的内部控制质量信号将会向市场传递企业资产安全、经营良好、风险可控等积极信息,投资者将通过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水平识别企业经营质量并给予定价,这将形成企业筹资能力与投资效率双提高的良性循环;针对管理者而言,内部控制是否规范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感知能力,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外部风险的察觉更具敏锐性,获取风险信息与抵御风险状况的能力更加突出,管理者可以依托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高效识别及时处置与精准管控,排除治理隐患,快速制定并实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风险活动与舞弊事件的发生,构筑资产防御壁垒,保障企业有序运转,形成良好的经营态势。

表3 主要模型回归结果

2.制度环境在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间的调节效应

表3中,交乘项MAR×LNIC、LAW×LNIC、GOV×LNIC的 系 数 分 别 为0.037、0.012、0.049,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前文假设得到了支持。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信息会更加充分透明,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建设,以期形成良好的声誉与形象,提升竞争能力。法治化水平高的地区,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会降低,企业会更加遵守法律法规,约束与规范自身行为。政府治理效能高的地区,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逐步缩小,垄断资源配置的可能性降低,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将会提高,经营环境更加公平规范,内部控制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综上可知,市场化进程的大力推进是要素和产品实现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是企业平稳运营的有效保障,廉明高效的政府治理效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将依托市场优势,促进制度的执行与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并释放企业在市场中的活力与创造力,助推企业在发展中提质增效。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作了如下检验:(1)替换解释变量,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衡量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回归;(2)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可持续增长率衡量,进一步检验本文结论是否存在偏误;(3)遗漏变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跨地区经营的影响,本文将企业跨地区经营变量(CRO)加入模型中进行检验;(4)工具变量,考虑到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徐玉德等的研究方法,采用内部控制质量滞后两期的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阶段的工具变量进行检验。限于篇幅,表4只列示了基本回归模型结果。检验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本文结论得到了支持。

表4 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表5是不同产权下内部控制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关系,国有组模型(1)—(4)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民营组模型(5)中LNIC与SGR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模型(6)—(8)中交乘项MAR×LNIC、LAW×LNIC、GOV×LNIC均与SGR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文假设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都得到了支持。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与治理机制中较民营企业更加完善健全,在应对风险时具备更高的敏锐性,对外部营商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及时地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相较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向外界传递着正面效应的积极信号,这要求其更加注重完善自身内控体系和治理机制的建设,降低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强透明度。因此这种促进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表5 产权异质性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为揭示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法治化水平与政府治理效能均在内部控制质量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的基础上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国有企业将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论体现了企业“内修控制管理、外塑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效应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经验数据。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企业应致力于提升内部控制建设,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实现平稳运转奠定了坚实根基,是监督治理作用发挥最大效力的保证。二是破除低水平的环境壁垒,不断迈向高水平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水平越高,意味着生产要素活力越强,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将会规范企业行为,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经营者应当重视培养制度环境信息的责任意识,将动态化和复杂化的外部制度环境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视线中,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三是让制度生威,让法律见效。要不断提升法律治理水平,夯实经济环境治理基础,引导企业自觉尊崇并严格执行,确保经济市场安定有序,营造依法治企的良好风貌,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四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政府要全面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树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和管理理念,加强创新治理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创造良好的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大力发挥宏观调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将“中国之治”制度优势不断激发并转化为现实的治理效能,增强企业发展内生活力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法治化市场化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